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馬其頓王國的興衰,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的奮鬥史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綜合

一、馬其頓的組成

從地理因素上看,今天的馬其頓一共分屬三國,分別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以及希臘。而古馬其頓分佈在希臘北端,分為上下馬其頓。馬其頓地勢以高原山地為主,所以交通不便,與外地的交流也就較少,發展較為緩慢,而下馬其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農業的發展,因此,相對來説它的經濟、政治、文化也比較發達,在整個馬其頓王國中占主導地位。

從人文因素上看,馬其頓是一個很複雜的存在,這要從很早之前開始追溯。早在青銅時期,一支説着希臘語的部落進入馬其頓,隨後,這一支隊伍又逐漸佔領了其它的地區,從埃蓋一直到下馬其頓的沿海地區,並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被我們所知的馬其頓國家。大體來説馬其頓是個人口混雜的地區,裏面包含了希臘人、伊利里亞人等,但其中淵源最深的應該還是希臘人了。

二、馬其頓王國的發展

馬其頓在歷史前期一直是個默默無聞不出彩的小國,沒辦法,誰讓隔壁的希臘實力太強大了呢。就像別人家的孩子和隔壁班的校花一樣,作為馬其頓鄰居的希臘在馬其頓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就已經奔跑得很快了。在馬其頓剛剛進入文明時期的時候,希臘的文明程度已經達到登峯造極的境界了,民主政治已經逐漸完善,軍隊實力也不容小覷,一直到今天,歷史上的文明古國都有希臘的身影,在這一方面,馬其頓似乎很難後來者居上。

馬其頓就這樣忍氣吞聲了許久,其實也沒辦法,誰讓文比不過武也打不過人家呢?直到後來出現了一個轉機,那就是腓力二世上位之後,憑藉着他優秀的管理才能將馬其頓帶上了蒸蒸日上的發展道路。本來當時國王還不是腓力二世,而是他的侄子阿閔塔斯四世,但是國王年幼,再加上腓力二世確實有些手段,王位這才輾轉到了他手裏。當然這裏的手段並不是指他篡位的本事,人家可是憑藉着真才實學上王位的。

在腓力二世幼年期間,曾被送去底比斯做人質,這個經歷使得腓力二世有機會深入接觸到希臘的政治形勢、政治體制甚至是作戰方針,這段經歷也培養了腓力二世過人的政治經驗,有利於他在日後的混亂中臨危受命並且脱穎而出,一舉俘獲民心而成為新一任君主。因為新主年幼,馬其頓政局動盪不安卻得不到一個良好的解決,在內有覬覦王位而蠢蠢欲動的人,在外有試圖趁混亂脱離馬其頓管控以及趁機發亂的部落。腓力二世審時度勢了一番之後,選擇了在這個舉國上下不安的時候登場,他沉着冷靜地解決了內憂外患並且穩定了局面,因為時機選的好,腓力二世的出場彷彿自帶英雄BGM一路火花帶閃電,順理成章的被人民當做救世主推上了王位。

腓力二世上台之後也沒有辜負人民對他抱有英雄的期望,他做的很好,為馬其頓日後幾百年的強大開了一個好頭。腓力二世上台後就針對國土內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改革,並且憑藉着他出色的外交手段和軍事能力,使馬其頓在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下發展軍事實力。腓力二世接手馬其頓的時候,馬其頓幾乎還是個亂成一團的爛攤子,但是腓力二世憑藉一己之力創造了當時最好的軍隊,不僅完善了新型裝備還擬定了多種作戰方陣、作戰技巧,這些戰略即使是放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仍稱得上是最為優秀的戰略,可見腓力二世的軍事頭腦是真的很先進,這為日後馬其頓有實力遠征波斯和希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政治上,馬其頓在腓力二世的治理下,王權得以強化,使人民對自己的君主和王國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國內上下井然有序,並且因為腓力二世之前還搶了隔壁的金礦,一時之間馬其頓又和平又有錢。

在馬其頓欣欣向上走上富強道路的同時,曾經的學霸鄰居希臘卻退步了。當時希臘正陷在自己的內部戰爭中無法自拔,等回過頭時,馬其頓已經率軍到了家門口,這才匆匆聯繫底比斯一起組織軍隊準備抵抗。克羅尼亞戰爭中,希臘聯軍慘敗,後希臘承認了馬其頓的霸權並且加入科林斯同盟接受腓力的領導。可惜的是,當腓力試圖進一步取得波斯的時候卻在女兒的婚宴上遇襲身亡。

