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榮:冒着被美製裁的風險挺俄,印度怎麼這麼“敢”?

導讀:3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在近兩個小時的記者會上,王毅回答了涉及烏克蘭局勢、中美關係等27個問題。觀察者網圍繞王毅外長在回答中提及的“五四三二”陣勢、“亞洲時間”等概念,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

【採訪/觀察者網 李泠】

觀察者網:王毅外長在記者會上提到,從強化“五眼聯盟”,到兜售“四邊機制”、拼湊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收緊雙邊軍事同盟,美國在亞太地區排出的“五四三二”陣勢……主要目的都是為了遏制中國,為何要同時安排這麼多套班底?

金燦榮:現在美國國內在戰略上是有點分裂的,民眾當下反俄,對中國有點遺忘;但像“印太沙皇”坎貝爾這些精英層就強調,反俄是階段性的,中國絕對仍是美國的第一對手,對付中國是項長期工作。換言之,美國民眾的情緒是衝着俄羅斯的,而精英仍繼續算計中國。

當然,美國民眾對俄羅斯的態度也有微妙的區別,比較挺特朗普的福克斯新聞等共和黨媒體就相對反中,對俄羅斯抱以比較理解的態度。

金燦榮:冒着被美製裁的風險挺俄,印度怎麼這麼“敢”?

視頻截圖

要強調的是,不管當下社會情緒如何,美國仍是精英掌握着的國家。所以政策上它始終把中國當主要對手,行動上言行不一,口頭説得還可以,但行動非常惡劣。也就是王毅外長在記者會上所總結的,“四不一無意”的表態——美方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對抗——始終飄浮在空中,遲遲沒有落地;行動上,在亞太地區排出“五四三二”陣勢。

我覺得,美國的這種狀態一時半會兒改不了。既然他內心把你當對手,那他面上無論説什麼,都帶有虛偽成分,對此我們不能抱有幻想,要面對現實,做兩手準備,該合作就抓緊機會合作,你要對抗我就堅決鬥爭。

至於為何要同時安排“五四三二”班底,可能是美國現在感覺和我們一對一對抗,它完全沒有勝算了。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簽署一份針對中國的貿易備忘錄,單方面對華髮起貿易戰,至今將近4週年。我們把這場貿易戰與上甘嶺戰役相類比,我們在守,美國在攻,攻了4年沒攻下來,沒有達到任何目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説我們贏了。我記得2018年貿易戰開始後,中國有一批人普遍悲觀地説“中國必輸無疑”,現在看來他們預測錯了。

在過去4年時間裏,以貿易戰為切點,美國針對中國還打了一系列混合戰,比如有試圖中斷中美科技聯繫的科技戰,有試圖把中國排除在半導體等產業鏈之外的產業戰,有非法拘押孟晚舟、逮捕“千人計劃”華裔學者的司法戰,有試圖污衊中國的病毒溯源戰,有一天到晚造謠污衊我們在新疆搞“種族滅絕”的輿論戰,有搞民主峯會的意識形態戰,此外也一直借台灣、香港、新疆、西藏、東海、南海等問題試圖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國外但凡有一帶一路項目,它就煽動當地媒體和NGO去搗亂挑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隱蔽戰線上的鬥爭空前激烈,中國在這點上很厲害,只不過沒人報道。

美國親自上場對華打混合戰,但總體來看效果不佳,還常被打得鼻青臉腫;知道一對一打不贏,就開始拉幫結夥搞羣毆。換個説法,美國號稱江湖老大,是一流頂尖高手,而中國在江湖中排名較後,兩者交手,結果不相上下,他面子上過不去,現在開始找人幫忙。這做法實際上有點破壞江湖規矩。

金燦榮:冒着被美製裁的風險挺俄,印度怎麼這麼“敢”?

美國想搞羣毆,至於怎麼羣毆,當然是希望效率高,怎麼方便怎麼來,所以要根據特點搞不同組合,也因此有了“五四三二”多種選擇。

不過,美國拉朋友搞羣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有些國家現在也不聽它的。據我的觀察,過去4年裏,東盟在中美之間是中立的,韓國和老歐洲也基本上中立。歷史上跟美國跑的一些小夥伴現在要保持中立,其實有點傷美國的自尊心。從這意義上來講,美國的權威沒有像以前想象的那麼強了。

實際上在其他地方,美國的權威也在逐漸削弱。比如非洲,中國現在的影響力比美國的大;拉美是美國的傳統“後院”,而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力正迅速上升;連南太平洋島嶼這一原本被美國絕對控制的地區,中國的影響力也進去了。

中國很多學者經常對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到悲觀,甚至把“悲觀”叫“深刻”、把批評政府叫“良知”,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觀察世界的,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要實事求是。我認為我是實事求是的,而事實告訴我,在中美競爭中,中國現在的競爭地位其實還不錯。


觀察者網:您剛提到現在美國的聯盟體系裏,很多國家跟美國不是那麼的心意相合。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看到在這次俄烏衝突中,印度這國家“頭有點鐵”——在聯合國安理會就譴責俄羅斯、要求俄軍即刻撤離的決議表決上投了棄權票;印度網民不愧號稱“網絡五常之首”,把“I stand with Putin”(“我支持普京”)話題撐上多國推特熱搜。您怎麼看印度的這一系列表現?

