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的鄰國日本,少子老齡化可能是新聞裏最經常提到的一個話題。在日本政府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終辦法,就是多生娃。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不要説養育孩子,如今的年輕人甚至越來越不願意走入婚姻,單身社會即將到來了嗎?
日本可以説是發達國家中,最早出現少子化問題的國家了,而且這一問題的開始,是因為錯過了一場本該出現的人口增長。
上世紀1950年代末期,日本社會為了擺脱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帶來的陰影,非常專注於經濟發展,在本身就很注重集體主義的文化環境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在70年代中後期開始取得了經濟上極大的成就。
團塊世代的學校課堂
然而就在這段時間裏,歐美國家出現了戰後生育潮,這代後來被稱為“Baby Boomer”的人,在日本卻只是曇花一現的存在,在1947年到1949年短暫出現了一波名為“團塊世代”的生育增長後,日本的生育率在70年代增長之後就走上了下坡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經濟的主體依然是農業,勞動力是農業經濟的核心,但在戰後,趕上美國,成為強國的日本大量人口湧入城市,財閥開辦的公司和大量的城市人口,開始將提高公司業績和個人發展當做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在時間和能力上如果落後,就會成為競爭中的輸家。
漸漸形成的加班文化,讓早出晚歸成為社畜成為一種習慣,而為了事業延遲戀愛結婚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一些人開始對生育、建立家庭產生牴觸的態度,同時,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單個勞動力的價值也開始下降,多生孩子帶來的人口紅利開始稀薄化,各種原因綜合下,少子化的土壤就此誕生。
除了人們教育水平的上升以及城市化的推進,日本也有着類似我國計劃生育的人口控制政策。70年代,日本曾出現了一波短暫的生育高峯,當時日本官方的人口研究機構召開的“第一次日本人口會議”錯誤地發出警告:提倡每個家庭只生兩個孩子,建議進行人口數量的控制。顯然那個時代,日本的專家們認為,島國生的娃實在太多了。
但上世紀70年代之後日本生育率的下降,被當做社會問題看待還要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未能找到工作的年輕人變多,大城市的房價上漲,也讓很多人不敢成家,更致命的原因在於勞動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派遣工漸漸成為主流,在大公司工作一輩子已經成為泡影,這也讓傳統的家庭制度難以維持,特別在女性層面,傳統上結婚就要離職回家當專職家庭主婦的觀念早已煙消雲散,很多女性選擇推遲甚至乾脆拒絕婚姻。
到1997年,日本迎來了“少子化元年”,正式將日本社會定義為“少子化社會”。2005年日本人口出現二戰後的第一次自然減少,正式步入少子化社會。
面對如此嚴峻的問題,日本也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將新生兒減少視為嚴重社會問題而出台政策的國家,政府對少子化的憂心,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已經出現的少子化現象無法以現有的社會組織和設施來解決,農村年輕人口減少,消費不振,這些問題太嚴重倒逼着政府迫於情勢才採取對策。
為了讓年輕人結婚,日本政府開始採取措施來“亡羊補牢”。最近的一則措施曾經吸引了國內網友們的眼球。新首相菅義偉上台後,立即發佈了下面的新政策:
“從2021年開始,面向現已在實施“新婚生活支援項目”的市町村,只要新婚夫婦結婚當日年齡小於39歲,且家庭收入少於540萬日元(約合35萬元人民幣),就可以申請高達60萬日元(約合3.9萬元人民幣)的生活補助金”。
日本一些地區打出海報吸引年輕人搬家結婚,領取結婚補助金
“發錢”催婚在日本早已不是新鮮事,但走到這一步,日本也是經歷了長時間擠牙膏式的政策嘗試,迄今為止,很難説的上這些策略有沒有見效。
為了讓夫妻能夠在工作的同時,也能把孩子送到託兒所和幼兒園,官方首先鼓勵增加幼兒園和保育園的數量,但由於少子化速度太快,幼兒園和保育園卻紛紛合併或者關閉,幼兒園和保育園工作人員數量大幅下降,出現大量的“待機兒童”上不了幼兒園。
因為幼兒入園問題,入園難,曾在日本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2016年,在日本網絡上出現了一件“日本去死”的事件。當年2月,一位媽媽因為要返回職場,但孩子始終都沒有排上進保育園,一氣之下她在日本某論壇發帖,帖子的名字非常直白:“孩子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吧”。
這個帖子立即受到廣泛關注,帖子中這樣寫道:
“鬧哪樣啊破日本!根本就不是什麼一億總活躍社會嘛。昨天果然沒報上保育園。能怎麼辦?這還讓我怎麼活躍?”
在國會前要求政府改善保育園和幼兒園入園條件的抗議人羣
自安倍晉三上台後,提出的“安倍經濟學”中就有“新三支箭”的説法,其中一支就是要對養育孩子的家庭給予更多的支持,“一億總活躍”社會更是安倍提出的日本未來願景,沒想到一提出就遭到了眾多網民的諷刺和攻擊。
在這篇“日本去死”的跟帖下,有不少家庭主婦和媽媽們批評“(日本政府)浪費幾百億日元在奧運會上,有錢請有名的設計師,怎麼不建保育園?”、“又是婚外情,又是受賄,解僱了快一半的國會議員,就是想從中牟利吧?”
