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18日電中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多國專家學者表示,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打贏脱貧攻堅戰因而具有更廣泛的世界意義。
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原高級外交官格特·約翰納斯·格羅布勒
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原高級外交官格特·約翰納斯·格羅布勒表示,中國的發展對世界來説是機遇不是威脅,中國的發展方式、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激勵和鼓舞着其他發展中國家推進現代化、實現共同繁榮。
格羅布勒説,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顯著成就。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扮演着穩定器和生力軍的角色。
“中國願意同那些希望加快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國家分享中國的知識和經驗,幫助他們根據自己的國情和要求選擇發展道路。”他説,“非洲希望並願意借鑑中國在許多領域的發展經驗。”
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
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受教育情況、健康醫療等方面飛速進步,充分體現了中國是實現公民基本權利最快、範圍最廣的國家,這是史無前例的人類發展故事。
馬凱碩表示,世界上沒有比減貧事業更崇高的使命了,如果其他國家能借鑑中國的減貧經驗,那麼我們就能實現有史以來人類生活條件的最大改善。
到今年年底,中國的目標是消除農村地區的絕對貧困。40多年來,中國累計減貧7億多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
馬凱碩認為,享有安全生活、充足食物、基本醫療、受教育機會、工作收入是公民的五項基本人權,而中國比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更快、更全面地將這五項基本權利賦予了中國人民。
馬凱碩認為,沒有什麼比減少貧困更崇高的全球使命了,中國為世界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他説:“如果全世界都能複製中國在減貧方面的經驗,我們就能實現人類有史以來人類狀況的最大改善。”
馬凱碩強調,直到最近,許多經濟學家還認為消除貧困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中國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減貧方面,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以成為可能,”他説,“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把中國的故事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行動網絡領導委員會主席傑弗裏·薩克斯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行動網絡領導委員會主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裏·薩克斯認為,中國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打贏脱貧攻堅戰更具有世界意義。
薩克斯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30年裏,全球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全球貧困率從1990年的30%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10%左右。“中國在全球減貧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因為中國到2015年,基本消除了貧困,到今年年底,中國還將全面消除極端貧困。”
與此同時,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項目投資其他國家的基礎設施,為消除全球貧困做出了貢獻。“這些都是極其重要的積極貢獻。”
作為連續三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特別顧問,傑弗裏·薩克斯被認為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主要設計師之一。
在成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後,薩克斯於1981年首次前往中國進行研究,此後幾乎每年都會來到中國。
薩克斯説:“我目睹了中國過去40多年的轉變。這絕對是激動人心的鉅變。”
為紀念聯合國成立75週年,推動國際社會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團結一致深化國際減貧合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促進共同發展繁榮,中國日報社於9月16日舉辦了主題為“中國與聯合國:消除貧困,和平發展”的線上“新時代大講堂”。上述學者受邀發表了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