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也是競爭力。
來源|國民經略(ID:guominjinglve)
作者|凱風幸福,正在成為一種競爭力。
衡量一個地方的綜合實力,既要看經濟、人口、產業、收入等宏觀指標,也不能忽視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務水平,更要看到生態、宜居、可持續發展等軟性指標的分量。
那麼,誰是我國最具幸福競爭力的城市?
01
幸福是主觀感受,但也不乏客觀衡量指標。
關於幸福城市的評選,持續週期最長且最具影響力的當屬瞭望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
這一榜單,不唯GDP,不唯城市知名度,涵蓋了就業、居民收入、生活品質、生態環境、城市吸引力、公共安全、教育、醫療、交通等9大領域,覆蓋上百個指標。
以最近10年為觀察週期,哪些城市的幸福指數最高?
可以看到,從2012年到2021年,連續10年上榜TOP10幸福城市的只有3個:成都、杭州和長沙。
其中,成都、杭州一直穩居TOP3之列,杭州連續2年位居第一,成都更是連續8年蟬聯榜首。
如果以榜單首次發佈的2007年為基點,成都以14次上榜的成績,位居各大城市前列。
二線及三線城市成了幸福城市的常客。一線城市中,廣州僅上榜3次,北京上海各2次,深圳更少,原因是什麼?
幸福感雖與經濟實力正向關聯,但並非GDP越高就越幸福。畢竟,在居高不下的房價、長達1小時的極端通勤、逼仄的城市空間、無處不在的生存壓力面前,幸福感總有點那麼奢侈。
相比而言,凡是連續入選的城市,不僅具備一線城市所共有的“發達”成分,也擁有一線城市所缺乏的獨特優勢。
這些城市不僅GDP總量居前、人均收入領先、就業空間廣闊、人口持續湧入,而且論教育、醫療、文化、交通資源之豐富絲毫不弱於一線城市,而在生活品質、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則能力壓一頭。
可以説,最具幸福感城市,正是城市綜合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這不只是一項榮譽,更是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題中之義。
02
成都為何能連續10年拔得頭籌?
説起成都,第一個映入腦海的“天府之國”,隨之而來的就是那句耳熟能詳的話: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有的城市能給你事業,有的城市能給你生活,成都是為數不多幾個“魚和熊掌都能兼得”的地方。
論經濟,成都與重慶所組成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中國經濟、城市羣和綜合交通名副其實的“第四極”。
作為經濟大市,過去10年,成都完成了從二線省會向新一線龍頭的巨大跨越。
經濟位次從2011年的十名開外躍升到2021年的第7位,GDP增幅高達171.3%,位居各大城市前列。
論城市能級,成都是Beta+級(世界強二線)的世界城市,也是商業魅力意義的新一線城市龍頭。
根據權威機構GaWC發佈的《世界城市名冊》,成都近年來開啓了“三級跳”:2016年連升4級晉級Beta- 2018年再度躍升2級至Beta+,2020年此前的71位上升到59位。
論人口吸引力,作為中國人口第四大市,成都的人口增量位居中西部地區首位。
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達2119.2萬人,相比上一年增長24.5萬人,增量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得益於後疫情時代人口迴流的武漢。
以10年長週期來看,成都人口增量則躍居中西部第一。
根據兩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到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大增581.9萬人,僅次於深圳的713萬和廣州的598萬人,位居中西部地區第一。
論產業,成都早已不是幾十年前只能靠着“三根半煙囱”蹣跚起步的工業城市,而是一個坐擁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兩大萬億級產業,生物醫藥、航空航天、能源環保等10個千億級產業,打造無數新經濟、新場景的機會之城。
伴隨着經濟產業成長,成都已成為一流企業的“重倉”之地。
10年前,成都不僅世界500強企業顆粒無收,中國頂尖企業不多。如今,已有3家世界500強企業、10家中國500強企業、近80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整體規模躋身全國前列。
論創業機遇,成都連續多年榮膺“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等稱號。
