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油價或許要降了!
4月15日24時,國內成品油零售價調價窗口將再次打開。
據國內成品油定價規定,成品油價格調整與前10個工作日國際油價均值掛鈎,大宗商品行業網站卓創資訊計算國內近8個工作日原油變化率為-14.21%,預計本次成品油價格將會下調。
回顧上次調價窗口期,3月31日24時,國內參考原油變化率為2.05%,汽柴油均上調110元/噸。據業內預計,按當前的原油變化率跌幅,本次油價調整的下調幅度超610元/噸,摺合下調0.46元/升~0.55元/升。
按一輛車50升計算,加滿將節省23-27.5元左右。
據金投網,當前廣州市95號汽油價格為9.48元/升,92號汽油價格為8.75元/升。這意味着,經過本次調價,成品油或重回“8元時代”,同時終結了今年以來連續6次上漲的局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際市場方面,踏入4月份,布倫特原油延續了3月底的跌勢,在100~110美元的區間徘徊。
4月11日,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4.30美元,收於每桶98.48美元,跌幅4.2%,這是布油自3月16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4月14日,國際原油期貨結算價漲超3%。WTI 原油漲幅3.63%,報104.2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漲幅3.95%,報108.78美元/桶。
“原油的表現主要原因包括美國近期加息、歐美國家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以及疊加疫情反覆背景下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期下調引發的需求憂慮等因素。”4月13日,中關村發展集團產業經濟專家、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董曉宇對時代財經分析。
有消息指出,布油下跌主要原因在於國際能源署成員國計劃釋放創紀錄數量的戰略石油儲備,但在董曉宇看來,戰略石油儲備投放短期內起到平抑供需的矛盾,但長期來看取決於俄烏局勢的走向及全球經濟能否走出疫情影響的陰霾。
圖片來源:卓創資訊
美國等釋放巨量儲備 原油價格震盪整理
近段時間,俄烏局勢尚無突破性進展。在能源制裁方面,從原油、天然氣延宕至煤炭。
4月8日,歐盟正式通過對俄羅斯實施的第五輪制裁,包括禁止進口煤炭、木材、化學品和其他產品。其中煤炭進口禁令從今年8月第二週起全面生效,從4月8日當天起不允許同俄簽署新的煤炭供應合同。
據悉,與天然氣和石油相比,煤炭是歐盟最容易切斷的俄歐能源貿易。董曉宇指出,歐盟啓動的第五輪制裁目前在相關歐盟國家並未完全達成共識,歐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度很深,需要從俄羅斯進口25%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氣。
“俄羅斯煤炭向歐盟出口的貿易額與石油、天然氣相比佔比較小,歐盟選擇從煤炭下手進行制裁,一方面是向美國表明態度,另外一方面煤炭對歐盟能源消費影響較小,操作難度不大。”董曉宇解釋道。
對油價來説,最具有影響的事件為4月1日以來,美國宣佈將在未來6個月內從其戰略儲備中釋放1.8億桶原油,國際能源署(IEA)的其他成員國也宣佈將淨釋放6000萬桶原油。
這2.4億桶的戰略石油儲備將彌補俄羅斯受到制裁後出現的原油供應短缺,也持續影響油價走低。該消息不斷髮酵,4月11日,WTI原油期貨收盤跌至2月25日以來的最低水平,93美元。
出乎意料的是,4月12日,WTI原油期貨又上升回100美元以上。陳衞東告訴時代財經,油價再次反彈的原因是歐佩克國家的拒絕增產的表態。
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4月11日指出,由於當前以及未來的相關制裁行動,可能會導致俄羅斯原油出口每天減少700萬桶,考慮到當前的需求前景,想要彌補這部分的缺口幾乎是不可能的。
董曉宇指出,4月以來油價整體上呈現下跌走勢,期間曾有弱勢震盪整理,表明短期市場情緒較為低迷、焦灼,缺乏明確方向指引。
所謂“明確的方向”到底指什麼?陳衞東對時代財經解讀為政治博弈。
陳衞東分析,今年8月份將是美國中期選舉,再此之前,拜登會竭力讓油價回落。在還沒調整到位之前,原油價格會在100美元上下高位寬幅波動。
“油價的關鍵還在於沙特,2.4億桶的戰略石油儲備大概能夠彌補俄羅斯的原油缺口約80天。而美國與沙特的博弈持續進行。”陳衞東補充道。
中石油經研院4月12日發佈的《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22年受到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市場恐慌情緒上升的影響,油價還將高位震盪,不排除短期油價超過歷史最高水平的可能性。中石油經研院表示,在基準情景下,預計布倫特原油2022年均價為97-100美元/桶。
高通脹遇上高油價 物價指數“雪上加霜”
國際油價整體處於高位運行,給全球通脹施加了極大的壓力。
4月12日,美國公佈3月CPI數據,充分反映了地緣政治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
據華安證券援引美國最新的物價數據,能源方面,3月同比上漲32%,環比上漲11%,相較2月提升7.5個百分點,主要受汽油價格大幅上漲推動。疊加美國放鬆疫情管控帶動的出行需求上升,推動3月份美國汽油價格最高漲至4.18美元/加侖,較2月份上升20%,漲幅明顯。
據財聯社報道,近日亞洲部分國家已陸續公佈3月通脹數據,其中中國、印度、印尼、菲律賓、泰國和韓國通脹數據漲幅均超過預期。
中國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5%,是三個月來最大漲幅,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超過8.3%,均高於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測。印度3月的通脹率達到6.95%,創下17個月以來新高,已連續第三個月高於印度央行的通脹目標區間上限。
據新湖期貨分析,3月CPI超預期,主要受地緣政治衝突加劇能源危機,同時海外糧食危機已經初現端倪,導致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加大。
過去的3月份,蔬菜價格往往會季節性回落,而今年的3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上漲。新湖期貨認為,除了因為多地疫情封控對蔬菜的收購和運輸產生較大擾動,還因為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內汽柴油價格的上漲推升運輸成本,以及石油化工產業鏈下游的農藥、化肥等產品價格上漲,推升蔬菜的生產成本。
據牛津經濟研究院4月12日發佈的簡報,自2021年10月以來,亞洲(除中國外)的食品通脹率已上升2.7個百分點至4.5%。該機構預計這種上漲趨勢將持續到第二季度,甚至對某些國家來説,還可能延長到第三季度初。
董曉宇對時代財經分析,俄烏衝突的未來走向將決定對全球經濟影響程度到底有多深,目前疊加美聯儲加息和縮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仍受疫情阻斷的影響,經濟下行的態勢是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