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11點多,烈日當空,舟山市定海區海濱公園,悶得有點讓人喘不過氣。
公園一角,身着橘黃色工作服的鐘耿平,斜握着一把竹掃帚,將殘葉一骨碌地掃進鐵簸箕。57歲的他,瘦小的身體套在大大的工作服裏,動作卻十分敏捷。
人們或許很難想象,這位總是低着頭默默打掃的環衞工人,曾8次義無反顧地跳入海中,挽回了一條條鮮活生命。和記者聊起這些年救人的事,老鍾記憶猶新。
“無論生死都得救”
2011年6月25日,老鍾第一次救人,正好碰上台風“米雷”。
“師傅快來,海里有人。”下午4點左右,下着小雨,老鍾清掃落葉時,一個抱着孩子的男人跑了過來。順着男人的指向望去,老鍾看到,離岸七八米處,起起伏伏的海面上,一名落水女孩露着腦袋,正在掙扎。
老鍾掃帚一扔,找了根竹竿,脱掉衣服便往海里跳。老鍾游過去後,用胳膊抱住女孩,兩人在海里折騰了十幾分鍾,直到消防員趕到,才把他們都拉上了水。岸上人逐漸多了起來,老鍾此後默默離開。
2006年至今,老鍾都在濱海公園負責環衞工作,由於工作地靠近海邊,他總能第一時間發現落水警情。每一次,他都會毫不猶豫地一頭扎進海里救人。
2013年大年三十早上,一名60歲的舟山大伯不慎落海,被潮水衝到兩艘漁船縫隙中。漁船不停在浪裏顛簸,一旦合攏,落水者凶多吉少。老鍾來不及多想,脱下衣服,奮力游到大伯身邊,一把將他從縫隙中救了出來;2016年12月9日凌晨4點多,一名安徽女孩輕生跳海,毫不配合營救。一旁的老鍾見狀,將救生圈套在女孩身上,泡在水裏半個多小時開導她。上岸回家後,雙腿麻木的老鍾直接倒在了屋裏,他愛人看到後直掉眼淚;2019年9月10日凌晨4點,一名抑鬱症患者落水,被救上岸時已昏迷,老鍾利用電視上學來的心肺復甦法施救,直到救護車趕來,搶回了一條生命……
儘管先後8次跳海救人,但老鍾也有遺憾——其中有2名落水者,最終沒能被救回來。
“不過,無論生死都得救,不救良心都會痛。”老鍾很堅定。
“見不得別人吃苦”
老鍾一家三口,住在定海區城東街道東園社區。不忙時,老鍾會踩着自己那輛“10歲”的老式自行車,騎行10多分鐘回家吃午飯。
東園社區是30多年的老社區,去年翻修過一次,已煥然一新。推門進入老鍾家,54平方米的兩居室,仍保持着上世紀90年代的裝修風格,木製地板與牆壁被擦得一塵不染,各類物件擺放得整整齊齊。近門口的卧室裏,各種榮譽獎牌被細心地蓋上紅布綢放在電視櫃,電視機上,懸掛着老鍾接受表彰時的合影。
“浙江省優秀城市美容師”“浙江省道德模範”“省級見義勇為先進人物”“舟山市定海區道德標兵”“定海區道德模範”……這些年,老鍾拿過不少獎。
去年,老鍾因見義勇為,被省政府記一等功。拿到獎金後,他捐了其中的3.5萬元。而這已不是他第一次捐款,這些年來,他先後捐款近6萬元。
“我經歷過苦難,對苦難能感同身受。”老鍾説。
老鍾出生在定海區西北端的一個偏遠山村,家中有兄弟姐妹8個,他排行老七。小學讀了一年後,老鍾迫於生計,下海當起了漁民。他説,出海孤寂沒讓自己感覺苦,白手起家的艱辛也不苦,但談及兩件事,他愧疚地眼淚直打轉。
一件事是,2006年,自己因腰椎間盤突出,不能再上船,轉做了環衞工,家中收入鋭減。“那時我女兒才讀初中,有愧於她。這些年,全靠她自己努力,我幫不到她什麼”。
另一件事是,老鍾18歲時,22歲的二哥正準備結婚,因為家裏沒房子,於是去山腳下找地方建房子。在刨地基時,突發滑坡,老鍾和父親沒回過神,二哥就被淹沒了。老鍾和父親徒手刨了幾個小時,手指鮮血淋漓,才刨出二哥。
“他才22歲啊,那時我就想,有能力就要幫別人一把,絕不會看着悲劇發生!”
簽下器官捐獻志願書
“電視機是女兒給我買的,我每天看《新聞聯播》學普通話。”老鍾言語間滿是自豪,“她碩士研究生畢業,就在家附近的高中當老師呢。”
當被問為什麼要學普通話時,老鍾説,還是為了救人。
老鍾回憶,有天傍晚,海濱公園裏,一名年輕女子坐在長椅上哭泣。“一看就不正常!”老鐘上前開導,但一開口,對方就茫然地望着他。原來,老鍾講的是舟山方言,對方聽不懂。經過一番艱難交流,女孩回了家,老鍾內心卻不平靜了,“要是以後救人,也遇到聽不懂方言的外地人可怎麼辦?”
於是,每天晚上7點,老鍾會準時跟着《新聞聯播》學普通話。可別説,這個技能很快就派上了用場。
“我的機丟了!我的機丟了!”一天,老鍾正在掃地,突然跑來3名非洲留學生,其中一人焦急地説。由於留學生説不大清中文,老鍾聽得一頭霧水。看着學生們焦急的神情,老鍾逐漸反應過來,用普通話問:“是手機丟了嗎?”聽到這話,領頭的學生連連點頭。最後,在老鍾幫助下,留學生找回了丟失的手機。
2019年,一則器官捐贈的新聞報道引起了老鐘的注意。雖然對醫學一竅不通,但他還是在女兒的陪伴下,走進定海區紅十字會,簽下了器官捐獻志願書。老鍾説,“若我不在了,能用我的器官去救人,也是件幸福的事。”
編輯/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