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專家談綱要|袁汝兵:新綱要新目標新變化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綜合

編者按:

3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北京科學素質綱要》),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8%左右;到2035年,北京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國際創新型城市同等水平。

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如何理解這一目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除了新的目標,還有哪些新變化,新亮點?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邀請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副主任、《北京科學素質綱要》撰稿組主筆袁汝兵進行解讀。

撰文 | 袁汝兵(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副主任、《北京科學素質綱要》撰稿組主筆)

科學理解“28%”這一目標

自2006年《科學素質綱要》實施以來,我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北京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4.07%,完成了“十三五”發展目標,位於創新型國家的較高水平,接近科技強國公民科學素質的平均水平。相比“十二五”末的17.56%,增長了6.51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國各省(直轄市)首位。海淀區以31.0%居全國地市級區域首位。

本次編制的《北京科學素質綱要》提出:到2025年,北京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8%左右。這一發展目標的提出,一方面是根據歷年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情況,結合公民科學素質發展規律進行預測,經過多方研究和專家諮詢論證確定的;另一方面北京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必須落實以“首善標準”高起點推動,對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標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繼續保持全國“領頭雁”水平。所以這一目標,既符合北京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的客觀規律,又符合北京市“首善標準”工作要求,與《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指標保持一致。

提出目標,重在落實,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普及、科學教育、科學傳播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服務能力,深化供給側改革。一是重點實施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五類人羣的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二是組織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科普智慧提升、創新文化發展、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科普能力提升、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六項重點工程。三是建立健全推進落實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機制,明確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和任務,按照具體化、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的要求抓好各項任務的督促檢查。四是推動各區制定《北京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方案,將區域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本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本區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機制。五是加強首都地區科普資源的整合、利用,廣泛動員社會各級、各類力量積極參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

《北京科學素質綱要》有四大新亮點、新變化

新亮點、新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在內涵上更加突出弘揚科學精神。公民科學素質的概念雖仍為“四科兩能力”,但與上一版相比,此版《北京科學素質綱要》更加強調科學精神,將科學精神置於“四科”之首。與15年前相比,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已實現了長足進步,新時期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更需要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的樹立和倡導。提升科學素質必須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培育理性思維,更有利於形成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第二、在理念上強調與人全面發展的有機聯繫。《北京科學素質綱要》指出,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公民科學素質,不僅僅關乎科學普及、科技創新,對於增強全市和全國的創新文化軟實力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持續提升全市公民科學素質,是營造崇尚創新的創新文化氛圍,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需要,是在更高水平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需要,是引導公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需要,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

第三、在目標上明確提出首善標準。對標率先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等戰略目標實現,新時期的北京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明確提出首善標準,提出以首都發展為統領,把“首善標準”融入科學素質建設全過程,在發展目標上首善、在發展質量上首善,推進科學素質建設理念和實踐創新,以構建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相匹配的科學素質建設體系。

第四、在機制上更加強調協同推進。在發展路徑上,強調發揮科學教育、科學普及、科學傳播、創新創業、科學生活等各方面作用,共同促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實現。提出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發展大格局;提出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素質建設體系;提出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範化建設和國際化合作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提出積極融入全球科普網絡,深化科學素質建設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加強央地、區域之間聯動、協同。

破解區域科學素質工作發展不平衡問題

北京區域公民科學素質發展不平衡。雖然北京市各區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基本與區域功能定位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應,但是全市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的區域差異較大。一方面,中心城區、平原新城、生態涵養區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逐級遞減,海淀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31.0%)一馬當先,是北京、也是全國唯一超過30%的區,朝陽、西城、東城3個區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也超過25%;平原新城中,除昌平(18.1%)較高外,其他各區均在13%-14%之間;生態涵養區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分佈在9.5%-12.1%之間,其中平谷(9.5%)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還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0.56%)。另一方面,結合往年數據分析,地區之間的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趨勢,2015年全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最高的區比最低的區高16.4個百分點,2020年這一差距擴大到21.5個百分點。城鄉差異方面,城鎮居民科學素質水平遠高於農村居民。2020年,全市城鎮居民科學素質水平(25.7%)是農村居民水平(12.1%)的2.12倍。推進區域公民科學素質均衡發展,必須解決科普資源、科普設施、科技教育、科學傳播以及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分配不均衡的問題。

“十四五”期間,將在優化供給上,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加強首都科普主平台建設,優化科普基礎設施佈局,提升科普基礎設施服務能力,促進科普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促進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絡;建立健全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銜接機制,加大科學教育資源的均衡佈局。

《北京科學素質綱要》將在具體任務中,針對生態涵養區等遠郊區科學素質普遍偏低的問題,北京將重點實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程,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科普系列活動,實施農民企業家、農村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工程,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農村婦女和家庭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廣泛開展科普資源基層行活動,加大對遠郊區科普信息服務的定製化推送力度,整合和推動優質科普資源、科普服務下沉基層,實現各區全覆蓋。

