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備受關注的人口數據,終於正式揭曉。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時:
全國人口共 141178 萬人,與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 133972 萬人相比,增加 7206 萬人,增長 5.38%,年平均增長率為 0.53%,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平均增長率 0.57% 下降 0.04 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 10 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據 2019 年統計公報,該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 140005 萬人,而 2020 年為 141178 萬人,這意味着關於人口已經開始負增長的説法,被正式證偽。
對比六普數據看,人口增長率在持續走低,而人口流動性在不斷提升,所以地區之間的人口分佈和增長情況也出現了較大的差異。
那麼,具體到不同省市區而言,人口的活力分別表現如何?過去十年,哪些地區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口增長高地?
01
先看總體增長情況,有幾個趨勢值得注意。
第一,全國人口增長率持續走低。
改革開放以來,人口增長率在 1982 年一度達到 2.09%,此後便一路走低,2010 年六普期間的年均增長率降低到 0.57%,七普進一步降低到 0.53%。
這是經濟發展、觀念變化、計劃生育等多重因素作用的必然結果。它也意味着,未來人口的價值將進一步提升。
來源:七普
第二,家庭户規模繼續縮小,生育率降低,少子化成為大勢所趨。
2010 年,平均每個家庭户的人口為 3.1 人,2020 年則降低到 2.62 人。
第三,低齡人口數增加,但適齡勞動人口大幅下降,老齡化進一步加劇。
0 — 14 歲人口為 25338 萬人,佔 17.95%;15 — 59 歲人口為 89438 萬人,佔 63.35%;60 歲及以上人口為 26402 萬人,佔 18.70%。
相較於 2010 年,0 — 14 歲人口的比重上升 1.35%,15 — 59 歲人口的比重下降 6.79%,60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5.44%。
開放生育之後,0 — 14 歲人口數量有所提升,不過增幅遠低於 15 — 59 歲人口的降幅,以及 60 歲及以上人口的增幅,這意味着勞動力紅利基本結束,勞動人口越來越值錢。
第四,人口流動性顯著提升。
14 億人口中,人户分離人口為 49276 萬人,與 2010 年相比,增長 88.52%,流動人口則增長 69.73%。這也是户籍鬆綁、公共服務打通、高鐵等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展落差的結果。
第五,整體受教育水平不斷提升。
與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國人口中,15 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9.08 年提高至 9.91 年。勞動力素質提升,和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形成了呼應。
02
再看具體的人口分佈情況。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人口占 39.93%,中部地區佔 25.83%,西部地區佔 27.12%,東北地區佔 6.98%。
具體到省市區,31 個省份中,人口超過 1 億人的省份有 2 個,分佈是廣東和山東。其中廣東為 126012510 人,全國佔比 8.93%;山東為 101527453 人,全國佔比 7.19%。
廣東既是人口第一大省,也是經濟第一大省,2020 年的 GDP 為 110760.94 億元,全國佔比為 10.9%,高於人口占比。這説明廣東單位人口的 GDP 貢獻率要高於全國平均。
常住人口在 5000 萬人至 1 億人之間的省份有 9 個,分別是:
河南(99365519 人)、江蘇(84748016 人)、四川(83674866 人)、河北(74610235)、湖南(66444864 人)、浙江(64567588 人)、安徽(61027171 人)、湖北(57752557 人)、廣西(50126804 人)。
此外,常住人口介於 1000 萬人至 5000 萬人之間的省份有 17 個,少於 1000 萬人的省份有 3 個,分別為寧夏(7202654 人)、青海(5923957 人)、西藏(3648100)。
總體來看,人口集中度比較高。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累計人口數量在全國的比重達到 35.09%。
03
人口增長包括自然增長,也包括機械增長,如果一個地區的出生率高,且大量外來人口進入,人口數量也會快速增加,活力與日俱增。
那麼對比六普數據,過去十年來,各省市區的人口增長和人口的活力表現如何呢?
