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 地方養老工作亮點紛呈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為讓人民羣眾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改善生活品質,各地各級黨委、政府不斷順應人民羣眾新期待,務實功、求實效,持續發力改善民生。記者梳理2021年地方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時發現,事關億萬老年人和家庭的養老服務亮點紛呈,一張張民生成績單背後,無不彰顯了民生事業發展的温度。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養老服務連着千家萬户,事關百姓福祉,是各級政府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圍繞“加快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目標,各地政府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努力交上一份羣眾滿意的答卷。
深化“9073”養老服務格局,實施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新建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0家、助餐場所200個、養老牀位5000張,改建認知障礙照護牀位2000張,提高長護險評估、服務的精細化水平……上海市新部署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朝着精準化、精細化階段邁進;
吉林省在全國率先推出“文養結合”幸福養老新模式;
江西省成立省市縣鄉四級養老服務中心,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農村養老服務網絡;
四川省今年將開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綜合創新試點,實施養老服務“七大工程”;
貴州省將繼續實施“銀齡計劃”和“黔醫人才計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和農村互助養老服務;
青海省今年將新建、改擴建30個農村幸福互助院,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養老托育服務。
增加養老牀位建設,社會化運營養老服務設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加大居家社區養老設施建設力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各地精準聚焦,抓鐵留痕,不斷滿足億萬家庭的養老期待。
康養產業激發轉型發展新動能
銀髮浪潮下,我國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巨大。有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康養產業市場規模約達7.7萬億元,2030年市場規模將高達20萬億元。不少地方正以激發市場需求為突破口,“十四五”期間立足把康養產業培育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重要支柱產業。
山西省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支持社會辦大型醫養機構集團化、連鎖化發展,打造“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促進文旅康養融合發展;
山東省致力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銀髮經濟,積極推進醫養結合示範省、“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加快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打造醫養結合示範省;
黑龍江省搶抓機遇,發揮綜合資源優勢,推動文化、體育、時尚、健康養老與旅遊融合發展,建設全國夏季健康養老基地和全域旅遊示範區;
貴州省圍繞打造全國養老基地和國際一流康養目的地目標,積極探索旅居養老、健康養老、智慧養老等養老產業發展新模式,大力推廣“生態貴州”“多彩貴州”“避暑養老勝地”等品牌,建成一批養老產業示範基地;
海南省提出開展包括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合理膳食行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等在內的健康海南18個專項行動;
河北省提出要拓展教育、康養等服務消費;
安徽省提出擴大信息消費規模,培育康養家政托育等服務消費。
新常態下,康養產業已成為調結構、惠民生、促升級的重要力量,各地政府積極拓寬新思路,大力發展康養產業,謀求實現全方位、全週期的養老服務新突破。
從“住有所居”走向“住有宜居”
民以居為安,對於廣大老年人來説,隨着年齡的增長,運動功能的退化,住在沒有電梯或者樓層較高的老房子裏,無疑會產生諸多不便。目前,不少老舊小區公共設施存在安全隱患,老舊住宅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今年的地方兩會上,各地政府對此加以關注,加大力度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老樓加裝電梯的惠民工程,廣大老年人有望實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跨越。
山東省2021年將開工改造棚户區12.3萬套、城鎮老舊小區60萬户以上,加強配套設施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6萬户;
湖南省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9萬户,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135個;
四川省今年將致力於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宜居城市、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新改造6000個城鎮老舊小區。
與以往單純強調老舊小區改造、棚改等計劃相比,今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更突出“城市更新”、商業物業改造、對老舊廠房的轉型升級、適老化改造等系統概念。
“利用老舊小區閒置資源建設養老設施,建設社區嵌入式小微機構和養老驛站,可以更方便地為空巢、失能、高齡、失獨等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家養老服務,同時也能延伸到居家社區上門服務。”北京市人大代表施穎秀提出,加快推進老舊小區閒置資源優先用於養老,並建議相關部門出台配套政策和細則。
“老舊小區改造不能只有硬件環境的改善,還要綜合考慮社區安全、養老、托育、文體設施、便民服務等需求,真正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江蘇省政協委員陸一也建議,各地把老舊小區完善類和提升類的改造內容作為明確的目標給予一定的量化要求,確保老舊小區改造的深層效果。
彌合數字鴻溝,助力發展成果共享
掃不明白的二維碼、搞不清的線上辦理、看不懂的數字電視、玩不轉的智能手機……自去年疫情以來,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的窘境備受社會關注。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要求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2021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有不少地方聚焦此問題、與時俱進。
北京市提出:要解決好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數字鴻溝”問題,創造普惠便捷的智慧生活服務;
上海市提出:構建智慧化健康服務體系,提高智能技術無障礙服務水平,助力老年人、殘疾人跨越“數字鴻溝”;
浙江省提出:推進數字化改革,堅持傳統服務與智能化服務並行,方便老年人等特殊羣體辦事;
湖北省提出:着力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幫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
四川省提出:推動公共場所、互聯網應用等適老化改造。
時刻考慮到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和使用方式,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讓科技保持人性的温度,讓老年人融入“智能時代”共享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成為政府、企業、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從各地兩會涉及養老服務“工期表”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各地黨委、政府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民生承諾轉化為切實的責任與擔當。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