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有近1076萬名大學生畢業,高於往年,確實面臨着較大就業壓力。”在3月3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大會發言人郭衞民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有關就業的提問時説。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因素,本次全國政協會議將於3月4日15時開幕,3月10日上午閉幕,會期6天。今天這場新聞發佈會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首場發佈會,原定時長60分鐘,最後“超時”20分鐘。對於國內外記者的提問,例如就業問題、經濟壓力、防疫政策、民主話題等,郭衞民的回應均直言不諱。
“就業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就業問題關係到千家萬户。”郭衞民説,去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好於預期,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複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面臨就業總量大、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
政協委員們十分關心就業問題。郭衞民列舉了一組數據:2021年,圍繞解決就業問題,政協委員的提案超過110件,包括加強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服務、重視新基建對就業崗位影響、把穩就業放在突出位置等,並通過多種方式協商議政、研究討論。
郭衞民介紹,今年,全國政協會議將把就業問題作為協商議政的一項重點,將組織一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圍繞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展開討論,廣謀良策、廣聚共識。
圍繞如何穩定和促進就業,郭衞民説,政協委員們提出要關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人羣這些重點羣體,建議加強精準幫扶,採取精準措施。其中,對高校畢業生,要拓寬就業渠道,同時合理引導預期,幫助他們實現市場化、社會化就業。
“解決就業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包括準備就業的年輕人的共同努力。”郭衞民呼籲,希望中青報和其他媒體積極開展工作,進行宣傳報道。“我們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穩就業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不只在就業方面,在回答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國外貿挑戰等相關問題時,郭衞民多次提到年輕人。
“他們朝氣蓬勃、鋭意進取,我相信中國的外貿事業會像這些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未來可期。”他特別提到參加全國政協外事委組織的調研時接觸到的年輕人,他們陪同調研,介紹、回答問題,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與新冠共存”,中國應對疫情的“動態清零”政策是否會調整?在回答美國彭博社記者提問時,郭衞民説,我國始終堅持將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的總方針。
郭衞民解釋,面對一些發達國家疫情接連出現反覆,醫療資源被擠兑,重症和死亡病例不斷增加的情況,中國作為有着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後果難以想象。”
郭衞民説,政協委員們認為,疫情防控成果證明,我國的防疫政策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規律,防疫措施相對成本低、成效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也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今後將加強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努力以更高水平、更小社會成本控制住疫情,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發佈會上,中美在民主話題上的交鋒備受矚目。當被問及中美是否在爭奪民主話語權時,郭衞民回應説,美國在自身國內問題矛盾重重、美式民主飽受詬病的情況下召開所謂民主峯會,“無非是為了拉幫結夥、打壓他人、分裂世界,維護其霸權地位。”
“有的西方國家社會治理亂象叢生,連本國人民也越來越不滿,卻試圖把自己所謂的民主模式通過‘顏色革命’等強加給別國,造成了嚴重的災難。”他表示,民主的樣式是多元的,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各國的民主制度應該由各國人民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來自主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從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到設立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政協近年來不斷創新協商形式,提升政協協商民主效能。
“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郭衞民説。
中國經濟走勢是輿論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郭衞民介紹,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同時要看到,今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和不確定,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委員們認為,今年要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必須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作的部署落實到位,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郭衞民説,有委員建議,要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有效拓展國內需求,形成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要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關鍵技術創新,包括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要十分注重各種政策出台的統籌和解讀,及時研判風險,化解公眾疑慮,穩定市場主體預期。
“政協委員和有關專家都認為,我們有信心、有條件,也有能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郭衞民説。
本報北京3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