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宋莉)“2019年8月15日,上海市寶山區給了一袋米,一桶食用油”,“2019年10月18日,縣科協給了30只小雞”“2020年3月25日,縣殘聯來家中看望病人”,“2020年4月16日,低保給了1600元”……這是老周家的一本賬。
“老周”家的賬單。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這本賬,工工整整,字跡清晰。老周説,這是女兒幫他把之前自己記錄在紙上零零碎碎的賬,抄寫在了一起。
提起這本賬,要從8年前的一次意外説起。
2012年12月,老周的愛人從房上意外跌落,導致無法行動。老週一家的生活發生了改變,老周成了家裏唯一的勞動力。意外發生後,“村子裏的村民,還有親戚朋友五十、一百、兩百的給了不少幫助。”老周很是感謝。
“政府給的每一筆幫助,我也都記錄了下來。”老周説,“娃娃畢業後,叫她們看看,政府和別人都是怎麼幫助我們的。”除了這筆“感恩賬”,老周還把家裏的各項收入都記起來了。
村民口中的“老周”,名叫周光華。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老周,名叫周光華,今年52歲,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啓別村村民。
每天早上六點左右,老周就要起牀,開始一天的忙碌,幫愛人按摩收拾好之後,他就要出門忙農活。晚飯後,老周安置好家人,手電筒裝在包裏,就要出門完成他生態管護員的晚班工作。
“老周,他肯吃苦,雖然家庭壓力很大,卻從來不主動跟我們説。”迪慶州維西縣啓別村總支書記和慶剛告訴記者。
啓別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和省級美麗鄉村介紹牌。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據和慶剛介紹,啓別村是雲南省級美麗鄉村,也是鄉村振興示範點和旅遊扶貧示範點,當地在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走在啓別村,隨處可見別緻的指路牌、酒坊、豆腐坊、涼粉坊……深秋雨後,遍地的核桃和板栗,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發展鄉村旅遊讓廣大村民嚐到了甜頭,收入提高了,保護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旅遊成為村民的共識。現在的啓別村,每家每户的日子都更好了起來。“在啓別村,像老周這樣的貧困户很少了。”當地發展更好了,也能給予像老周這樣的貧困户更多的扶貧幫助。
老周告訴記者,家庭雖然困難,當地不僅給予產業扶貧,還讓他當了生態管護員。“當地教我們養稻田魚、養羊……我當生態管護員一個月也能有個七百八,可以説,當地對我的幫助很到位。沒有這樣的幫助,我兩個娃娃讀書都不可能。”老周家有2個女兒,大女兒在讀大專,學前教育專業;小女兒在紅河醫學院讀書。
日子越來越有起色。談起未來,老周説,希望娃娃讀書,等女兒們畢業有了工作,他想買個電動輪椅,“帶着媳婦出門看看,也見見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