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玫瑾:這5種父母是家中的“負能量”,培養出的孩子大多低情商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綜合

教育孩子不僅要關注孩子學習方面的成就,更要關注孩子的情商。如果一個孩子只有智商沒有情商的話,那麼將來走上社會也無法獲得好的人際關係。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智商教育時,也要有情商方面的教育,當然,父母要想養出高情商的孩子首先得從自身做起。
李玫瑾教授不僅在犯罪心理學上有所研究,對家庭育兒知識也有自己獨到的心得。李玫瑾認為,孩子的情商養成主要受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言行舉止不注意,養出來的孩子相對情商也會比較低。
第1種:老是打擊嘲諷孩子的父母
這類父母普遍表現為在外人面前不給小孩子面子,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理想目標之後一昧的打擊孩子,以及給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用家庭裏的經濟條件來給孩子增加負擔。
這樣的父母通常只看重結果而忽略了孩子背後的淚水和汗水,無法接受孩子的失敗,孩子但凡有一點失敗就會被潑冷水。孩子的成長路上真正需要的是鼓勵和加油,而不是諷刺和白眼,否則這樣長期下來的後果也不是可以承擔的。
第2種:對孩子缺少關心的父母
有的父母不關心和尊重孩子,對孩子不聞不問,彷彿自己的任務只是負責把孩子生下來,接下來如何發展全看孩子自己的造化。而從小缺少父母關心的孩子,長大後性格也會變得陰鬱多疑或者自卑內向,這不是因為孩子的性格敏感,而是從小受到父母冷漠自私的影響,時間一長,自己也不會想要去關心別人,甚至不會想要和外界溝通交朋友。
第3種:經常向孩子傳達負能量的父母
有些父母在生活中很喜歡抱怨,在抱怨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把這種負能量傳達給孩子。每當孩子遇到了什麼麻煩,這類父母的第一反應不是安慰,也不是提建議,而是劈頭蓋臉罵一頓抱怨一番。這種看似是變相的關心其實給孩子帶來的是無盡的負面情緒和心理的折磨。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孩子的心理也會變得很壓抑,不愛與他人溝通。
第4種:脾氣暴躁的父母
有時候,有些父母會把自己無處抒發的壓力發在孩子身上,孩子做點什麼事都會引來責罵。而易發怒的父母,將來養出的孩子會習慣性的道歉,父母一生氣孩子就下意識地認為自己做錯了。長大後也會養成這種不斷道歉的習慣,對孩子的尊嚴和人格都會造成損害。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極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
第5種:喜歡斤斤計較的父母
家庭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角度,父母自身擁有的性格以及日常的言行舉止對孩子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很難擁有博大的胸懷,斤斤計較的父母,往往會養出膽小懦弱或者同樣喜歡計較的孩子。因此,與其苦口婆心的去挑剔孩子,父母不妨嘗試從自身做起。
以上這5種父母帶給孩子的往往只會是傷害,若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他們勢必會受其影響,變成一個不通人情世故,不受歡迎的低情商孩子。但正如白巖松曾經説過的,當今社會情商的地位要遠遠高於智商,培養孩子的高情商不僅可以讓他受益一生,還有利於家庭之間的和睦。
第一:正確應對情緒衝突
不少家長在面對和孩子的溝通衝突時,通常就是採用最直截了當的方式,對孩子責罵或者斥責,這樣的方法雖然立竿見影但是孩子將來遇到衝突也會有樣學樣。父母應該耐心地和孩子解釋,並且向孩子做出正確的示範。如果面對衝突家長全憑本能衝動,那麼孩子也會被這種情緒控制。
第二: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
孩子不懂得分享,與他人交往時表現得太過小氣,都可以看作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可以向孩子耐心舉例,如果別的小朋友也像他這樣不喜歡分享時,他的心情是怎樣的。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情商。
第三:幫助孩子認識到別人的情緒
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從小在家裏就是獨一份的寵愛,因此有些孩子對別人的情緒並不是很敏感。家長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多促進孩子對自己情緒的理解,這也是幫孩子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情緒打下基礎。同時,平時可以和孩子玩一玩表情變化遊戲,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學習固然重要,也不要忘記對孩子情商的教育。擁有高情商,對孩子來説也是一種加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