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尼將成為意大利首位女總理 歐洲極右翼勢力在危機中崛起

梅洛尼將成為意大利首位女總理 歐洲極右翼勢力在危機中崛起

  當地時間9月25日,意大利舉行議會選舉,意大利兄弟黨黨首喬治婭·梅洛尼在羅馬一處投票站投票。新華社記者 金馬夢妮/攝

  在9月25日舉行的意大利議會選舉中,極右翼政客喬治婭·梅洛尼率領的意大利兄弟黨贏得約26%的選票,為該黨在議會佔據多數地位奠定了基礎;包括該黨在內的中右翼聯盟共獲43.8%的選票。《華盛頓郵報》指出,此次選舉或將產生兩個意大利政壇之最——意大利二戰後最右政府、意大利史上首位女總理。

  梅洛尼選舉獲勝令全球右翼運動歡欣鼓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前“軍師”班農毫不掩飾對梅洛尼的欣賞,他公開表示,“跟撒切爾一樣,梅洛尼會一直戰鬥至勝利。”與此同時,歐洲一體化的支持者則感到恐懼,他們驚呼:“女墨索里尼來了!”更多人對梅洛尼的勝選表達了各種擔憂。

  其實,歐洲似乎不必如此驚慌。在梅洛尼之前,法國總統候選人瑪麗·勒龐、波蘭前總理貝婭塔·席多、德國議員佩特里、挪威財政大臣西芙·延森……極右翼女性勢力早已在歐洲政壇崛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極右翼政黨崛起的原因,在於建制派無力應對持續的歐洲危機;極右翼與歐洲主流政治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現在才剛剛開始。

  歐洲極右翼勢力在危機中崛起

  “支持合乎自然規律的家庭,反對性少數羣體;支持生育文化,反對(墮胎的)死亡地獄;反對伊斯蘭暴力,支持更安全的邊境;反對大規模移民,支持(移民)為我們工作;反對大型國際金融活動……”梅洛尼今年6月對西班牙極右翼政黨VOX發表演説時,用流利的西班牙語昭告她的政治主張。

  如此強硬又保守的姿態,讓人們不得不將梅洛尼置於歐洲政治譜系的最右端。早年,她曾公開表達過對意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的崇拜。她在自傳《我是喬治婭》中提到,她15歲時就加入了由墨索里尼支持者成立的意大利社會運動黨(MSI)。由於她表現活躍,MSI的二把手、身兼國會要職的法比奧·蘭佩利很快注意到了她,並對她委以重用。

  20世紀90年代中期,MSI被併入“國民聯盟”(AN),後來又與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成立的政黨合併。2008年,年僅31歲的梅洛尼被貝盧斯科尼政府任命為青年部長,成為意大利共和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部長。2012年,她與幾名“國民聯盟”成員另起爐灶,成立了“意大利兄弟黨”,該黨黨徽是墨索里尼墳墓上象徵“永恆之火”的三色火焰。

  兄弟黨崛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在2018年的大選中,該黨只獲得了4.3%的選票;而在今年的大選中,該黨以近26%的選票高居各黨派之首,比得票第二的五星運動黨高出近11%。這也使得中右翼政黨聯盟以約44%的得票率領先於其他黨派和聯盟。

  極右翼勢力的崛起,並非意大利獨有的現象。2017年,德國“選擇黨”在聯邦選舉中獲得超過12%的選票,成為德國第三大政黨。今年4月,法國“國民聯盟”雖然在大選中落敗,卻獲得了史上最多的選票。今年9月,瑞典民主黨在議會選舉中一舉成為第二大政黨。這些政黨的共同點就是:極右翼。

  崔洪建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自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洲一直處於持續的危機中,需要各國政府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是,主流政黨還未適應新局勢帶來的挑戰,其政治方案無法回應民眾的要求。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意大利民眾對主流政黨的不滿情緒日盛。即便政府提出解決方案,由於多黨聯合政府的穩定性較差,其政策也難以長期實行。這為極右翼政治力量的崛起和擴張提供了可乘之機。

  極右翼女性政客登上歐洲權力舞台

  梅洛尼的勝選讓人們再次意識到,近年來,隨着歐洲國家“向右轉”的趨勢愈發明顯,越來越多右翼和極右翼女性政客開始登上權力舞台甚至巔峯。

  在傳統觀念中,正如男女有別一樣,“女性領導力”與“男性領導力”也有着天然的差別,女性往往被認為更加温和、細膩、有同理心、善於溝通。然而,越來越多極右翼女政客的出現,正在顛覆人們對女性領導者的認知——“極右翼”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強勢和攻擊的意味。

  在今年4月的總統大選中功虧一簣的法國“國民聯盟”領袖勒龐,雖然已經在努力淡化其“極右”色彩以爭取更多選民支持,但其政治主張依然強硬。她聲稱多元文化主義已經失敗,呼籲暫停合法移民,主張法國退出申根區、恢復邊境管制。她推崇“法國國民優先”,反對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倡導貿易保護主義。種族主義和反猶主義言論給她帶來的爭議,更是不勝枚舉。

  在德國,作為選擇黨前主席,弗勞克·佩特里打着民族主義、反難民、反歐洲一體化等旗號,率領該黨成為二戰結束後德國首個進入議會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一項民意調查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支持選擇黨及其主張。

  在波蘭,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法律與公正黨”在2015年的議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獲得獨立組閣資格,出身於礦工之家的法律與公正黨副主席貝婭塔·席多,也由此登上女總理之位,並躋身福布斯全球百名最有權力的女性名單。

  在挪威,自2013年就任財政大臣以來,西芙·延森已成為二戰後該國任職時間最長的財政大臣。作為挪威進步黨主席,她視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為偶像。她曾警告稱,挪威正處於“悄無聲息的伊斯蘭化進程中”,還直言不諱地支持以色列,呼籲將挪威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

