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呼籲通過外交手段化解俄烏緊張局勢
2月16日是美國總統拜登高調預言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爆發日,也即戰爭術語“D日”。在美國聒噪和施壓下,西方多國跟風效尤,似乎戰爭不可避免。然而,15日俄羅斯宣佈結束南部軍演收兵回營,16日更證明“西線無戰事”,所謂“入侵烏克蘭”純屬子虛烏有。新一輪烏克蘭危機上演了一場大國示強角力的鬧劇和小國夾縫求生的悲劇,這場鬧劇兼悲劇的折騰又寫滿為人熟知的政治話語與寓言台詞。
這是一次説不清誰算贏家或各方都宣佈獲勝的“羅生門”。“入侵烏克蘭”沒有發生,對美國和仇俄陣營而言當然是勝利,他們可以炫耀説,自己把俄羅斯在特定時間“入侵”的陰謀暴露晾曬,使其喪失了“閃擊”烏克蘭的戰略隱蔽性和突然性,不敢如期動武。對俄羅斯來説,這場被多數輿論笑話的“烏龍”鬧劇,印證了自己一再澄清的非戰立場,暴露了美國無中生有虛張聲勢的伎倆,證明美國是歐洲穩定的攪局者。
這是一次美國轉移矛盾和維護霸權的放大版“稻草人”事件。有分析認為,拜登政府對內無能解決疫情、經濟和社會分裂三大難題,對外無力維持世界霸權和西方龍頭地位和威望,於是刻意製造歐俄摩擦,建構和誇大俄羅斯的危害性和侵略性,試圖轉移國內輿論壓力,並用超級“稻草人”嚇唬自保乏力的歐洲“麻雀”們,讓其乖乖為己所用。這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把薩達姆軍隊描述得無比強大和危險何其相似。
這是一次俄羅斯“戰爭邊緣”策略的體現。俄羅斯幾個月前向美國和北約發出停止東擴並重新部署北約兵力的安全保證“最後通牒”,並輔之以三大戰區軍演,造成重兵壓境態勢。儘管俄羅斯宣稱這是主權和領土範圍內的常規軍演且無攻烏意圖,但是,美國藉機釋放“春季攻勢”和“2月16日入侵”等情報信息,拉響警報。客觀地説,正常軍演與“戰爭邊緣”政策確實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但將“戰爭邊緣”政策誇大為戰爭本身或戰爭前奏,顯然曲解了俄羅斯的戰略動機,因為併吞東烏克蘭並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最大化。
這是一次俄羅斯和西方陷入“安全困境”和“塔西佗陷阱”雙重泥潭的真實寫照。“安全困境”也即“霍布斯主義的恐懼”,它體現在俄羅斯和美國及其領導的北約及候選國形成來自對方的恐懼感,儘管雙方也許並無敵意,但都陷入彼此懷疑而又相互防範、繼而又各自印證懷疑的惡性循環。“塔西佗陷阱”的現實效應是,俄羅斯與美歐已彼此戰略失信和敵意頗深,無論另一方做什麼都無法消除疑慮。
這是一次“雞蛋哲學”、合理性悖論和擔心“歷史週期律”的交集。按美國和北約東擴合理論的説法,主權國家有自由選擇國際聯盟的權利。俄羅斯則指責美國和北約背信棄義反覆東擴,不僅侵害俄羅斯核心利益還違反國際法,尤其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原則。俄羅斯的反對又刺激了北約不安和執意東擴,構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無頭官司”。俄羅斯主張克里米亞是其文化之根,1955年才被蘇聯領導人劃入烏克蘭,烏克蘭還生活着大量俄羅斯人,通過公投收回故土並繼續介入烏克蘭俄羅斯人聚集區事務合情合理。歐洲各國則難以擺脱歷史記憶造成的“俄羅斯恐懼症”或“反俄歇斯底里”。
這是一次美國導演的“慕尼黑陰謀”般的綏靖行為與政策混亂。美國大造俄羅斯入侵的輿論,又反覆宣稱不會進行軍事對抗,還做出撤離外交官和西遷使館等拋棄烏克蘭的種種舉動。這種操作無疑對基輔當局當頭棒喝和攔腰折閃,顯示烏克蘭死忠愚忠北約而北約隨時可能棄之如敝屣,況且法德原本就不願拉烏克蘭入夥以免得罪俄羅斯。正因為如此,人們看到烏克蘭官方反覆替俄羅斯“消毒”,向美國索取“入侵”證據並堅持開放領空的怪事。
這場雷聲大雨點小的鬧劇,外人也許都是贏家,只有烏克蘭及其人民是大輸家。幾周內,烏克蘭百名富豪幾乎悉數攜鉅款遠走他鄉,多國旅行警告嚇阻遊客和投資者入場,股市下跌1.6%……執政黨公僕黨議會黨團主席阿拉哈米亞15日指責西方散佈假消息引發恐慌,致使烏克蘭每月蒙受20億至30億美元的巨大損失。
儘管“D日”已過,烏克蘭危機並沒有結束,美國和俄羅斯已開啓新一輪外交官驅逐戰和外交談判,烏東政府軍和親俄民兵炮戰重開並醖釀着大戰導火線,烏克蘭兩大族裔的矛盾和對立乃至烏克蘭東西部的分離態勢都有可能加劇。
因蘇聯快速崩潰而未能妥善處置領土與民族遺產的烏克蘭,30多年來作為一根戰略“雞肋”躺在大國博弈的肉板上,承受東拉西扯和刀切斧劈,失去獨立自主方向。“狼來了”的寓言也許是預言,也許永遠是謠言。烏克蘭如果不能形成巧妙平衡的外交和安全戰略,烏克蘭人民期盼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夢想,將如“等待戈多”那樣遙不可及。
(原題為《“入侵烏克蘭”的鬧劇與悲劇》 作者 馬曉霖 來源 北京青年報客户端)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