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帶着孩子一起去一家餐館打包外賣,才知道這家餐館正好是兒子的同學家開的,小姑娘熱情地和兒子打招呼,沒想到,兒子很羞澀地躲在我的身後,扭扭捏捏不肯説話。
説實話,看到這一幕,我的內心很崩潰,儘管知道兒子的性格向來慢熱,可還是希望他能大大方方地站在人前,哪怕他説話不那麼漂亮,但是隻要他有這個勇氣即可。
孩子的爸爸更是將失望都寫在了臉上,甚至伸出手要打孩子,並且連連嘆氣:“這麼慫,怎麼進入社會?”
兒子大概意識到了我們的不高興,回到車上後,一直悶悶不樂,直到吃飯時都情緒不好,晚飯也沒吃幾口。
我既心疼孩子,又生氣他見人連個招呼也不打,這是有多內向,將來長大了怎麼辦呢?
小的時候,他總喜歡一個人玩,一個人鑽研樂高,一玩就是一上午。再大一點,和別的小朋友玩,必須是別的小朋友主動,兒子才會慢慢加入他們。可是一旦有孩子邀請他加入,兒子也會玩得很愉快。
學習上,兒子很少讓我們操心,總是做完作業,還幫着拖地,照顧弟弟。每次家人過生日,兒子都會細心地給我們買禮物。
只是每學期,老師的期末評語都讓我們憂心忡忡,那個內向的孩子4年以來一直都是:該生勤奮踏實,成績穩定,希望能更加活潑一點,上課更加積極主動一點。
外人都誇兒子懂事,可是我和他爸爸一直為兒子內向的性格發愁。
我想這也是天下父母的心聲吧,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面面俱到,將來的人生路走的更順遂。
因為在全社會的認識裏,彷彿外向的孩子更有優勢,他們開朗活潑,自信大方,人見人愛;而內向的孩子就是敏感,脆弱,自卑,沒出息的代名詞。
好像,內向就是一個二等性格。
在近期《嚮往的生活》中,張子楓就因為性格內斂而被網友diss。
當天,周迅來小屋做客,何老師知道周迅是張子楓的偶像,因此鼓勵張子楓給偶像倒水,沒想到張子楓卻極度緊張,最後還是在何老師的一再鼓勵下,張子楓才終於鼓起勇氣,顫顫巍巍地給周迅遞過了水。
果然,網友們對張子楓的表現很不友好,紛紛斥責:該改改自己的性格了,她應該退出節目。
説實話,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兒子被我們逼迫着給客人倒茶的窘迫。而那些苛刻網友又何嘗不是我自己呢?
兒子不跟人打招呼,我先是勸説,勸説無用,就冷嘲熱諷。有時候兒子被我逼急了,也會按照我説的去做,可是總是生硬不自然,臉窘得通紅,而這一切,我只當是:鍛鍊多了就好了。
然而一切並沒有好起來,孩子反而在我的逼迫下,更加小心翼翼,更加不自信。
三、
蘇珊·凱恩曾説:
如果因為孩子內向,父母經常有意無意地糾正或者表示歉意,那麼孩子就會自卑,甚至因為痛恨自己的個性,引發心理障礙。
前不久,吳鎮宇的兒子費曼被爆出有抑鬱症,在面對粉絲提出“才藝表演”的要求時,一向對粉絲欲求必應的費曼堅定地拒絕了。
因此費曼遭到了槓精們的攻擊:覺得這孩子高冷,不近人情!表演一下又怎麼了!
最後費曼終於忍不住在微博澄清:自己有強烈的舞台和社交恐懼症。這個秘密在自己心裏隱藏已久,家人都不知道。
而他本人也一直通過搞笑的方式來偽裝自己的社交焦慮。
其實費曼的社交恐懼早在《爸爸去哪兒》中,就初見端倪。
自己落水了、把臉擦傷了,也只能尷尬地笑着,不求助工作人員,也不敢喊爸爸。
每次吳鎮宇向費曼發脾氣的時候,費曼總是大口喘氣、強忍着不落一滴淚。
看着自己的兒子那麼害羞敏感,吳鎮宇隨即也給自己的兒子起外號:BBgirl。
意思就是:一個男孩子,總像個小女孩一樣羞答答,太丟臉!