  崔洪建認為,歐洲極右翼女性政客崛起的背景,首先是女性政治勢力的羣體性崛起。歐洲對男女平等的信念,已經接近宗教信仰的地步,越來越多女性和男性一樣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其次,“女性”與“極右翼”的結合,形成了強烈的角色反差,給民眾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第三,女性領導者具有的優勢,並不一定要在柔弱的外表之下才能發揮,比如這次意大利右翼能迅速形成聯盟,梅洛尼發揮的溝通作用應該不可或缺。

  “憤怒的女性”投票給“憤怒的女性”

  縱觀身居高位的歐洲女性,不難發現她們大都來自右翼陣營。比如,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來自德國右翼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同樣來自右翼陣營的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因其保守頑固、拒絕妥協而獲得“鐵娘子”的稱號,她也被後來的一眾極右翼女政客視為“精神領袖”。

  按理説,左翼通常比右翼更注重性別平等——在梅洛尼提出的所有政治主張中,沒有任何一條與女性平權或性別賦能有關。那麼,為什麼身居高位的女性領導者往往出自右翼?或者説,為什麼從左翼中誕生一位高級別女性領導者如此困難?

  在崔洪建看來,右翼尤其是極右翼往往有一個共性,就是強調回歸所謂傳統價值,裏面包含有對家庭的更多責任,傳統觀念裏對女性的關愛,等等。此外,“保守”也意味着“穩定”,能向民眾傳遞更多的安全感。默克爾被德國人稱為“大媽”,這個暱稱中其實藴含着傳統家庭觀念帶來的可靠感。

  右翼女性勢力的崛起,與女性選民的“右傾”也不無關係。以意大利為例,2013年,兄弟黨的支持者中只有37.5%是女性;到2018年,兄弟黨的支持者中一半以上是女性。

  “過去20年裏,歐洲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大多由男性主導,即‘憤怒的白人男性’投票給‘憤怒的白人男性’。但如今局勢正在發生改變。在歐洲,極右翼示威遊行隊伍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女性。”英國《衞報》指出,選民的受教育水平,是決定其是否給極右翼投票的關鍵因素。儘管支持極右翼的選民大多出身於中下階層,對社會充滿憤懣和無力感,但大量從事低收入行業的女性也有一種“被社會拋棄”的感覺。

  凱瑟琳是巴黎郊區一家廉價超市的收銀員,她在今年的法國大選中投了勒龐一票。凱瑟琳對《衞報》説,“當局精英們根本不知道普通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他們與外界完全斷絕了聯繫。靠這麼低的工資我根本無法維持生計。我有三個孩子,每月月底之前銀行卡就會透支,只能靠信用卡度日,連汽車油錢都幾乎付不起。我從未像勒龐那樣接近權力,所以,為什麼不給她一個機會呢?”

  梅洛尼組閣後面臨多重挑戰

  在意大利,推翻政權比維持政權要容易得多。據統計,意大利近20年換了11屆政府,民眾家庭平均財富幾乎沒有提高。政府的快速更替,加劇了民眾對主流政黨的不信任。尤其是最近三年,為避免提前選舉,意大利兩次通過幕後交易組建了新的聯合政府,但因各黨派的意識形態不同,聯手後又很快吵翻。上一屆德拉吉政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組成了跨黨派聯盟,但一年後就因政黨退出而分崩離析。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被任命為意大利總理並組閣,梅洛尼將面臨國內外的多重考驗,如通貨膨脹、能源危機、與歐盟關係、聯盟內部對俄羅斯的分歧等。

  崔洪建認為,目前意大利麪臨的問題比較複雜,長期矛盾和短期矛盾纏繞交織,一方面需要痛下決心改革,另一方面又必須解決眼前的危機,留給梅洛尼的運作空間並不大。上台之前,梅洛尼可以通過提出旗幟鮮明的政治主張得到更多民意支持。但一旦成為總理,她就必須面對具體問題,難免作出與先前主張相矛盾的政策調整,陷入兩難困境。

  此外,意大利現在的最大問題是政黨碎片化,政黨聯盟的基礎非常脆弱。儘管梅洛尼領導的中右翼聯盟的黨派跨度不如前政府那麼大,但只要某個主要政黨在某個政策領域撤回支持,跨黨派聯盟就難以維繫。如何維繫執政聯盟中的夥伴關係,在現實與口號之間找到平衡,是梅洛尼必須面對的問題。

  參選之前,梅洛尼很少在公開場合談到與中國有關的話題。但自今年2月以來,她頻繁發表強硬的涉華言論,比如將推翻中意簽署的“一帶一路”協議,對中國企業採取限制政策,等等。崔洪建認為,梅洛尼的表態有政治作秀成分,因為在目前的歐洲,挑動涉華話題已經成為某些政客吸引眼球的“常規操作”,梅洛尼也不能免俗。

  崔洪建指出,梅洛尼會不會把對中國的批評轉化為具體政策,將取決於她能不能實現從批評者到建設者的轉變。勝選之前,她是建制派的反對者;上台之後,她又必須聽取各部門對中國的看法,並權衡中意發展關係的利弊。“如果她處理不好中意關係,也不可能處理好其他更復雜的問題。”崔洪建説,“從言論到政策再到行動,這中間是有距離的。我們還是應該給她一段觀察期,看她能不能適應角色變化。”

  意大利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意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希望意大利新政府繼續堅持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同中方一道努力,持續深化雙邊各領域合作和人文交流,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本報北京9月2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文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05 字。

轉載請註明: 梅洛尼將成為意大利首位女總理 歐洲極右翼勢力在危機中崛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