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北京建築大學土木學院的季節教授提交了一份關於公交專用道如何設置的提案。這份提案的思路,最初來源於北京八一學校一羣高一學生,他們用了3個月的時間,詳細調查了公交專用道的使用情況,最後撰寫出了上萬字的研究報告。
石方禹是北京八一學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去年11月,他與雷逸清、張起等6名同學聚在一起,萌生出研究公交專用道利用率的想法。“我們幾個人都住在交通主幹道附近,每天上下學都能親身感受到交通的擁堵。我們發現不同的時間段,公交車道的整體利用率差別很大,有時公交專用道上很長時間都沒有車也經過,旁邊的普通車道卻擠滿了車,我們希望能找出利用率更高的辦法。”
這個調查小組的成員,平均年齡只有16歲,這是他們第一次走出校園做研究。在前期調研中,他們在網上看到很多建議都來自於當事人的主觀判斷,用詞多是“我覺得”“我看到”,所以他們決定要通過實地採集數據和客觀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
通過搜索公交客流的相關資料,調查小組選擇了京藏高速、阜石路等9條公交專用道作為調查對象,在工作日及節假日的高峯、平峯等不同時段進行了採樣。當時正是12月最冷的那幾天,7個孩子堅持每天帶着相機,在自己負責的區域記錄車輛通行數據,每次要記錄一小時左右,同一個地方要反覆採樣,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通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到今年1月初,調查小組總共收集了40G的視頻素材。對技術工程感興趣的孫智見主動承擔了統計工作,每次工作都要持續兩三個小時。小組成員也紛紛幫忙,結合公交刷卡後台的網絡數據,得出每輛公交車的時速及搭載人數,最終計算出單位時間內公交車道、非公交車道通行人數的差異。
“結果表明,北京公交車道的整體利用率差異較大,具有改進空間。大部分公交專用道在早晚高峯時段的利用率較低,其中阜石路、萬泉河路、三環主路的社會車道通行人數超過了公交專用道……我們建議相關部門科學設置公交專用道限行路段和時段;對部分利用效率較低的公交專用道,可進一步擴大允許通行車輛的範圍,如七座以上的車輛、運營的出租車、清潔能源車等;建議取消週末和節假日公交專用道的限行設置,允許社會車輛通行……”
小組成員將研究成果撰寫成1萬餘字的報告,發佈在了微信公眾號上,引發了巨大反響,也得到了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建築大學土木學院季節教授的認可和支持。今年北京市兩會期間,季節教授將他們的研究報告以提案的形式上交。市交通委已經計劃邀請調查組成員通過座談會的方式,共同探討公交專用道的規劃。
“最初有家長覺得我們的議題十分荒謬,也有人打過退堂鼓,當時我們心裏很難受。但最後,當我們的研究報告出來後,很多人改變了看法。我們這次的調查還有缺陷,比如採樣地侷限於海淀區周邊,以後我們會將研究範圍擴大,也希望其他同學像我們一樣行動起來,中學生也可以為社會進步做出努力。”小組成員張起説。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實習記者 張雪
編輯:王雯淼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