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變成紙質的,超市購物袋變成了可降解的環保袋……今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禁塑令”,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正在遠離我們的生活。在全國“禁塑令”實施前一個月,海南正式以立法形式開始實施全域“禁塑”。全域“禁塑”難度有多大?實施效果又如何?經濟日報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防治。今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禁塑令”。在全國“禁塑令”實施前一個月,2020年12月1日,海南正式以立法形式開始實施全域“禁塑”。
我國早在2008年6月就開始實行“限塑令”。在此之前,我國城鄉居民每天買菜要用掉10億個塑料袋,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一度超過20%。“限塑令”實行之後,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下降到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塑料製品使用量在減少,但規模依然龐大,治理“白色污染”形勢嚴峻。
向“白色污染”宣戰,海南於去年12月1日起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2大類、10小類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海南為何率先實行全域“禁塑”?效果如何?
為何要“禁塑”
“限塑”效果未達預期,作為定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海南,“禁塑”勢在必行
全域“禁塑”是塊硬骨頭。
在實施全域“禁塑”之前,海南從2008年10月就開始實施《海南經濟特區限制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規定》,全島進入“限塑”階段。
“限塑”之初,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據2009年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執法調研結果,超市有償使用的塑料袋用量減少了20%至50%,垃圾場塑料袋使用數量減少兩成以上。
然而“限塑”十年後,效果卻並不如預期。一項數據顯示,2017年海南每天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數量,比“限塑”規定實施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度增加,從110萬個增長到320萬個。全省每年使用塑料製品約12萬噸。島內各大商超售賣的一次性塑料袋價格從0.05元至0.1元不等,消費者圖省事,大量購買使用。尤其是在農貿市場,顧客還在挑菜,薄薄的塑料袋已經被攤主放到面前,免費使用。
“在‘限塑’階段,無論是政策補貼、税收優惠、付費使用等經濟槓桿,還是行政管理、行政處罰手段,效果都不理想。”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告訴記者,“限制”並不等同於“強制”,欠缺力度。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2018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發佈,確定海南的戰略定位之一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提出要“全面禁止在海南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
海南“禁塑”勢在必行。“‘禁塑’是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誌性項目之一,是保持一流生態環境的現實需要,也是海南作為島嶼省份保護海洋環境的必然選擇。‘禁塑’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户,要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沈曉明説。
“禁塑”禁什麼
海南將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具2大類和10小類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都納入“禁塑”範圍
農曆春節前,記者在海口市創新農貿市場、鵬輝商業廣場等地隨機採訪了10餘位市民,他們紛紛表示支持和理解“禁塑”工作,認為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在被問及“禁塑”禁些啥時,大家的答案也幾乎一致:“塑料袋”。
其實,海南“禁塑”禁的不單單是塑料袋。2020年,海南發佈了《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名錄(第一批)》(以下簡稱《名錄》),以負面清單形式明確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種類,“禁塑”禁些啥,都在《名錄》裏。
《名錄》將2大類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具與10小類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納入“禁塑”範圍,主要包括:含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膜、袋類和餐飲具類。
“哪些進《名錄》,哪些還不進名錄,我們經過了長期反覆研究,遵循先易後難、積極穩妥的原則。”參與《名錄》制定的中科院理化所高級工程師、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盧波告訴記者,在農業生產中被廣泛使用的農用地膜極易碎化,對生態環境破壞性很強,目前急需禁止使用,但《名錄》目前還沒有將其列進去,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地區、不同農作物使用的地膜標準不同,這就要求替代品需要具有多樣性。“目前還沒有很好的地膜替代品,這屬於‘禁塑’中比較難的部分,因此沒有進入《名錄》。”
國內其他地區生產的含塑料物品,如包裹等能否進入海南?“隨着海南自貿港建設,未來封關運作後,我們將有條件對進島貨物進行檢測,儘量減少不可降解塑料物品進入海南島。”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土壤處副處長公磊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禁塑’不能一刀切,《名錄》也非一成不變,我們每年都會對《名錄》實施情況進行科學評估論證,結合經濟、技術等發展情況,及時進行動態調整,以適應實際情況變化,實現分批分階段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政策目標。”公磊表示。
