當下的中美關係被形容為“自由落體式下墜”,“新冷戰”這個詞越來越多出現在世界媒體和觀察家的分析中。我們要説的是,中國不會與美國打新冷戰。
新冷戰是要中美雙方社會徹底動員、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參與進來的全人類運動,不是美國執政團隊和支持他們的那部分精英能一家獨定的。把人類重新帶回到冷戰中,這是歷史決不會原諒的罪惡。華盛頓那樣干將面臨從美國國內到全世界的大量阻力。
冷戰時代與今天完全不同。那時的蘇聯有把紅旗插遍全球的意識形態,西方有與蘇聯式社會主義勢不兩立的危機感。那兩個陣營幾無往來,是兩個互不交織的平行市場,兩個技術體系,供應鏈彼此隔絕,打冷戰給雙方提供的政治凝聚力等好處大於他們因此而付出的代價。
今天的世界高度融合,它不是強行的政治塑造,而是技術進步和市場經濟不斷擴張的結果。除非有生死存亡的絕對緊迫性,沒有力量能夠把世界重新進行政治或者意識形態陣營的徹底分割。
雖然中國的技術能力仍弱於美國,但市場規模已幾乎與美並駕齊驅,試問,美國的芯片如果都不賣給中國了,它賣給誰去?目前它的一半以上產量銷往中國;美國的農產品如果也不往中國賣了,部分土地就要撂荒。德國奔馳、寶馬、奧迪的第一大市場也都是中國。歐洲人雖不喜歡中國的意識形態,但與中國交往並未妨礙他們保持自我,反倒是與中國“脱鈎”讓他們感到未來的某種懸空。
誠然,為了緊迫的國家安全,為了不遭到“東方惡魔”的入侵和奴役,西方人是可以毅然決然行動起來的。然而問題是,中國是那樣的惡魔嗎?中西之間真如華盛頓説的那樣“你死我活”嗎?美國至今拿不出華為監控世界的任何證據。反倒是“稜鏡門”計劃把德國總理默克爾都監聽了,讓歐洲人記憶猶新。説中國軍事擴張、侵犯他國,結果都是一些邊境和海洋權益糾紛,中國只是與周邊國家一樣,有一些在海上宣示主權的行動,中國與那些國家30多年未開一槍了。
美國説中國在篡改好萊塢,還有孔子學院裏不允許使用攻擊中國的材料,這些都被當作中國要改變美國意識形態的證據。而稍有理性就能看出,這些只是在中美交往時,中方爭取得到尊重的努力,完全不涉及中國對美國內部規則的修改。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保持一點客氣和入鄉隨俗,難道不應該嗎?
特朗普政府虛構了一個西方世界“受到中國獨裁威脅”的場景。以這樣的虛假信息和欺騙方式來動員對華曠日持久的新冷戰,這對美國的執政團隊和支持他們的政治精英來説有着根本的困難。動員西方國家都不使用華為設備,華盛頓可謂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接下來它要讓通用、麥當勞、蘋果還有耐克全部撤出中國,行得通嗎?讓歐洲還有日韓的公司也都撤出中國,那些國家會跟嗎?
所以説,我們瓦解新冷戰要比美國把新冷戰坐實的可操作性和勝算大得多。美國少數地緣政治狂希望不斷激怒中國,通過雙方一來一去的加碼互動,對美國和西方社會開展進一步的極端政治動員,以獲得對華打冷戰更激烈出招的授權。
有人問,難道我們就忍氣吞聲了?面對挑釁就無動於衷了?當然不能。美國若踩到中國底線,非要打,那麼即使熱戰,中國也不怕。關於這一點,美國懂。世界有中國在被衝擊底線時會怎樣斷然反擊的記憶。
中國是見過世面、有着充分韌性的文明,這樣的文明塑造了我們堅定的意志,也賦予了我們充分的理性和智慧。今天的中國既不能慫,也不能衝動式地“豁了”。中國人應當做的是與美開展地緣政治史上從未有過的戰略大周旋。
我們今天有着強大凝聚力,同時有綿延不絕的發展潛力,我們在全球有很多朋友,這一切共同為我們對美開展戰略大周旋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有充分能力頂着美國壓力繼續執行自己的議程。我們要繼續擴大開放,美國越是試圖搞新冷戰,我們越要擴大開放。這樣的中國對美方的新冷戰野心將構成前所未有的戰略泥潭。我們將拖垮對方,美國終將在其內部形不成真正不惜代價的決心,也在西方形不成一致對抗中國的凝聚力。所謂新冷戰,將成為美國實力單方面的漫長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