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眼觀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馬一德:建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證券化模式

  中新經緯3月10日電 (張芷菡)2023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馬一德對統籌盤活知識產權存量資產和擴大知識產權有效增量等提出建議。

  不必一味追求知識產權數量規模擴大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21.2萬件。其中,國內(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28萬件。中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4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顯示,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

  馬一德表示,知識產權融入了中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彰顯出持久活力和巨大潛力。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中國仍然面臨着“知識產權佈局與產業結構調整不匹配”“知識產權規模擴大與經濟增長不相稱”“知識產權量的增長與質的提升不協調”等矛盾。

  對此,馬一德建議,要及時調整思路,不宜也不必一味追求知識產權數量規模的擴大,而應投入資源,進一步盤活做優現有的知識產權存量資產。

  “知識產權證券化是被各國實踐證明盤活知識產權較為有效的方式。”馬一德稱,知識產權證券化以知識產權或其衍生債權作為基礎資產發行證券,從而解決發行人的融資難題,它有利於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使企業的“知識產權資產”轉化為“知識產權資本”。

  他建議,相關部門應以盤活中國知識產權存量資產為目標,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證券化模式,並在時機成熟後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證券交易平台。

  對於部分企業把最大數量申請註冊知識產權作為競爭手段,甚至出現了“版權商標化”“商標版權化”的現象,馬一德表示,這形成了知識產權叢林,將行業推入了無效、低質的競爭狀態,最終損害行業的整體利益,比如在生物製藥等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專利叢林”等策略的使用,還嚴重影響了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健康。

  要改變這一局面,馬一德認為,除了用好知識產權制度內在的利益平衡機制、加強反壟斷執法等措施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專利審查、商標審查和版權登記等制度。

  “例如,嚴格把好專利授權關,對那些‘邊角料’的創新,甚至是‘偽造的’創新,不僅不應給予授權,必要時還應追究法律責任。對於商標惡意註冊,除了加大打擊力度外,更要注意在商標保護機制中把商標價值的評估與商標的實際使用狀況緊密結合。”馬一德稱。

  建議健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明確提出,支持開展知識產權資產評估、交易、轉化、託管、投融資等增值服務。

  “知識產權資產價值評估是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關鍵環節,對創新企業融資、金融創新、科技成果轉化以及侵權損害賠償不可或缺,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體系意義重大。”馬一德指出,目前,中國雖然初步建立起了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但評估標準、評估方法、評估機構和評估人才均存在一定缺失和不足的現象。

  對此,馬一德表示,在完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建設的工作機制、有序推進各類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標準規範制定工作之外,還應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領域社會組織作用。“如支持具有公信力的社會組織建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專家庫,組建經濟、法律、會計、產業技術領域的專家團隊;牽頭制定各類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團體標準等。”

  此外,馬一德還建議,完善知識產權價值統計數據和發佈機制。“可以定期發佈不同技術領域專利維持有效時間,分析專利實施許可備案合同並細化統計內容,在按照不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持續發佈專利許可費率數據的基礎上,提供不同許可方式下的專利許可費率,同時儘快建立其他類型知識產權交易價格統計和發佈機制,為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提供基礎數據支持。”(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原創,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8 字。

轉載請註明: 【財眼觀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馬一德:建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證券化模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