“禁塑”之後用啥
替代品種類形式多樣,關鍵是應滿足可循環、易回收和可生物降解要求
海南全域“禁塑”了,不少人擔心“以後用啥”。“我以前都是購買一塊錢100個的小規格塑料袋,價格便宜、用着方便。”在海口市做生意的陳瓊佳説,現在他還不知道該用什麼代替以前使用的塑料袋。
“替代品種類形式多樣,關鍵是要滿足可循環、易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要求。”盧波告訴記者,從總體上劃分,目前替代品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類是可重複使用的,比如環保布袋、不鏽鋼餐具、陶瓷杯等;第二類是紙製品;第三類是生物質製品,主要由蔗渣、竹纖維、澱粉等生物質製成;第四類則是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
盧波説,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作為一種新興材料,在國際上已得到一定應用。隨着新型材料不斷湧現,只要符合上述“可循環、易回收和可生物降解”要求的產品,都可以作為潛在替代品。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上述替代品存在缺貨、不耐用、價格貴等問題。
“環保袋子看着很輕薄,感覺輕輕用力就會被戳破。”海口市一位外賣員告訴記者,有時候不得已會多套一個袋子。
盧波解釋説,與傳統的一次性塑料袋相比,全生物降解塑料袋雖然看着輕薄、摸着柔軟,但承重性並不差。以中袋為例,可承重6公斤左右。
除了感覺不夠結實耐用以外,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價格較高,這也是“禁塑”在執行過程中的一個痛點。根據目前海南市場行情,生物降解塑料袋成本是傳統塑料袋的三四倍,有的甚至更高。
“禁塑”之後,海南省郵政行業統一使用可降解包裝製品。記者在海口市海府路郵政支局看到,在大廳醒目位置張貼了“禁塑”宣傳海報,包裹、快遞全部採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就連紙箱都改為免膠帶摺疊紙箱。該局局長吳文告訴記者:“海南郵政全力落實‘禁塑’要求,從發出的每一件郵件做起,做到‘禁塑’全覆蓋。”不過吳文也坦言:“‘禁塑’產品剛剛推出,價格相對較高。比如快遞包裹專用袋,以前只需幾分錢一個,現在全生物降解專用袋一個要一元多。”
如何破解量少價高難題,海南省塑料協會秘書長周鴻勳給出建議:一是擴大產業規模,二是依靠科技進步,三是改變生活習慣。有業內人士表示,海南全域“禁塑”也有優勢:一是傳統塑料生產企業少,容易轉型;二是塑料製品需求量不像別的省份那麼大,替代品容易滿足供應。目前海南的替代品產能已經超過傳統塑料產能,但還未能滿足島內需求,替代品價格過高的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期。
海南省生態環境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海南省內目前已經形成4.5萬噸/年的塑料製品替代品產能。2020年12月1日“禁塑”實施以來,有84家企業獲得了“禁塑”替代品監管碼,替代品銷售量逾2000噸。海南省還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吸引了中科院、中石化等8個上游原材料項目落地海口、洋浦和澄邁,預計投資總額逾24億元,將於2022年至2023年前後形成全生物降解材料及製品完整產業鏈。屆時,替代品價格將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為了有力支持海南全生物降解塑料產業發展,中科院理化所聯合海南大學、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等單位成立了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中心的工作重點就是支持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研究降解材料領域的前瞻性、引領性技術,建立降解材料生產應用過程中的標準體系,培養行業緊缺人才。據悉,該中心正在制定和研究一批“禁塑”標準和技術。
全面“禁塑”久久為功
“禁塑”是個漫長的過程,破局還需全國“一盤棋”
2021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禁塑”開局良好,“十四五”期間,將穩步推進“禁塑”,形成全生物降解材料及製品完整產業鏈。
面對“禁塑”這塊難啃的骨頭,海南省做了充分準備。據瞭解,在全域“禁塑”啓動之前,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就對“限塑”規定貫徹實施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調研,並提出建議。
“‘禁塑’並不是一禁了之,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從‘限塑’到‘禁塑’,海南一直都很注重加大宣傳,引導大家不去購買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製品,養成綠色生活習慣。”公磊説,“海南‘禁塑’見到了成效,但一些小攤位、小檔口、小餐飲店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現象仍然存在,特別是一些商户私下銷售沒有售完的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此外,商場中很多商品包裝也都還是不可降解塑料,這些商品產地又大多在島外。破局還需全國‘一盤棋’。”
針對海南實施“禁塑”過程中出現的替代品供應不足、價格過高等新問題,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毛東利表示,2021年,海南將從加大執法部門對“禁塑”違規案件的查辦力度、持續推進建設生物降解材料全產業鏈、持續加大“禁塑”工作宣傳力度三方面擴大“禁塑”成果;配合工信廳、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吸引國內有實力的研究機構和大型企業,在海南開發新型生物降解材料,投資建設產業鏈上游項目,以“禁塑”為契機,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記者瞭解到,未來,海南還將開展新技術對外合作,吸引國際新型生物降解材料技術企業在海南開展研究和技術推廣,為全國“禁塑”積累經驗。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