後人評説馬其頓時最先想到的總是亞歷山大,可是在我看來,腓力二世的貢獻要更甚,畢竟建樓容易打樁難,如果沒有腓力二世,後世亞歷山大的盛景什麼時候能到來也還是個問題。

三、馬其頓帝國的興起

馬其頓之前一直只能稱為馬其頓王國,而真正的馬其頓帝國要從亞歷山大(腓力二世的兒子)開始説起。亞歷山大的治國、軍事才能早在青少年時期便已經鋒芒畢露了,亞歷山大在十八歲時就已經帶兵打了勝仗並且對手還是當時希臘最強大的軍隊——底比斯聖隊。在腓力二世遭遇不測後,他繼承了父親的宏圖大志。

在腓力二世遇難之後,先前被征服的雅典和底比斯以為翻身的機會到了就又開始出來做妖蛾子,結果亞歷山大二話沒説就又把他們收拾的妥妥貼貼。次年,亞歷山大舉兵多瑙河以及馬其頓西北地區,收復特里巴利和伊利里亞,完成了腓力二世在世時的一個遺憾。這個時候不知是哪傳出亞歷山大死於多瑙河的流言,底比斯一聽又坐不住了,又一次開始了作死,這一次亞歷山大把底比斯徹底地收拾乾淨,底比斯就這麼成為了過去式。這一個小插曲也奠定了亞歷山大在希臘的地位,當他再出去南征北戰時,也就發生過那麼一次有點水平的暴亂。

緊接着亞歷山大就把目光放在了波斯——之前腓力二世還未來得及着手的土地上。波斯在當時也是一個挺強大的國家,所以對於這場戰爭,雖然歷史只是輕描淡寫地告訴我們亞歷山大勝了,但其中的艱辛也是肯定的。因為亞歷山大海軍地艦隊並沒有那麼強大,和波斯海軍相比處於弱勢,所以他決定攻佔所有海邊國家,對其海軍形成包圍之勢,而這範圍一直包括了土耳其地區一直延伸到埃及。亞歷山大就這麼一路升級打boss,期間波斯國王遞來求和書表示願意讓出半個國家被拒,最後竟真的一路打到埃及,但是埃及直接就投降了,在亞歷山大當上埃及法老時年僅24歲。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勵志史啊,就其輝煌而言當時歷史上還真的一時無二。

在埃及修生養息了一會,亞歷山大又折回去整頓波斯,波斯的國王和軍隊可以説是被追着吊打,打也打不過,跑又跑不掉,估計波斯國王心裏陰影面積也挺大的吧,千年出來一個大神偏偏讓他遇到了。幹掉國王和主力兵之後亞歷山大又着手開始鎮壓波斯境內的其他地區,等這些都收拾好後,亞歷山大通往印度的道路障礙也差不多都收拾乾淨了。

征服波斯並沒有滿足亞歷山大的慾望,於是他連家都沒回一趟就掉頭去了印度,在經過一場硬仗之後,印度國王波拉斯被俘。可能是因為厭戰了吧,亞歷山大釋放波拉斯讓他繼續當印度國王,這舉動倒是贏得了印度人的尊重,而且波拉斯也自此對亞歷山大唯首是瞻,雖然他兩個兒子都死在戰場上,可能是感恩也可能是被亞歷山大的魅力征服了吧。

打完這場仗,戰士們是真的已經厭戰了,於是亞歷山大就帶着他們回去了,還對軍隊做了一次很大的改編。可惜還沒來得及等亞歷山大再次出征,他就病死在這次修養中了,從此馬其頓帝國輝煌的鼎盛也停留了在那個時期。那是一段光榮而傳奇的一段歷史,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都像是帶着任務來到人間一般,在平平無奇的歷史上添一筆光輝隨後就又走了。這不得不讓我聯想起中國歷史上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你看他戰功累累,僅憑一人之力為整個王朝續着命,但其實他去世時年僅二十四歲。

四、馬其頓的衰落

亞歷山大去世之際曾經交代要把馬其頓交給最強的人,只可惜並沒有這樣的繼承人出現,剩下的人一個個都過於平庸甚至昏庸。要是從中真的選出個最強大的,雖然和前兩屆國王是沒得比,但是因為前輩打下的老本還是很殷實的,也不至於衰亡得如此之快。壞就壞在大家都沒有什麼自知之明,一個個沒啥本事卻搶着要當國王,最後在經歷了內戰之後他們將馬其頓廣闊的領土各自分了出去。

馬其頓分裂之後,很多小國都紛紛獨立出去,一直到後來羅馬強大起來,馬其頓戰敗之後就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馬其頓在亞歷山大去世後的十幾年就凋落成這樣,真是不得不讓人覺得惋惜。

結局越是悲慘,倒也越是襯托出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的偉大和使命感,反而給這兩位國王增添了神話色彩。

參考資料:

於春英、申芬《評亞歷山大帝國在歷史上的作用》

杜平 《古代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統帥藝術》

吳於厪、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