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逆行向險 央企擔當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綜合

《民生週刊》記者 鄭智維 □ 實習生 武子棟

“面對暴雨洪災,每一位同志都為把中央企業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流了淚流了汗,乃至流了血。”

8月4日0時許,因鄭州暴雨沖毀的隴海鐵路全線恢復通車。

看到這條消息,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隴海鐵路圃田至洛陽段G網改造項目部經理魏峯和隊友們鬆了一口氣。

7月中旬,河南省多地特別是鄭州地區遭遇持續大暴雨、特大暴雨,引發嚴重的洪澇災害,市民被困、線路塌方、火車停運……

災情嚴重,災後搶險救援任務繁重。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統一安排,集團華東區域指揮部在鄭州緊急開會,成立搶險救援工作組,依託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具體負責搶險救災。

公司先後調集搶險人員450餘人,成立搶險救援黨員先鋒隊和青年突擊隊,同時調配大量車輛、救援物資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除了魏峯團隊負責的隴海線外,該公司還參與了鄭西高鐵、鄭州地鐵及市政等方面搶險工作。

“關鍵時刻看擔當,搶險救災,就是展現央企責任與擔當的時刻。”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董事長施亞輝告訴《民生週刊》記者,“從集團、分公司、項目部到普通員工,面對暴雨洪災,每一位同志都為把中央企業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流了淚流了汗,乃至流了血。”

“這36名隊員都是主動請戰的,

沒有一個人在危險面前退縮。”

7月29日,搶險救援工作接近尾聲。

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鄭州地鐵3號線項目經理姬大山一臉疲憊。説起10多天來的搶險過程,他説了兩個“第一次”:第一次遇到這麼複雜艱鉅的搶險任務,第一次被幹部職工的幹勁和精神感動。

作為最早投入搶險救災的力量,他帶領項目部全體員工,衝鋒在一線,連續奮戰10多個晝夜。

7月20日早上,姬大山就察覺到降水不對勁,上班沿途道路積水已經較深。此前氣象預報提醒,7月19日至22日,河南省仍將出現持續強降雨過程,局部降雨量可達200至300毫米。

在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Ⅱ級提升為Ⅰ級的過程中,姬大山在向上級彙報鄭州暴雨災情的同時,就向鄭州地鐵公司“請戰”,隨時準備參與搶險。當日下午,他就接到指令,參與早期救援。

總部位於洛陽的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在接到鄭州分公司報告後,立即啓動搶險應急機制,從鄭州周邊項目部調集力量支援搶險一線,籌備補充防汛物資。

災情就是命令。在鄭州地鐵搶險救援過程中,一公司投入450人左右。“除了項目部的20多人,其餘430多人是公司從周口、唐河、洛陽、濮陽、許昌等地臨時調配來的。”姬大山説。

其中,就有來自南陽風電項目部的朱徵和他的隊友。“上午10點接到命令,12點集合完畢,下午4點30分趕到搶險救援現場,當天夜裏就通宵參與了搶險救災。”回憶起7月21日,朱徵歷歷在目。

作為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安全質量環境保護部部長,朱徵告訴記者,這場特大暴雨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有些地方積水達到4米多高,由於不清楚隧道里的情況,救援變得更加艱難。

他們組織了36人的搶險突擊隊。“這36名隊員都是主動請戰的,沒有一個人在危險面前退縮。”説起這些,朱徵顯得雲淡風輕。但是,一羣普通人在關鍵時刻展現出的英雄氣概,令記者動容。

▲鄭西高鐵基站搶修 圖/周衞民

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雨,

公司全體員工上下一心、

有條不紊地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廣大黨員幹部向險而行,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誓言,

踐行了央企的責任擔當。

7月21日,雨勢漸小。

然而,受暴雨影響,鄭西通信設備受損較為嚴重。當日下午,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抗洪搶險救援組第三組負責人王憲高帶領團隊趕到鄭西高鐵。經過3個多小時的連夜搶修,損壞的通信基站恢復正常,鄭西高鐵又動起來了。

儘管總部在洛陽,但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在鄭州及周邊地市都設有項目部。憑藉着駐地位置優勢,公司得以在第一時間投入暴雨搶險之中。

