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首都為何不選擇伊斯坦布爾,而是選在了大山深處的安卡拉
中東地區作為連接東西方的要道,自古以來就成為了各方爭奪的焦點,在歷史上,絲綢之路到達西亞以後,正是通過土耳其半島與歐洲各國進行交流,西方的水晶、胡椒,東方的絲綢、瓷器,讓阿拉伯商人大發其財,出於交易之地的土耳其,自然也因此獲益,成為了中東地區數一數二的強國。在新航路開闢以後,土耳其海峽作為連接東西方的要道,地理優勢愈發明顯,在15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壟斷了東西方的商路,憑藉着商業賦税,奧斯曼帝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帝國。
奧斯曼帝國橫跨亞、歐、非大陸,在16世紀的時候開始達到巔峯,多達上百個民族都在奧斯曼蘇丹的統治下生活,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奧斯曼帝國的文化包容性非常大,之前的近千年時間裏統治土耳其半島的是東羅馬帝國,在奧斯曼取而代之以後,東羅馬帝國的羅馬文化和奧斯曼的伊斯蘭文化得以融合,因此奧斯曼帝國是東西方文化結合的產物。
奧斯曼帝國將東西方商路阻斷以後,阿拉伯商人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西方為了獲得一條暢通的商路,不惜發動戰爭,在於奧斯曼帝國作戰的過程中,僅僅依靠掠奪來的商品,就讓很多人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富翁,可想而知當時的奧斯曼帝國有多富有。人類進入大航海時代最根本的動力就是西方想要獲得東方的絲綢、瓷器等貨物,這一切的首因就是奧斯曼帝國阻斷了東西方陸路的貿易。
新航路開闢以後,奧斯曼帝國並不像其他的西方國家一樣,全世界地開闢殖民地,反而是固步自封,奧斯曼的蘇丹還稱自己為“天下之主”,這個時候奧斯曼帝國幾乎可以説是開始走向末路了。19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開始了衰敗,最為關鍵的是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選擇加入同盟國陣營,1918年同盟國戰敗以後,奧斯曼帝國喪失了大片領土,戰前其領土面積為160萬平方公里,戰後僅剩下了30萬平方公里,奧斯曼帝國元氣大傷,幾乎退出了強國行列。
作為連接亞歐大陸的門户,土耳其在1923年建立共和國以後,其首都卻一反常態,並沒有選擇千年古都伊斯坦布爾,反而是選擇了在大山深處的安卡拉,要知道伊斯坦布爾從東羅馬帝國時期就是首都了,奧斯曼帝國時期也是作為首都存在的,這是為什麼呢?伊斯坦布爾位於博斯普圖斯海峽南岸,是黑海進入地中海地區的必經之路,而且是馬爾馬拉城市帶的核心城市,人口達到了1300萬以上,是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要素的世界性大都市,而且季節分明、風光秀麗,以此地為首都可以説是最合適的選擇了。
反觀大山深處的安卡拉,雖然是一座歷史名城,但是其位於山地之中,交通依靠火車和汽車,比起伊斯坦布爾來説略遜一籌,兩個城市的氣候差不多,也都是旅遊型的大城市,但是無論是從名氣上還是人口上還是經濟文化角度,安卡拉都被伊斯坦布爾碾壓。安卡拉在土耳其獨立的過程中,一直被作為政治中心使用,在羣山的保護下安卡拉易守難攻,當時對於獲得土耳其民眾的支持這裏至關重要。
再加上土耳其獨立以後,沒有實力在內陸地區發展新城市羣的情況下,就將首都定在了此地,一是這裏見證了土耳其的獨立過程,意義非凡;二是能夠縮小內陸和伊斯坦布爾等沿海地區的差距,緩解國內矛盾;三是刺激內陸的經濟發展,取得更多民眾的支持;因此土耳其並沒有選擇條件更為優越的伊斯坦布爾作為首都,而是選擇了大山深處的安卡拉。各位網友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