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奏響新時代“改編”進行曲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綜合

本報記者 李 歆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將秋收起義餘部縮編為一個團,在軍隊內建立健全黨的各級組織,把支部建在連上,並在軍隊內實行民主主義,設立士兵委員會。

94年後,永新縣充分汲取三灣改編的重大歷史意義,堅持把“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的有力抓手,將三灣改編的寶貴歷史經驗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針對發展中的困難問題和羣眾急難愁盼事項,創新思路,妥善解決,奏響了新時代的“改編”進行曲。

幹部引領羣眾踏上信念之路

“縣裏規定種植50畝以上才能享受獎補政策,我們普通農户沒有那麼大的規模,能不能向縣裏反映一下,把獎補門檻降低到20畝?”9月27日,永新縣在中鄉六月果歌智慧農業葡萄果園,脱貧户史小六向鄉長賀建雄反映自己遇到的難題。

“放心,我們正在收集這方面情況,下一步就會向縣裏反映。”賀建雄回答道。

史小六記不清,自己從一個貧困户逐步成長為年產值620萬元的種植基地的副總經理的數年間,這樣的對話發生過多少次。正是在鄉村幹部的鼓勵、幫助下,他逐漸成了種植方面的“土專家”,年收入達十餘萬元,不僅甩掉了貧困帽子,還帶動28户周邊羣眾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

“2015年,鄉里引進了新世紀農業公司發展西瓜種植,為貧困户設置了崗位。”史小六回憶,“那時候我顧慮重重,怕幹了以後拿不到錢。鄉領導和我談心,鼓勵我自立自強,靠雙手脱貧。”到基地工作後,他憑着勤勞和鑽研,摸透了種植規律,當年成功脱貧。第二年,政府出資購買種子,將大棚反租給貧困户。史小六二話沒説租下3個大棚。

支部引領創新拓寬發展之路

1928年,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一文中寫道:“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把支部建在連上,是三灣改編的重要內容,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人民軍隊從此有了靈魂。如今的三灣,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成了羣眾致富增收的引路人。

9月28日,記者來到三灣鄉西南隅的九隴山中,縣誌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們正在為村民邱應斌收集蜂蜜。從2019年開始,三灣鄉黨委聯合縣誌願者協會黨支部,利用申請到的30萬元扶貧資金,幫助邱應斌成立了三灣蜂業專業合作社,並吸納35户當地養蜂貧困户入股。

“我們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帶頭作用,創新引入企業共建扶貧產業,在縣農業科技示範園投資100萬元建立了蜂蜜生產加工基地。不僅註冊了‘五星三灣’商標,對產品進行重新設計包裝,還組成電商團隊利用網絡銷售蜂蜜,形成了從生產到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周文奇介紹。

支部建在產業上,給邱應斌等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變化。鄉黨委牽頭種植1100多畝烏桕和冬桂樹,解決春冬季蜂蜜蜜源問題,各村幹部定期聯繫分散的蜂農開展技術培訓,協會黨支部針對蜂蜜網絡批量銷售和物流公司進行談判。九隴山蜂農一舉跳出以前僅靠熟人銷售的路徑,走上了多元化發展的新途。

蜜甜不怕羣山深。如今,合作社優質野蜂蜂蜜的全年銷售額超過30萬元。

制度引領同心走好幫企之路

“擔任吉安巨聯環保科技‘同心幫企’特派員後,我每週都要深入企業兩次。今年3月,我發現企業達產出現問題,立刻向管委會彙報。我們積極以企業為核心展開招商,今年已成功招引5個上下游項目,幫助企業進一步‘吃飽’。”9月28日,永新縣工業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吳金風告訴記者。

“過去我們對企業的幫扶,主要集中在項目落地時的證照代辦、廠房租賃等服務,投產後就過問得少一些,許多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吳金風説,“現在我們確立了‘同心幫企’特派員制度,開展駐企‘1+1’幫扶,特派員深入企業搞調研,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企業面臨的問題,及時為企業紓困解難,助推發展。”

新的思路帶來新的變革。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該縣“同心幫企”特派員共幫助企業招工2600人,協調“財園信貸通”為企業融資1.81億元,幫助落實税費減免8200萬元。在多項惠企措施的疊加下,全縣多項經濟指標均列吉安市各縣(市、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