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信網責編:慧慧 2021-12-16 22:29:57
信網12月16日訊(通訊員 滕媛 首席記者 於曉)下午2點,“市南區2021年衞生健康系統抗疫人員疏壓活動”正在青島市市南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舉行,活動上“破冰熱身”、“速度與激情”、“急速60秒”等拓展體驗項目,讓這羣平時工作壓力極大的醫務工作者們徹底放鬆了一把,大家在“遊戲”中聊“心”事,談感悟,“疫情以來,我們在工作任務、工作強度上都面臨着很大壓力,在守護羣眾的健康同時,往往疏忽了自己的身體、心理健康,特別感謝市南區社會心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的這次活動,讓我們可以疏解自己的情緒,在未來更好的的工作。”市南區仙遊路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醫生王仕源在活動上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是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的一次大考。今年以來,青島市市南區積極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依託區、街道、社區三級綜治中心,完成心理諮詢室標準化建設,強化基層服務全覆蓋,11個街道級、50個社區級綜治中心全部配備心理諮詢室。除此之外,在社區、產業園區、商務樓宇等職工密集區域已建立了員工心理援助(EAP)心理工作站點,讓基層心理服務更優質、更高效、更便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我們打造平安市南的‘心防’工程,更是治理效能提升工程的重要內容,市南區運用科學化、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手段,多維度提升社會心理服務水平,真正將心理服務融入到服務羣眾、聯繫羣眾各項工作中,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市南區政法委副書記鄧英介紹道。
(來源:市南區委宣傳部)
安心,心理服務助力社會治理
“哥哥,現在我和爸爸的關係緩和多了,也沒有再和以前的壞朋友聯繫了,您放心吧。”當李明朋收到劉斌(化名)的這條微信,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為市南區司法局社區矯正科的工作人員,他經常與社區矯正對象打交道,但劉斌的特殊情況,又讓他對其多了一分關注,“劉斌是未成年人,因為被輟學的同學拐帶走上歧途,入矯以後我們就對他進行了心理評估,經過2次心理諮詢,發現他身上的根本問題是與父母之間出現了嚴重的溝通障礙,對父母其教育方式也非常的不認同,於是心理矯治方向變為孩子和家長雙向進行,效果還是很明顯的。”現在的劉斌已經重新回到了學校,開始了正常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療是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一環,市南區在建立社區矯正中心工作站基礎上,堅持將心理矯正工作向基層延伸,在全域11個司法所全部設立了社區級心理矯正工作室,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邀請心理專家坐診,為社區矯正對象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療,促其悔罪自新,助力順利迴歸,實現降低重新違法犯罪概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工作目標,通過不斷努力,市南區社區社區矯正人員和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心理健康篩查評估率、心理健康個案管理率和個性化心理輔導覆蓋率均為100%。
“您好,這裏是‘風雨同心’心理守護熱線......”疫情期間不少市民羣眾都接到過市南區提供的電話心理服務,為了讓羣眾更好的度過疫情這個特殊時期,市南區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情況,及時調整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重點,成立了市南區突發事件心理危機救援隊伍17人,開通4條免費心理援助熱線,開展轄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事件心理危機干預任務和心理疏導工作,熱線開通以來累計接入800人次,累計接線時長1萬餘分鐘。招募了1584名志願者,累計開展心理危機干預2000餘人次。14名心理諮詢師參與湖北一線醫護人員心理援助服務,為湖北一線醫護人員提供線上諮詢服務300餘人次。除了線上服務之外,市南區還將心理服務納入社區網格,建立信息預警和干預機制,及時為羣眾提供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科普宣傳、心理輔導、情緒疏導、家庭關係調適等心理健康服務,精準開展心理輔導工作。
同時,市南區積極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以獎代補”工作,規範流程,完善機制,保障經費,充分發揮好以獎代補政策督促監護人認真履行監護責任的作用。為堅決防止因漏管失控導致的肇事肇禍事件,對全區居家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隨訪,瞭解患者病情和服藥情況,加強健康指導。同時實施嚴重精神障礙障礙患者免費救治救助政策,截至目前,2021年前三季度共救助1837人次,救助金額為52萬元。
放心,心理課堂消除“雙減”焦慮
