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印度必須共同努力,應對中國給安全和自由帶來的威脅。”10月27日在印度參加美印第三次外交防務“2+2”部長級對話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極力拉攏印度,渲染炒作“中國威脅”。這是今年11月4日美國總統大選前蓬佩奧的最後一次出訪。有分析稱,蓬佩奧此行欲從安全與經濟雙軌上“聯印反華”,印度政府高調回應。但印度外交界、軍事界多名專家27日警告説,美印“合作”的調門再高,也難掩名不副實、難以落地的實質,莫迪將為其戰略豪賭付出代價。
印度將其防務和安全綁在“美國戰車”上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前,印美跳起最後一支華爾茲舞”,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防長埃斯珀不顧染疫風險,執意訪印搞“線下會面”,印度《經濟時報》10月27日嘖嘖稱奇。雖然美國國務院稱美印此次“2+2”會談將圍繞區域安全合作、防務信息共享、軍隊間交流和軍火貿易四個主題,但真正能讓蓬佩奧和埃斯珀此時赴印的理由,卻是簽署美印間的第三個基礎性防務合作協議。
10月27日,蓬佩奧和埃斯珀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與印外長蘇傑生和防長辛格舉行“2+2”對話,並簽署美印第三份《基礎交換與合作協議》(BECA),內容包括加強美印情報共享,允許印度獲得先進的美國衞星和地圖數據,以提高其導彈和無人機的精確度。
當地時間10月27日,印度新德里,印度外長蘇傑生和防長拉傑納特·辛格,與到訪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防長馬克·埃斯珀舉行美印2+2部長級對話,並簽署《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人民視覺供圖
美國和軍事同盟國之間通常會簽署三個基礎性防務合作文件,即共享軍事設施的“後勤安全協議”、共享地理空間情報的“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聯通軍事通信系統的“通信、兼容與安全協議”。近年來,“聯印反華”是美國軍政高層的一個既定戰略,在奧巴馬和特朗普兩屆政府的推動下,美印已分別在2016年8月高層峯會和2018年9月第一次“2+2”對話期間,簽署了《後勤交流備忘錄協定》(LEMOA)和《通信、兼容與安全協議》(COMCASA)兩份協議。因而,10月27日美印簽署《基礎交換與合作協議》,標誌着印度已完成成為美國防務夥伴所需的三大基礎性合作協議,實現了美印共享軍事基地、通信系統和情報,印度已經在程序上成為了美國的準軍事盟友。這同時也意味着,印度已經將自己的防務和安全牢牢地捆綁在“美國戰車”上。
美國哈德遜研究院印度與東南亞項目總監阿帕娜·潘迪27日指出,蓬佩奧和埃斯珀在大選關鍵階段頂着染疫風險赴印,是希望展示美國政府對印度的重視。協議簽署會後,蓬佩奧再次鼓吹必須應對“中國威脅”,稱美國“與印度人民站在一起”。埃斯珀也挑撥稱,“鑑於中國日益增加的侵犯和破壞穩定活動”,美印合作尤其重要,稱BECA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美印兩國關係“強大、有韌性且不斷髮展”。
對於美印簽署的新防務合作協議,印度上下也是興奮和叫好不斷。印度國防部長辛格表示,“鑑於當前的挑戰,印美夥伴關係變得更加重要”,雙方簽署BECA將為兩國信息共享“開闢新的路徑”。印度外長蘇傑生也稱,印美在應對區域和全球挑戰方面將共同發揮重要作用。印度《經濟時報》27日在報道中表示,與美國共享情報後,印度可取得“極端準確的地理空間數據”,印度將“更佔優勢”。《印度教徒報》也認為,美印之間的這一協議將確保兩國的“互惠關係”,印度海軍將可依靠與美國海軍第五艦隊的互動加強在印度洋的存在感。印度軍事專家米立德·庫什雷沙則強調,印度將籍此協議成為“環印度洋”(IOR)地區的“決定性軍事強國”。
三重原因令印度“臣服”美國
表面看來,新協議將令印方“獲益無限”,但事實上,這項合作協議卻是印度政界、軍界人士自2018年9月以來就一直抗拒接受的。
2018年美印簽署《通信、兼容與安全協議》後,曾立即向印方提出希望簽署第三個基礎性軍事合作協議即“基礎交換與合作協議”,鎖定兩國準軍事盟友關係。然而,這遭到了印度軍政高層的一致抵制,根源在於“戰略與軍事自主”和“印美不對等”。印度軍事專家、知名軍事雜誌《力量》主編普拉文·索爾尼指出,與美國共享情報後,印度無法防備美國在其軍事信息情報系統中埋設間諜軟件,且美方提供的情報主要圍繞環印度洋區域,而非印度更看重的陸地邊境對峙區域,所以該協議對印度的幫助有限甚至是有害的。
時隔兩年之後,印度莫迪政府為何又同意簽署這份協議?是蓬佩奧和埃斯珀許諾了莫迪何種足以改變態度的條件?美印輿論分析認為,背後可能有三重原因。
