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家長恨鐵不成鋼,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現都十分優異,而自己家的卻總是麻煩不斷。
事實上他們本身都是在同一起跑線,造成這種差距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因此比起抱怨,父母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案例小年有個女兒已經4歲了,在上幼兒園,孩子平時很聽話,上學也不哭不鬧,一直受到大家的誇獎。
然而前段時間老師居然找上門來,跟小年進行了談話,起因是在學校老師對同學們長大之後的夢想進行調查......
同學們紛紛説出了自己的夢想,到了女兒這裏,得到的答案是想要成為一名醫生,老師問其原因,女兒回答道因為醫生來錢快。
老師告訴小年,這種教育方式是不正確的,很有可能扭曲孩子的價值觀,但是小年卻感到十分委屈,自己並未聽説過這種話。
晚上丈夫回來之後,小年將事情告訴了他,在其提醒之下,才明白自己雖然沒有對女兒説過這種話,但是平時和家人聊天的時候有提及過。
這下她才意識到自己有時候不經意的行為竟然會給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也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日後生活中也會更加註意,以身作則。
這三種行為父母不能做1、只對孩子大方
這種現象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見,主要表現為在家庭和自身的開銷上,能省則省,而在孩子的花銷上卻是能有多奢侈就有多奢侈,生怕其受到一丁點委屈。
事實上這種行為會讓孩子養成奢侈的生活習慣,隨着年齡的增長,需要花銷的地方也會更多,其想要得到的東西也會更多,長此以往,不僅給家庭帶來負擔,還會讓他們成為蛀蟲,養成索求無度的壞習慣。
更重要的是,他們會意識不到父母的付出,反而認為理所當然,一旦沒有得到,就會心生怨懟,甚至可能走上歪路。
2、攀比行為
如今很多孩子之間都會存在攀比的行為,比如“誰家的車更貴”、“誰的房子更大”,面對這種問題,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采取比較粗魯的方式來進行批評,然而卻並不能很好的糾正,主要是因為其沒有意識到根本原因。
這種行為大多數都是學習自己的父母,最常見的就是對孩子的攀比,誰家的成績更好,誰家的更好看之類的,從而在自家孩子面前抱怨。
這樣,這種攀比的行為就深深根植在他們的腦海之中了。將來也會“偷學”到,變成跟父母一樣的人。
3、言語粗魯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就是體現在其言行之中,一些不好的言語會很容易拉低形象 ,還會讓人產生反感和排斥。
成年人面臨着很多壓力,有時候會説髒話進行發泄,自己舒暢了,卻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因為在他們這個年紀,學習能力強,可能僅僅一兩次就能完全跟着學會了。
家庭教育需注意①以身作則
想要擁有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很重要,而父母就是這個環境的決定者和創造者,其言行將給孩子造成最直接的影響。
有人説“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在很大程度上説明這兩者之間關係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做到的是多展示積極正面的東西,避免一些錯誤的言行。
②正確引導
除了家庭,在上學之後孩子還需要面臨學習以及社交,這個時候能夠影響他的將不僅僅是父母,其他人也可能會帶來負面的東西。
這個時候就應該有人進行正確的引導,教會他們如何辨別正誤,哪些東西應該摒棄,哪些東西應該積極接受,這樣才能取精去糟,健康成長。
③共同成長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張白紙,新手爸媽同樣如此,在其成長過程中,互相摸索出最適合的方式。
因此有的時候出現矛盾或者是也並不需要過多的擔心和苛責,而是積極尋求解決方式,在一次一次的問題處理中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