這方面,企業數量的增長最具説服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成都實有市場主體總數達到331.9萬户,超過上海、重慶,位列副省級以上城市中第2位。
這背後,成都已連續4年維持在50萬户以上、連續2年維持60萬户以上的高位運行增長態勢。
大型企業茁壯成長,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是城市飛速發展的最佳見證。
論生態環境,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裏的幸福成都,正在成為成都新的城市名片。
青藏高原臂膀東延、岷江滋潤之下的成都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庶之地。窗含西嶺、花重錦官……古詩詞裏的意象,如今正在成都變成現實。
成都是我國第一個公園城市示範區。綠水青山、宜居宜業、巴適安逸,不是口號,而是內植於“公園城市”的定位中。
如今的成都,不僅是“強省會”崛起的榜樣,也是宜居宜業的標杆,更是超大特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探索樣板。
03
幸福城市,是對一個城市的最大褒獎,也是一個城區主要的競爭優勢所在。
與成都蟬聯幸福城市榜首一道而來的,還有當地多個城區連續多年躋身其中。
近日,“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 正式啓動,成都及成都市温江區、雙流區等集體入圍。
這是温江區第四次現身其中。
在2019年到2021年,温江曾先後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美麗宜居城區、活力創新之都、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等稱號,今年再獲榮譽,具有很大希望。
從宜居到創新再到企業家幸福感,温江的“幸福城市”是豐富而多元的,背後對應的正是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人才環境、創新驅動、營商環境等的齊頭並進。
一個“金温江”,就足以道出其中的關鍵。
全國有2700多個區縣,但以“金”字冠名的少之又少,“金温江”到底“金”在哪裏?
金温江的金,説的既是地理區位之優越,也是人文生態之良好;既是經濟產業之發達,也是城市治理能力之突出。
作為古蜀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温江地處成都平原腹地,是都江堰精華灌區首澤地,雪山之水至此而温,故名“温江”。
區內河網密佈,土肥地美,“水旱從人、不知饑饉”,金馬河、江安河流域孕育了延續千年的天府農耕文化和大美田園景觀,魚鳧文廟流淌着鮮活的歷史文脈,是天府大地光芒猶存的文化地標。
成都各區縣分佈圖 圖源:成都2035國土空間總規(徵求意見稿)
時至今日,雖然高樓大廈林立,高新產業崛起,温江仍舊是中心城區中不可多得的生態之城。
每一個來過温江的人都印象深刻:從“南城”鱗次櫛比的產業園走出,抬頭即可望見雪山,觸目皆是公園綠地,河流兩岸各種文創場景層出不窮,整個城區的煙火氣、現代感與生態美融為一體。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温江則是最近公園城市的地方。
無論是 “幸福温江·美好之城”的定位,還是“南城北林兩河一心”的區域佈局,都可見温江對於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的重視程度。
在宜居之外,温江最近剛拿下了頗具含金量的“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區)”。與温江一同上榜的不乏廣州黃埔區、深圳南山區、佛山南海區等數一數二的經濟大區。
如果説市民的幸福感來自方方面面,企業家的幸福感,則與一個城區發展最核心的產業集羣、人才“密度”及營商環境息息相關。
一言以闢之,企業家幸福感檢驗的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這些上榜的城區,經濟實力都不弱,均以創新驅動為特點,且都有躋身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賽道的支柱產業,更不乏“營商環境建設示範區”的殊榮。
廣州黃埔以汽車、電子、能源見長,深圳南山以電子信息、互聯網為支柱,温江則是西部地區大健康產業的重鎮,也是成都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的主陣地。