父母的不接納,網友的不理解,讓費曼深陷在社交恐懼中不能自拔。
20歲的英國少女娜塔莎·阿布拉哈特,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説話。和別人交流時就會臉紅、冒汗、呼吸急促。
為此父母總是讓她自己在家裏彈彈琴、發發呆。
直到有一天,學校通知娜塔莎參加一個300人出席的演講活動,
娜塔莎央求老師:在300人面前演講,真的可以壓垮我!能不能不去?
但是每次老師都對她敷衍地説:“沒事啦!”、“你要克服!”、“老師相信你可以挺過去的!”
結果,為演講過分焦慮的娜塔莎,選擇在演講的前一晚上吊自殺。
看到費曼經歷的一切,以及娜塔莎的遭遇,我的心像撕裂一樣疼,多少本質上是內向敏感的孩子,被逼着學會了虛張聲勢來偽裝自己。
這何嘗不是我日常對待兒子的方式,逼他跟人打招呼,逼他外向,逼他上台表演,甚至譏諷嘲笑兒子,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多大的重創啊。
這不僅是對孩子的不尊重,更是對孩子最大的惡。
四、
著名作家蘇珊·凱恩也在《內向性格的力量》中説:
那些喜歡獨處,或是樂於自己一個人鑽研的孩子,常常被視為局外人,甚至是問題兒童。
作家蘇珊·凱恩從小性格就安靜內斂,沒什麼存在感,像一隻醜小鴨一樣。
9歲時,她去參加夏令營活動,同行的女生們都在瘋跑,嬉戲,就她一人拿出一本書在翻閲。
那些女生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咦?她怎麼這麼奇怪?夏令營居然看書!”
就連老師也走過來,摟着她的肩,跟她説,“你應該外向一點。”
那一刻開始,她自己都覺得,安靜的性格是錯的。
好在蘇珊的父母並不這麼認為,特別是她的祖父。他們支持蘇珊的一切,並且鼓勵蘇珊通過書寫來傳遞自己的思想。
沒想到有一天,蘇珊真的寫出了《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這本書,並開始一年的巡迴演講,為內向性格辯白。
人們才發現,原來這個安靜內斂的女孩,身體內隱藏着多大的能量。
很佩服蘇珊的父母,能夠完全地接納蘇珊的一切, 不會像其他父母一樣,要求孩子這樣做那樣做,也正是有了家人的信任和接納,蘇珊才能真正地做自己。
而現實中,這樣的父母少之又少。
哈佛大學神經科教授們就曾做過一項研究,研究表明那些在2歲時表現出靦腆內向的孩子,即使在他們長大到18歲,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
心理學的研究也證實,內向性格的孩子並不是自我封閉或者自卑、膽小、怯懦的。
他們只是跟性格外向的孩子,獲取能量的方式有所不同。
性格外向的孩子是通過跟其他的人打交道來獲取能量,而內向的孩子則是通過與自己的獨處來獲取能量。
社交對於他們來説反而是一種消耗,所以這些寶貝們才會在熱鬧的、人多的場合感覺到不自在和疲憊。
內向的孩子,也許他們不是嘴甜的、閃閃發光的焦點人物,但是他們並不是缺少社交能力,也不是犯了什麼錯誤,更不會阻礙他們成為一個友善的,陽光的大人。
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具有專注力
內向的孩子,內心可能更強大
內向的孩子傾向於在內部的世界裏沉思,也喜歡自省。這些孩子會把自己對周圍的人、事、物的觀察,經過自己的判斷而得出一個結論。
看似“悶葫蘆”的孩子,往往也是“心裏最有主意”的孩子,外界的説法往往不容易影響到他們。
越成長,內向的強大,孩子自身對問題的判斷和主見就越發的重要。
所以,請不要再為難那個內向的孩子,雖然他們不會甜言蜜語,不會左右逢源,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驕傲和自尊,他們也是這個世界閃閃發光的一部分。
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風景,每種個性都有自己的人生。
內向不是一種“缺陷”,與其逼迫他們改變,不如放手讓他們做自己。
@丁小果,喜歡分享人生感悟,育兒趣事,滿足兒女微笑牽人衣的媽媽,謝謝您的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