首先,在印度軍事專家米立德·庫什雷沙看來,促使莫迪政府“突然”接受第三份協議的,是“最近的中印僵局預示了印度的新局面”,印美的“共同對手”正將“印美關係提升到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水平”。庫什雷沙認為,在邊境衝突、對峙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印度需要美國的背書。印度《自由雜誌》則直接表示,美印簽約令兩國關係“更近一步”。
其次,印度希望通過與美國簽約新防務協議,標榜自己是“環印度洋”地區的“決定性軍事強國”。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印度項目總監坦維·馬丹27日分析説,昔日的印度很可能對美國在印度洋區域的舉動不滿,但今日今時,他們卻不希望美國離開。印度希望借美國之手“抵制”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拓展,哪怕這需要部分放棄其作為“南亞霸主”地位的訴求。馬丹説:“印度明白它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成事,一方面因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印度與部分國家關係揹負着沉重包袱,令這些國家不太願意與印度合作。”
第三,新冠疫情的蔓延,也是促使莫迪政府對印美關係戰略作出重大調整的關鍵原因。以往,奉行“不結盟”政策的印度政府小心地避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擔心被捲入兩大強國相爭的漩渦當中,希望在兩個大國之間開展平衡外交。然而近年來,美印防務合作已達到事實上的盟友水平,莫迪政府急於突破“不結盟”政策,為其推動在不同議題上與不同國家合作或鬥爭的“多面結盟”政策尋找由頭,新冠肺炎疫情和中印邊境對峙正好給了莫迪這個機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印度的戰略思路出現了重大調整,突出表現就是要同美國及其盟友打造海上戰略“準同盟”,加速與中國“脱鈎”,並暗示願意配合美國在戰略上擠壓和遏制中國。
親美豪賭恐難令印度“更具優勢”
搶在美國大選前最後幾天迫不及待地將自身防務和安全牢牢捆綁在“美國戰車”上,對於新德里而言無疑是一個戰略豪賭。一則,這表明印度已在地區大國之間選邊站隊,二則,這也意味着莫迪在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間作出了選擇。
然而,這場豪賭並非沒有代價。首先,印度雖然已經從程序上成為美國的“防務合作伙伴”,但美國不會對印度防務或作戰承擔責任,也不會揹負印度的負擔。比如,美印之間雖簽署了協議,彼此可以交換地理數據,但因兩國標準不同,這些數據無法立即生成可互換、可用於軍事用途的“全數字化地理空間情報”。印方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因該協議在地區競爭中更具優勢。其次,印度成為美國事實上的準軍事盟友,加入印太聯盟,深度融入美國的盟友體系,意味着其與俄羅斯、伊朗及東南亞國家的戰略伙伴關係必將備受考驗。鑑於俄美與伊美緊張關係,印度在戰略上站隊美國的同時,必然要承受印俄、印伊關係被削弱的代價。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戰略專家、印度前國安委員會顧問卡納德,在一篇題為《莫迪須知美印間利弊》的文章中,質疑美印協議可能給印方帶來的實際效力,認為美印“防務合作伙伴”關係將影響印俄傳統軍售等關係,也將破壞印度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平衡關係。
對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埃斯珀近日訪問印度強化美印關係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0月28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回應説:“我們一直主張,各國之間發展雙邊關係應當有利於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不得損害第三方的正當權益。同時,任何的地區合作構想都應當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汪文斌指出,美方提出的“印太戰略”,鼓吹的是早已過時的冷戰思維,推行的是集團對抗,維護的是美國的主導地位和霸權體系。中方敦促美方的一些政客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思想,停止炒作所謂的“中國威脅”,停止挑撥地區國家之間的關係、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錯誤行徑。
本報北京10月2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