把老年人作為重點人羣之一是時代需求

當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64億, “十三五”末,北京市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429.9萬,預計到2035年,北京市老年人口接近700萬,人口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老齡化程度加深和信息化轉型加速,讓老年羣體科學素質短板愈發凸顯。

幫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國家《全民科學素質綱要》首次提出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北京科學素質綱要》也根據實際情況,新加入了老年羣體科學素質建設的重點任務。

《北京科學素質綱要》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針對老年人的科技素質需求,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實施智慧助老行動。通過各類媒體、車站、機場、公園、銀行、醫院、商場等生活場景實施智慧助老服務。從科技的日常應用、網絡知識、防止詐騙、智能手機使用等角度設計科技培訓內容,鼓勵科普志願者進社區、進農村,幫助老年人提升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的能力。發揮代際學習作用,“以小協老”提升老年人信息素養。

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組織開展老年人健康宣傳週活動,面向老年人開展健康科普教育,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廣泛利用媒體資源,傳播膳食營養、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煉、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建立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平台。

但是,老年人不僅僅是“被科普”的對象。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退休科技工作者、黨員幹部、專業技術人員雲集,他們不僅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深厚的科學知識,而且有積極服務社會的意願,因此,我們還要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發揮老齡協會、老科總等組織作用,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鼓勵其積極參與諮詢、智庫等方面的工作。壯大老年科技、科普志願者隊伍,組建老專家科普報告團。

六項重點工程突出北京特色

圍繞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素質建設體系。鞏固和發展首都科普主平台,固強補弱,提高科普供給和科普服務能力,《北京科學素質綱要》部署六項重點工程,分別是: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科普智慧提升工程;創新文化發展工程;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工程。

這六項工程的設計,主要的目標就是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通過系列舉措加強政策機制建設,有效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發展大格局。

具體來看就是,建立並不斷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充分利用智慧技術手段,加強數字科普資源建設,推動智慧科普建設,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促進科普與科技創新、文化、藝術等融合發展,建設“首都科普”品牌,支持科普創作,發展科幻產業;優化科普基礎設施佈局,提升科普基礎設施服務能力,促進科普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發揮品牌科普活動牽引力,加大優質科普資源下沉力度,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積極融入全球科普網絡,深化科學素質建設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搭建開放合作平台,豐富交流合作內容,提升合作層次。

其中,《北京科學素質綱要》新增了創新文化發展工程,這是因為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文化資源豐富,科技實力雄厚,高端人才薈萃,擁有一批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在促進科普、科技創新與文化融合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科普與科技創新、文化藝術的融合已經逐步成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新增長極。

《北京科學素質綱要》提出,以創新文化建設牽引科普品質提升,以科普品質提升促進創新文化建設。促進科普與科技創新、文化、藝術等融合發展,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創新文化氛圍,推動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良好“軟環境”。

在推動創新文化發展方面,《北京科學素質綱要》提出將創新文化建設作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建設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價值導向和文化氛圍。完善有利於激發創新精神、激活創新意識、推動創新實踐的政策和制度環境。鼓勵各單位、各部門挖掘和整合創新文化要素,優化創新服務環境,打造創新文化展示平台。整合科技、教育、文化、宣傳等部門創新文化要素,構建科技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機制,形成推動創新文化發展的合力。

在建設“首都科普”品牌方面,要發揮北京科技周、北京科學嘉年華、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等科普品牌活動的示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愛國衞生運動、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食品安全宣傳週、公眾科學日等活動,推動羣眾性科普活動廣泛開展。推進科學跨年之夜、首都科學講堂、首都科創開講等視頻品牌建設,發展“首都科普劇團”,豐富熒屏科普、網絡科普和舞台科普,促進科普多元化發展。

北京市還將實施科普原創作品支持計劃。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題材開展科普創作。提升北京科普創作水平。引導和支持科學家、科普工作者和影視藝術工作者共同創作開發一批科學文藝影視精品。大力開發動漫、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的科普作品,推動科普遊戲開發。聚合價值導向正確、科學性有保障的優質科普機構和專家媒體,形成統一協調的原創科普媒體矩陣。

同時,還基於北京優勢實施科幻產業發展扶持計劃。設立科幻產業發展基金,打造科幻產業集聚區。搭建高水平科幻創作交流平台和產品開發共享平台,推動國內外交流合作,辦好中國科幻大會,推動科幻產業人才集聚。舉辦“北京科幻創意大賽”,支持科幻類小説、動漫、短視頻、微電影等形式的作品創作,推動開發融入創意元素和首都文化特色的科幻產品,促進科幻作品推陳出新。

【來源:北京科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