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宋寧華)在近2公里的東岸濱江,以“文字”為載體,營造一條縱貫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典學長廊,開啓可看可聽的漫步之旅。今天,記者從浦東新區獲悉,一個全新的濱江文脈園在東岸濱江亮相,市民可以移步換景,感受人文與自然融合的濱江公共空間。
圖説:濱江文脈園在東岸濱江亮相 浦東新區綠化管理事務中心供圖
讓文化可觸摸可感受
記者在濱江文脈園看到,它位於浦東新區友城公園與前灘休閒公園內,西臨黃浦江,北至川楊河,南至上中路隧道,與徐匯濱江隔江相望。“我們通過經典打造、主題演繹、文化傳承、景觀表達與文化元素融合,結合場地環境,分為上古時代、夏商朝、西周、春秋戰國至秦朝、漢朝、唐宋、元明清、近現代、未來9個組團,在濱江綿延2公里長的線性空間內設計佈置了22個文化景觀小品,如同一幅畫卷般慢慢展開,讓文化變得具體化、可觸摸、可感受。”浦東新區綠化管理事務中心濱江科科長馬志飛介紹。
圖説:濱江文脈園在東岸濱江亮相 宋寧華/攝(下同)
沿着濱江文脈園漫步,每個文化景觀小品都有獨特之處。“甲骨廊”結合現狀地形與甲骨文“目”字樣式,設計出一段甲骨文字長廊。長廊頂部鏤空的甲骨文,在陽光直射下投影地面,亦實亦虛。長椅上有現代漢字翻譯與註釋等待遊客去探尋發現。
“銅之器”設計以西周時期青銅器為載體,豎向現代感的線條與周邊現代感的建築相呼應,裝置立面採用青銅器紋理樣式,展現歷史厚重感。東西兩側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可以發現兩個不同樣式的“鼎”,猶如把博物館的文物搬到户外展示。
“牘之策”則採用了大開大合的設計手法,造型靈感取材自一卷展開的木牘,盤旋在礫石之上、竹林之側、花境之邊。此處路面採用了透水率較高的膠粘石鋪裝,體現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
“氣自華”是以“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含義設計打造的一處沉浸式閲讀點,與浦東圖書館合作,在園內設置了濱江文脈園24小時自助圖書館。徜徉於公園時,沐浴在陽光裏,翻開書籍,聞着墨香,是一件非常令人愜意的事情。
探索“公園+文化”
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濱江文脈園可看、可聽、可感受,還探索了多種展示途徑。主要包括:開發濱江文脈園小程序,可收聽各景觀節點的中英文、語音介紹;打造濱江文脈園·雲上書社,通過掃碼可進入,其中有“經”“諸子”“歷史”“詩文戲劇”“古典小説”“中醫”等方面豐富的聽讀資源;在部分可觸及的景觀導覽牌上設置了盲文翻譯介紹,讓特殊人羣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氛圍;組建企業志願者隊伍,為市民遊客提供講解服務。
浦東新區綠化部門表示,為了堅持“人民城市”理念,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濱江文脈園是挖掘“公園+文化”的一次重要探索,讓市民遊客在東岸濱江休閒的同時,還可以聆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聲音,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不斷提升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