製圖:西部城事(引用請註明來源)
首先從增幅來看。在全國的 31 省市區中,有 25 個省份的人口增加。其中增量最高的前 5 個地區是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南。
經濟、人口第一大省廣東,過去十年的常住人口從 104303132 人增長到 126012510 人,十年增量達到驚人的 2171 萬人,相當於多出了一個北京的體量。
經濟發達的江浙地區,十年人口增量也相當可觀。
其中浙江的增幅達到 1014 萬人,常住人口從 54426891 人增長到 64567588 人。江蘇從 78659903 人增加到 84748016 人,增量達到 608.8 萬人。
此外,山東和河南的人口增量,都超過了 500 萬人,分別為 573.4 萬人和 534.2 萬人,位列全國第 4 位和第 5 位。福建、廣西和新疆則超過 400 萬人。
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河南,十年人口增量排名前 5 的地區,全都位於沿海,是經濟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在人口自然增長趨勢和吸引外來人口流入上,活力遙遙領先。
而廣東以及浙江、江蘇又分別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大城市羣的人氣指數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增長的頭部效應日益突出的同時,也有 6 個地區出現了負增長。分別是甘肅、內蒙古、山西、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其中,甘肅的降幅相對最小,從 2010 年的 25575254 人下降到 2020 年的 25019831 人,常住人口減少 55.5 萬人。
降幅最大的黑龍江,從 38312224 人下降到 31850088 人,十年間人口減少高達 646.2 萬人,相當於失去了一箇中等規模的城市。
另外,遼寧和吉林的十年人口數量,都縮減了高達百萬的規模。其中遼寧減少 115.5 萬人,吉林減少 338.9 萬人。
考慮到地區之間的自然增長率,不會出現過於巨大的差異,所以上述人口變動情況,更多還是人口流動的結果,它也説明沿海的活力,以及東北的困難。
04
由於不同地區人口體量不同,所以光看增量不足以説明問題,還得結合增幅數據。
製圖:西部城事(引用請註明來源)
以上這張圖,一目瞭然地呈現了過去十年間,31 個省市區的人口增減幅度狀況。
增幅排在第一的,不是廣東,而是西藏。常住人口從 3002166 人增加到 3648100,增幅高達 21.52%。當然,西藏增幅高,人口規模體量本身較小,是一個重要因素。
而過去十年的人口增量之王廣東,以 20.81% 的增幅,位列全國第二。結合增量和增幅兩項數據來看,廣東強大的人口的活力和吸引力呼之欲出。
西藏和廣東,是增幅超 20% 的唯二地區。此外,十年人口增幅超過 10% 的地區還有 8 個,分別是:
浙江(18.63%)、新疆(18.52%)、海南(16.26%)、寧夏(14.3%)、福建(12.59%)、北京(11.63%)、重慶(11.12%)和貴州(10.98%)。
這類地區中,像新疆、寧夏等地,人口規模小,加上生育放開、勞動力迴流等,人口數量得到一定提升。
重慶、貴州由於發展提速,也吸引了一定的人口迴流;而浙江、北京等地,一直以來的經濟都比較發達,儘管生育率降低,自然增長人口有限,但外來人口在過去十年明顯增加。
而 6 個人口下降的地區中,降幅最高的還是黑龍江,十年降幅為 16.87%。其次為吉林,十年降幅為 12.34%,甘肅、山西、遼寧、內蒙古都是下降 2% 出頭。
山西、內蒙古人口下降,和資源型產業轉型有一定的因素。至於黑吉遼三省的人口下降,年輕人大量外流,老齡化加劇,原因已不用多説。
05
綜合六普、七普的數據,以及過去十年的人口增長和流動情況看,對於未來的人口格局,我們得出幾個趨勢性的結論。
首先,人口的價值,將得到進一步的重估,勞動力越來越值錢。
此前,外界普遍擔心人口負增長來臨,雖然數據最終證偽,但長遠來源,人口減少並不是不會發生的事情。
過去一段時間,各大城市掀起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但不管是開放落户,還是發放補貼,主要針對的還是學歷型人羣,未來即便是普通的勞動人口,也會遭遇更激烈的爭搶。
其次,高學歷、年輕人口,將成為更加重要的地區人口的活力指標。
像廣東等人口增長大省,不僅是總量增加。比如,廣東 15 — 59 歲人口占比為 68.8%,每 10 萬人口中擁有的大學學歷人口為 15699 人,人口年輕指數和受教育程度都是領先狀態。
不可否認,高學歷人羣,經濟創造力相對更高一些;老齡化嚴重,則會增加地方的贍養負擔。所以未來的人口的活力,不僅看增量增幅,還得看結構。
來源:七普
再次,人口流動性加強,人口增長的虹吸效應和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
未來,全國人口增長放緩勢不可擋,但內部的流動性,會隨着交通的完善、户籍開放以及公共服務一體化而繼續增強。
所謂人往高處走,未來的人口增長高地,一定也是那些經濟發展較快、產業結構合理、交通較為便利的大省、城市羣、大都市圈和大的中心城市。
比如《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 年)》提到,到 2035 年,珠三角將新增 2000 萬人。
相應的,一些缺少足夠產業和就業機會支撐的欠發達地區,尤其是低線城市,可能得面臨更加嚴峻的人口流失壓力。
第四,內地一些傳統的人口流出大省(市區),在產業內遷、強省會建設等背景下,未來有機會迎來更大規模的人口迴流。
比如重慶,過去十年人口增幅超 10%;再比如四川,2010 年相對於五普 2000 年,常住人口減少 288 萬人,2010 年到 2020 年人口增幅雖然只有 4.05%,但明顯告別了負增長狀態。
最後,人口增長放緩,流動性加強,這種新的人口大格局,也會重塑不同區域房地產市場的價值和邏輯。
在地產存量時代,人口流失、常住人口減少的地區,房價大幅上漲的大前提消失,樓市將迎來更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