每週一次的“伴你成長”主題“親子沙龍”正在青島寧夏路小學進行。老師、家長、孩子坐在一起,通過現場的即時話題,打開心扉,共話成長。“‘雙減’之後,很多不必要的課外輔導課被取消,讓家長和孩子有了更多的獨處時間,而這時很多家長髮現自己並不會和孩子相處,有很多的無力感,我們想通過這種親子沙龍,讓家長通過觀察老師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和方法獲得啓發,思考親子互動,從而更好的維護親子關係。”寧夏路小學心理老師李紅霞介紹這個“親子沙龍”的初衷。心理課堂作為寧夏路小學的特色課程,一直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除了常規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之外,學校還設置了走班課和親子沙龍以及個體輔導、心理託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選課需要自主報名與心理有關的課程和輔導,活動每經推出,都會被學生、家長“秒殺”,“我非常喜歡參與學校組織的親子沙龍,以前我們家長都是躲在老師和孩子的後面,會因育子不得法而抓狂,現在看到孩子參與沙龍後有了不少的變化,就更感覺拿出時間來高效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非常值得。通過這樣的面對面機會,營造出孩子、老師、家長‘三人同行’的氛圍,增加了我們家長的參與度,我覺得這樣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一個學生家長由衷的讚歎道。
(來源:市南區委宣傳部)
近年來,市南區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搭建協同育人模式、提高育人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規範基礎,專業潤心,持續優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品質。目前,全區共有中小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41所,配備心理輔導室41間,建成率達100%,建成省級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1所,市級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8所。各中小學校不斷健全心理諮詢(輔導)值班、預約、面談、轉介、追蹤反饋等制度,通過個別諮詢、小組輔導、團體輔導等形式,僅2021年上半年,市南區各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案例督導15次,為學生提供規範便捷的諮詢輔導等“校園問診”99次,區級大課堂5次,校級大課堂121次。在發揮學校主導作用的同時,強化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聯動,完善家庭保護支持系統,合力推進心理育人工作。
“我們通過‘愛山東·青e辦’‘時尚市南’客户端等媒體平台開設市南區中小學網上家長學校“校家社共育大講堂”專欄,面向全區4萬餘學生和家庭提供便捷化、常態化的公益性心理健康指導服務。”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徐菲介紹“2021年共計開展‘校家社共育大講堂’9次,主題包含親子關係、心理輔導等,賦能家長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提升識別應對子女心理問題和危機干預的意識與能力,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
(來源:市南區委宣傳部)
貼心,心理疏導化解家庭糾紛
一大早,李曉紅(化名)就和老公一起給來大姐送錦旗,“多虧來大姐的幫助,我們這個小家才能這麼幸福。”李曉紅激動的説,作為全職媽媽,第二個孩子的出生曾一度讓她陷入抑鬱,“我也不知道那段時間怎麼了,心裏空落落的,跟老公天天吵架,真感覺過不下去了,後來找到了來姐,她聽我傾訴幫我找心理諮詢師,還給我老公做疏導工作,才打開了我的心結,今天我們小兩口就是專門來感謝來姐的。”李曉紅口中的來姐,就是市南區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來玉傑,來玉傑從事婦女工作20多年,退休後和十幾位有家庭矛盾調解和法律工作經驗的老姐妹發揮餘熱,擔任起市南區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志願者,“今年3月8日,我們調解委員會成立第一天,就有家庭前來諮詢,截至目前已經服務了49個家庭。”來玉傑介紹,“現在家庭問題70%都跟心理有關,而且以產後抑鬱居多,所以我們邀請了專門的心理諮詢師,把心理疏導作為化解家庭糾紛的重要部分,有了專業的指導,在家庭糾紛的解決上也更快捷、更有效,家庭的接納程度也越來越高。”
趙傑是青島心彼岸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心理諮詢師,平時會在婚調委給來諮詢的家庭做免費的心理疏導,“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們經常會去企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普及相關的心理知識,但是全職媽媽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的社交關係單一,信息比較閉塞,資金也相對不能夠完全獨立,所以她們能夠得到心理疏導的機會比較少,現在通過婚調委這個平台,女性朋友可以免費得到正規、專業的心理服務,而且婚調委的大姐們都非常負責,按時回訪,讓心理疏導的更加具有成效。”
婚姻家庭糾紛化解作為創新參與社會治理、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深化“平安家庭”創建的重要內容,下一步,市南區婦聯將依託婚調委重點打造“幸福家•姐妹來吧”品牌,不斷做強心理輔導、法律諮詢等特色服務,進一步提升婦女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每個人都會心理‘感冒’,如果不重視,一直拖延那麼治療的成本就很高,對自身和家庭的影響也很大,我們希望通過婚調委這個平台讓更多的女性獲得心理幫助,讓家庭和睦促進社會和諧。”市南區婦聯二級調研員陳紅説道。
[來源:信網編輯: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