高鐵搶險結束後,隊員們沒來得及歇歇腳,就驅車轉戰隴海鐵路,參與鐵路搶險。

隴海鐵路是連接我國東西部的大動脈。暴雨後,隴海鐵路站街鎮集溝段出現塌方,黃河鞏義段趙溝、裴峪、神堤三處控導工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山體滑坡。受線路中斷影響,鄭州往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地列車只能迂迴。

從隴海鐵路的黑石關站到鐵爐站,共有8個站點7個區間。“截至7月25日晚,一公司有120餘人參與鐵路搶修,投入大量挖掘機、裝載機、吊車等設備。”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設備部經理、機械設備保障組組長袁園説。

在人手不足、無人可替的情況下,公司項目安全總監趙東慶、項目總工程師李雙雙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他們從現場下來時的場景,給袁園留下深刻印象:“由於體力透支和睡眠不足,他們走路時都在打晃。”

“一到夏天,氣象災害頻發。對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來講,每年都會參與鐵路搶險。除了鄭州特大暴雨搶險救災外,公司之前還參與過上海、新疆等地的高鐵路基搶險。”施亞輝説,面對嚴峻的抗洪搶險大考,“我們之所以能快速響應,快速投入搶險一線,得益於一公司積累的專業經驗以及一整套應急搶險機制。”

作為鐵路系統專業化搶險企業,公司除了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搶險救災隊伍外,還經常性開展防汛救災培訓演練,時刻準備着,遇到災情,就能第一時間把隊伍拉上去。

“寧可備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備。”談及這類培訓,姬大山説,消防器材、防汛物資(沙袋)等準備充足,應急機制和防汛措施完備,遇到突發事件才不至於慌亂。

7月中旬,公司剛召開過防汛培訓會。通過這次培訓會,大家進一步熟練了業務流程,總結經驗教訓,增強了防災救災意識,從思想到組織再到物資儲備,做好了夏季搶險救災準備。

當災情真正到來時,大家把它當作一場實戰大考。

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雨,公司全體員工上下一心、有條不紊地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廣大黨員幹部向險而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誓言,踐行了央企的責任擔當。

▲鄭州湖畔警苑小區救援受災羣眾。圖/周衞民

險情就是命令,搶險刻不容緩。

利他精神,彰顯社會擔當。

“機車運行要有動力,其次還要確保發送接收信號的方式看得見、聽得着。除了動力系統外,‘四電’還涉及通信、信號、信息、防災等。”

作為一家技術密集型企業,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屬於鐵路救災搶險中的專業力量。以高鐵運行為例,施亞輝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記者介紹了一公司的主營業務。

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是集鐵路大中型建設項目“四電”專業、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公路通信監控收費綜合系統工程、電信工程、送變電工程、風電新能源等為一體的國家一級施工企業。

險情就是命令,搶險刻不容緩。除了企業主營業務——“四電”外,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還積極參與市政搶險。

7月22日14點30分,該公司抗洪搶險救援組在網上看到鄭州市湖畔警苑小區發出的求救信息。由於深度積水,該小區已斷水停電超過50小時,居民急需食物、飲用水等生活物資。

該公司抗洪搶險救援組迅速安排人員採購居民急需的礦泉水、方便麪、牛奶、麪包等生活物資,按照求救信息中提供的較安全運行線路,驅車趕往湖畔警苑小區。

由於途經沿線積水嚴重,車輛只能緩速前行,救援人員輾轉驅車4個多小時,繞行進入該小區地勢較高的地方,聯繫上小區物業人員,最終將急需生活物資成功送到小區被困居民手中。

“羣眾有需要,我們恰好有能力,那就義不容辭。”施亞輝説。

在企業經營中,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領導一直強調“利他思維”。施亞輝説,“利他思維”可視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通俗説法。在社會、羣眾、業主有需要的時候,企業能主動給予幫助,救羣眾之危,自覺承擔起央企的社會責任。

利他,是一種境界,正是利他,讓這家紮根中原大地的央企走出中原,在全國各地留下優良口碑和不俗業績,成為同行業頭部企業。

“只有更好地提供業主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承擔起社會責任,我們自身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基於這樣的理念,救險是我們企業的重要業務之一,也是我們應有的社會擔當。”施亞輝説。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原文刊載於2021年第17期《民生週刊》雜誌

原標題:《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逆行向險 央企擔當》

□ 《民生週刊》記者 鄭智維 □ 實習生 武子棟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

來源:民生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