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姑姐的孩子是客人,文具盒該給他,你是怎麼教孩子的”
女兒看到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用一個帶有密碼和小鎖的文具盒,回家跟我要了好幾次,而我一直太忙總抽不出時間帶她去買。週六去超市,終於順便幫她買了,她高興地抱着不肯放手。回到家的時候,正好大姑姐帶着她兒子回來了,婆婆正在包餃子。 我就趕緊放下東西去洗手幫着婆婆一起包,大姑姐把我女兒叫過去陪着兩個孩子一起玩。過了不大會兒,就聽到了兩個孩子的哭聲。我和婆婆趕緊跑出去看,只見我女兒和大姑姐的孩子一人拽着文具盒的一頭,正在互相爭奪。 我婆婆就過去批評我女兒,説我女兒不懂禮貌,讓哥哥玩一會兒又不會壞。我女兒説:“哥哥不是要玩,而是想要帶回家。”婆婆又對我女兒説:“哥哥是客人,他喜歡你的文具盒你就應該送給他,下次你媽媽還會給你買的。”女兒鬆了手哇哇大哭着跑到了我懷裏,邊哭邊説那明明是媽媽給她買的文具盒,哥哥才不懂禮貌。 大姑姐見此情景,就從自己兒子手裏把文具盒奪出來給了我女兒,沒想到我婆婆又一把奪了回去,塞給了大姑姐兒子。我本來就已經有點兒不高興了,怕大姑姐為難一直在忍着,看到婆婆直接去我女兒手裏奪文具盒的動作,我也沒辦法顧忌那麼多了。不能因為大人的臉面傷害了孩子。 於是我就對我女兒説:“這個文具盒就是給你買的,你自己有處置權。哥哥喜歡你的文具盒,你可以選擇送給他,也可以選擇不送給他,你怎麼選擇都沒錯。你現在要不要送給哥哥呢?”我女兒搖搖頭,她確實是太喜歡那個文具盒了。 我轉身對大姑姐的孩子説:“這個文具盒是給妹妹買的,不是給你買的,你把這個還給妹妹,一會兒舅媽帶你出去重新買個好不好。”孩子很明事理,真的把文具盒還了女兒。但是一旁的婆婆發飆了。 她對着我吼:“你大姑姐的孩子是客人,文具盒就應該給他。你不能再給你自己的孩子重新買嗎,非得搶這一個?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一點禮貌都不懂。” 我對婆婆説:“媽,我一直都主張孩子自己的東西自己有處置權,她不願意送給別人誰都無法勉強。我可以再給辛辛(大姑姐兒子的名字)買個更好的,但這個我女兒不同意給那就是不同意。” 婆婆氣呼呼地説了一句:“小孩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然後摔門出去了。 我馬上又出去給大姑姐的兒子重新買了一個同樣的文具盒,順便還有一些零食。大姑姐並沒有不高興,只是婆婆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理我。 我把這件事説給我的幾個同事聽,他們也展開了一番辯論。剛結婚的小劉和已經有了孫子的李姐都批評我,説我真的不該對婆婆那樣説。孩子畢竟只是個孩子,孩子不懂事沒人會計較,但是我作為兒媳,婆婆是長輩,我這樣對她説話太不合理了。 小趙作為唯一對這件事發表明確意見的男同事,更是把我視為大逆不道。他説,你女兒才上幼兒園,那麼小的一個孩子,你怎麼能因為顧及孩子的感受而忽視婆婆的感受呢?無論婆婆做得有多不對,你都應該批評孩子給婆婆留面子。 當然,也有幾個同事是支持我的。比如小林,她説,孩子雖然小,但是也需要尊重他們,要不然很可能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而且即便是從年齡上來看,婆婆的承受能力比孩子的承受能力強得多,所以不應該為了讓婆婆高興就昧着良心去訓斥孩子,孩子又沒有做錯什麼。 這個話題,一時間成了辦公室裏爭執不下的熱點。我也突然覺得,原來在目前各方面都已高速發展的環境下,如何去愛孩子,依然是很多成年人、甚至父母都不屑一顧的一件事。他們總認為,孩子這麼小懂什麼,大人的面子才是重要的。 但是,孩子雖小,他們也是有着自己的感受的。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去愛孩子呢? 孩子不是用來討公婆的歡心或者為人際關係鋪路的,正是因為孩子幼小,他們才需要父母的保護,需要父母替他維護屬於他的權益。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割讓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物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該有自己的決策權。我們需要去尊重,而不是去控制。 最好的愛,就是讓孩子成為孩子本身,他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也不需要為父母的“面子”或者“禮貌”買單,他只需要做一個快樂的自己,在他還不懂得煩惱的時候。(圖片來源於CC0協議授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