在這個帖子的推動下,有將近2萬名民眾聯署簽名的呼籲信也發到了日本國會,要求日本政府對育兒進行實質的支援工作。而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也在國會質詢中被反對黨議員追問此事,而安倍本人以此帖“匿名”為由,潦草回應。
這件事給安倍等日本保守政客發出了警告:催生催婚沒有切實保障政策基本上沒法推行。到了2019年9月,日本決定在當年10月推行所有日本人和其子女學前保育園和幼兒園所有費用全部免費,全免兒童初中畢業前的學費,並給每個兒童每月發放1000多元的“兒童工資”。
後來,在今年4月份,安倍政府又提出要給低收入羣體的大學生,實質上免除學費的制度。
時任首相安倍親自上廣告宣傳政策
但這些制度的出台,短期能很難看到成效,推出後不久,統計數據就給安倍“打了臉”,其中顯示日本2019年出生數第一次跌破90萬人,為了增強全體國民的危機感,安倍在講話中第一次少子化危機稱作“國家災難”,堪比亡國危機。
然而,這些政策將耗費更多的税金,勢必得大筆舉債,而且更多人即使有錢,也拒絕成家生子,何況那些沒有收入的年輕人,更是不可能在政策的激勵下結婚。日本政府又使出“殺手鐧”,將解決問題的對策深入到社會的“毛細血管”部位,打算從職場、社會信心、兩性關係等根部問題解決,畢竟兩性不能建立穩定的信任關係,年輕人的努力不能轉化成薪資,就無從誘導他們成家和生娃。
與此同時,不僅日本政府在發力,民間一些機構也將少子化看成是商機。各種婚姻中介機構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早在2013年,一項報告顯示日本人口中有將近2成男性和1成女性會終身未婚。和30年前相比,男性升了10倍,日本一家叫Senior Life的婚介公司開始專門為兒女着急的父母們,舉辦徵婚活動。
另外,日本也開始有意見認為結婚女方要隨夫姓的制度可能阻礙了年輕人對婚姻的看法。有人認為,在單身男女獨立意識增加的今天,一家人不一定要姓一個姓,女性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保持孃家姓,可以進行“夫婦別姓”。
日本新聞節目曾大篇幅討論夫婦別姓制度
這一提案在推出後,在年輕人中得到了多數贊成,然而提案目前還未通過,因為日本保守勢力對此堅決反對,認為這一舉措反而會導致日本傳統家庭形式的分崩離析。另外一些人則認為,讓女方不跟隨男方姓氏,可能會讓男性失去對育兒的積極性,還會讓離婚更加容易,這樣也無法減輕女性的育兒負擔,還會加速少子化。
日本官方最近還準備將不孕不育治療加入醫保,但目前還只是停留在政策研究階段,這一新聞爆出後,最近在日本人氣頗高的女星田中美奈實在節目透露自己的一位好友就是因為進行不孕治療,常年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同時花費了大量的積蓄,呼籲首相能儘早推行這一措施。
在長達十幾年的催婚政策攻勢下,日本年輕人並不買賬,他們想結婚的意圖不升反降。
一項民間調查機構今年7月作出的調查顯示,10歲到40歲的人羣中結婚願望下降最為明顯。特別是關係到未來日本結婚率的00後甚至10後們,男女的結婚願望比例,分別比2016年時調查下降了10個百分點。
而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年輕人在經濟上感到不安全,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輕人對戀愛和結婚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日本昭和時代就流行的愛情旅館
日本學者牛窪恵如此形容年輕人的戀愛和結婚觀:便利店式的性和考慮性價比的婚姻。
在她的著作中,寫到了很多年輕人對戀愛和結婚看法的變化。
“想結婚,但戀愛太麻煩”
“不需要老公,只想有個孩子”
“去開房,也想AA制”
“戀愛其實性價比不是很高”
“戀愛的風險一大堆”“還是和父母在一起比較開心”
“戀愛結婚之後,等着你的就是離婚這一‘不良債權’”
在她對許多20多歲的年輕人採訪的過程中發現,日本年輕人已經將自己置入“嫌戀愛麻煩的時代”了,很多年輕人認為戀愛在精神和經濟上已經成為一個負擔,而處於戀愛終點的婚姻更是一樁非常不划算的生意。
而更讓人擔心的還在未來,為了保證上述免費保育教育政策的財政來源,日本政府一直在計劃再次增加消費税的徵收税率,而税負的增加已在日本民眾中反響強烈,低迷的消費、隨時可能增加的税收、就業不穩定,以及年輕人的婚戀觀,日本少子化的未來可能是一片灰暗。
有人説,日本正在加速前往下一個“失去的十年”的路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何娶到女富豪
以上です。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並動動您的小手給我們加星標,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標的添加方法,在這裏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別忘了點“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