目前,温江已聚集藥明康德、博奧生物等520餘家大健康產業領軍企業和上下游協作企業,在研在產藥械品種1422個,中國人壽、泰康人壽等五大保險公司高端康養項目齊聚温江,醫藥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連年保持20%以上增長,以高端醫療、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為核心的“三醫+”主導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坐落於温江的成都醫學城
無論是電子信息,還是新能源汽車,抑或生物醫藥,無不需要高端人才作為支撐。
温江的優勢在於,本身高校眾多,培育了大量本土高新人才,形成了省內外八方人才匯聚的局面。
今年初,教育部發布第二批雙一流大學名單,四川共有8所高校入圍,其中温江便有3所。
四川8所雙一流大學
這些高校的存在,為温江攬獲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級研發中心、192個省級以上研發平台、42個公共技術平台,以及不計其數的高學歷人才儲備。
數據顯示,2021年,温江區人才總量已達32.7萬人,而全區常住人口也才100萬人出頭。
其中,更是聚集了“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205名。如此龐大的人才儲備,如此多的高層次人才,無疑將為企業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營商環境方面,温江與黃埔、南山等區更是各有所長。
廣州黃埔的“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為人所津津樂道,深圳南山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等探索走在前列。
在温江,始終把營商環境作為區域核心競爭力,作為撬動新一輪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有競爭力發展的支點。
近年來,聚集主動服務、減化服務、增值服務,探索出的“一窗受理”改革、提醒服務改革、“全科”幫辦代辦等,為多地所借鑑。
其中,“提醒服務”改革被省發改委評選為四川省優化營商環境經驗做法(第五批)向全省轉發,並納入成都市營商環境5.0版改革舉措,在全市複製推廣温江“提醒服務”改革經驗。
這一模式的核心在於,審批做減法,服務做加法。政府在其中不是簡單的管理者角色,而是換位思考之下的“乙方”,千方百計為企業着想。
當地官方的話説得更為形象且深刻:
“以部門的‘難受’換取企業的舒服,以幹部的“憋屈”換取市民和企業家的舒坦。”
由温江區率先探索的“提醒服務”改革,就是這一思維的體現。
近年來,温江梳理了44個部門641項提醒服務事項,針對企業、市民、部門制定3張“提醒服務事項清單”,覆蓋證照臨期、風險預警、節點服務、協同管理等領域,讓企業和市民知曉“找誰辦、怎麼辦”。
“提醒服務”改革,或許只是營商環境改善的一小步,但這背後彰顯了城市與市民和企業共生共榮的至誠態度,也是營商環境改革的核心所在。
所以,以生態為基,以“人城產融合”為方向,以美好生活為最終追求,一個朝氣蓬勃而又充滿競爭力的現代版“金温江”呼之欲出。
04
在各大經濟排行榜上叱吒風雲的一線城市,在幸福城市評選上卻一再難逃落選的命運。
這一局面的出現,意味着厭倦了996和內卷的新一代年輕人,開始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相比於一條腿走路的一線城市和短板眾多的中小城市,蓬勃發展的二線省會成了普遍選擇。
過去,二線城市主要承接的還只是來自發達地區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只能帶動勞動力人口的迴流。
如今,包括互聯網、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在內的眾多“大廠”紛紛在二線城市展開佈局,高學歷人羣開始流入。
在這些二線城市,產業發達、交通便利、生態宜居、治理優勢突出的城區成了首選。換言之,能夠“許你一個美好未來”的地方才是人們的優選之地。
所以我們看到,以成都高新區及温江區、重慶兩江新區、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鄭東新區為代表的新城區,正在成為人口流入的主要承載地。
數據顯示,2010年-2020年,温江區常住人口增幅高達112%。其中,户籍人口淨遷入率達40.22%;全區人才總量淨增長超過200%。
當放寬乃至取消落户成為時代潮流,勞動力人口乃至高學歷人才的“用腳投票”,就是一個地方吸引力的最佳寫照。
當幸福成為一種競爭力,意味着城市競爭格局再次發生新的變化。
區域之爭,將從簡單的GDP之爭,變成關乎經濟、產業、公共服務、生態、營商環境、宜居等全方位的競爭。
屆時,既能讓經濟產業蓬勃發展,又能讓市民幸福感、獲得感爆棚的地方,才是最終的勝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