金燦榮:我覺得印度的這波表態很正常。讀過印度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歷史上印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是英國人過去後才把它搞成一個政治實體。1947年英國離開,印巴分治,印度才正式成為一個國家,所以印度作為國家的歷史其實很短。

1950年代,反帝反殖民是世界的主要潮流,蘇聯是支持反帝反殖的,所以從殖民體系獨立出來的印度必然跟蘇聯關係比較好,而蘇聯從戰略角度考慮對印度也極其重視。所以整個冷戰期間,印度和蘇聯的關係始終好於印美關係。

這種歷史的關聯在現實中也帶來了眾多方面的利益捆綁,比如印度如今的軍事裝備大部分還是購自俄羅斯,兩國之間人員來往也相對頻繁。

金燦榮:冒着被美製裁的風險挺俄,印度怎麼這麼“敢”?

莫迪和普京(資料圖/印媒)

另外,印度這些年緊跟美國跑,比如加入了美日印澳“四邊機制”,但是他們現在漸漸發現美國只是把印度當成一張牌來使,這很傷印度自尊。

大家知道,印度向來有一個毛病就是迷之自信。這幾天大家還在開一個玩笑,説國際足聯知道什麼運動要搞不下去了,在中國一辦就能活,因為中國能力太強了,所以從生存角度來講,國際足聯希望中國能承辦2036年世界盃,而中國因為男足太爛了,所以有點猶豫。國際足聯在講的時候也沒有明確指出,只説“希望有一個從沒舉辦過世界盃的‘超級大國’來承辦”。一聽這話,印度網民就出來了,説“正是在下”。這種自信很有意思。

再就是,印度人是天生的槓精,習慣如此,你們都罵俄羅斯,我就是要挺它。

還有一個技術性原因,現在歐美很多互聯網企業的管理層是印度裔,而且印度人的英語非常好,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言,歐美人經常搞不懂他是英國人還是印度人,不像中國人一發言講Chinglish,一看就知道是中國來的,直接給屏蔽了。

金燦榮:冒着被美製裁的風險挺俄,印度怎麼這麼“敢”?

金燦榮:冒着被美製裁的風險挺俄,印度怎麼這麼“敢”?

大量印度網友在推特上聲援普京

現在西方一直標榜的媒體自由、言論自由也很搞笑,辯不過你,立馬把你趕出去。就像澳大利亞的Q&A節目主持人Stan Grant,因為辯不過一個俄裔澳大利亞人,就直接把人逐出節目現場。國際上的主要發聲渠道由歐美把控,這點也值得中國人注意。

觀察者網:印度在這波輿論戰中表現確實突出,很多嘲諷美國打仗的推特配圖諷刺度拉滿。後來就有新聞報道,美國外交官唐納德·盧(Donald Lu)表示,拜登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就印度從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導彈系統一事制裁印度。當然,這也可能只是先嚇唬印度。

金燦榮:因為投棄權票就考慮制裁印度,這點很傷印度人的自尊的。印度人能力不強自尊心強,還有個特點就是嘴炮特別厲害,這些特點在最近的輿論場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觀察者網:最後問個相對板正的問題,王毅外長也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中國、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將分別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峯會,全球治理進入“亞洲時間”。正好這次俄烏衝突也讓我們看到更多亞洲國家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您認為在這段時間裏,亞洲國家可以如何發揮作用?

金燦榮:亞洲國家比較強調和諧,比如東盟處理國際問題有一些特殊方式,就是承認矛盾,但有意將其擱置起來。和中國求同存異的思路有點像,不過他們稱之為“東盟方式”。

我們在處理國際關係上,跟歐美人、印度人確實不太一樣。在這段“亞洲時間”裏,幾個舉辦國儘量利用東道主優勢,把強調和諧的哲學觀加入到相應的聲明文件中,這樣就可以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96 字。

轉載請註明: 金燦榮:冒着被美製裁的風險挺俄,印度怎麼這麼“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