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十億來之不易,你我仍需努力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 題:十億來之不易,你我仍需努力

新華社記者陳席元、徐鵬航

國家衞健委20日通報,截至6月19日,全國新冠疫苗接種超10億劑次。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實施的規模最大的接種工作迎來一個重大里程碑節點。

2020年12月15日,我國正式啓動重點人羣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今年3月下旬開始,國家加快推進國民全人羣免費接種。

重點行業、重點單位、重點地區,接種人羣一擴再擴;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點、重點場所上門接種齊頭並進。

3月24日,我國啓動新冠疫苗接種“日報制”。從1億劑次到2億劑次,用了25天;從2億劑次到3億劑次,用了16天……5月以來,新冠疫苗接種進入“加速跑”,從9億劑次到10億劑次僅用5天,日均接種量超過2000萬劑次。

疫苗接種的“中國速度”離不開研發、生產、運輸等環節的高效接力。國家衞健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介紹,我國堅持早部署、多路線,2020年2月就成立專班,新冠疫苗研發速度與數量始終處於世界第一方陣。

新冠疫苗研發項目從啓動,到全球首個開展臨牀研究,僅用時2個月;到我國曆史上首次開展疫苗緊急使用,僅用時4個月;到我國曆史上首次開展疫苗境外Ⅲ期臨牀試驗,僅用時5個月;到獲批附條件上市,僅用時11個月。

我國已有21個新冠疫苗進入臨牀試驗階段。目前有4個疫苗在國內獲批附條件上市,3個疫苗在國內獲批緊急使用,實現了境外臨牀試驗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技術路線的全面覆蓋。

疫苗企業全力挖潛增產,加快產出供應,強化質量安全保障;對執行疫苗貨物運輸任務的車輛實行免費、不停車、優先快捷通行政策;疫苗接種點提高信息化水平,配備急救急診人員、急救設備藥品、120救護車、醫院救治綠色通道,提供便捷、完善的接種服務;科學確定前後兩劑次接種安排,做好異常反應監測處置,確保接種安全……細緻周到的政策安排,為人們安心接種築起堅強後盾。

曾益新表示,國內大規模接種充分顯示,我國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一般反應、異常反應發生率均低於2019年我國常規接種的各類疫苗平均報告水平,預計到今年年底前,完成至少70%的目標人羣接種。

一年多來,新冠疫情起伏反覆,病毒頻繁變異。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抗疫鬥爭中,中國也開展了大規模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

2020年5月第73屆世界衞生大會上,中國就莊嚴承諾,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中國貢獻。

目前,中國已有2個疫苗列入世衞組織緊急使用清單。在產能有限、自身需求巨大的情況下,中國履行承諾,已經向國際社會提供了超過3.5億劑疫苗,包括向80多個有急需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個國家出口疫苗。中國還加入了新冠疫苗實施計劃(COVAX),承諾首批提供1000萬劑疫苗。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毛俊鋒介紹,目前,我國已有3家企業與8個國家開展聯合生產,同時還在與10個國家商討合作生產事宜。未來將繼續推進我國疫苗企業向更多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轉讓,支持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我國的國際疫苗合作已經從雙邊層面提升至國際公共疫苗層次。在中國踐行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承諾的行動中,中國研發的新冠疫苗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説。

專家表示,近期發生的本土病例提示,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國外發現的變異株傳播能力增強,但我國現有疫苗對變異病毒仍有可觀保護效果。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子健表示,廣東的確診病例中,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羣轉為重症或者發生重症的比例顯著高於接種疫苗的人,“這表明應對變異病毒接種疫苗仍有保護作用。”

目前,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已覆蓋18歲以上人羣。在全國各地,不少高齡老人也加入了接種隊伍,年齡最大者超過了100歲。

國家衞健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批准了3至17歲人羣可以開展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緊急使用,國家會根據疫情形勢、防控工作需要和相關人羣特點,組織專家研究制定針對3至17歲人羣接種的具體政策。

時刻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不能麻痹大意。“疫苗是生物學手段,戴口罩是公共衞生手段,兩者並不排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提醒,在羣體免疫尚未建立的情況下,無論是否打疫苗,戴口罩要成為日常“標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72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華全媒+丨十億來之不易,你我仍需努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