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立遺囑是老人的事情,
之前“90後”立遺囑
還引發了網友熱烈的討論。
沒想到的是,
現在“00後”也已經開始立遺囑了。
日前,中華遺囑庫正式向社會發布《2020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立遺囑,他們所表達的內容也五花八門。
廣東地區立遺囑
主要以老年人為主
記者從中華遺囑庫廣東第一登記中心獲悉,2017年至2020年,廣東地區立遺囑人羣總體以60至70歲之間為主,立遺囑人羣呈年輕化趨勢。遺囑分配方案中,配偶和子女是主要的繼承人。遺囑中涉及的財產仍以不動產為主,近年來,公司股權、證券基金、理財合同、保險單等也出現在遺囑分配方案中。
3月19日,記者在中華遺囑庫廣東第一登記中心遇到了70歲的餘婆婆夫婦,夫婦倆已結婚41年,前段時間已經立好了遺囑,準備將家裏的兩套房產留給惟一的兒子。餘婆婆説,家裏還有個百歲的母親,早點立遺囑就算是“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解決了後顧之憂”。
“微信遺囑”廣受歡迎
自疫情爆發以來,中華遺囑庫上線“微信遺囑”小程序留言功能,在2020年,中華遺囑庫一共收到將近7萬份“微信遺囑”。由於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市民無法出門辦理遺囑,因此許多人選擇了通過在網上寫下“微信遺囑”。
“微信遺囑主要是表達對家人的叮嚀、囑託和祝福等情感方面的,微信遺囑並非法律意義上的遺囑。《民法典》繼承編對遺囑的形式有嚴格的要求,通過微信訂立遺囑並不符合法律規定,因此微信遺囑僅適用於處理非財產性的事務,例如傳遞關愛或者叮囑某些個人事務。中華遺囑庫開通該功能的目的在於讓大家通過這種更加温馨的方式傳遞情感。”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説。
數據顯示,在疫情最嚴重時,即2020年2月至3月份期間,全國人民留下“微信遺囑”的數量最多,而最高峯時,中華遺囑庫小程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遺囑”。
留下微信遺囑的人羣中,大多數是年輕人羣體,他們的年齡集中在20-30歲之間,佔比38.7%,其次是20歲以下的人羣,佔比27.4%,該人羣中有不少是在讀學生。從數據來看,微信遺囑頗受年輕人青睞,説明了年輕人對遺囑並不抗拒、反感,反而願意接受。
年輕人遺囑內容豐富
經分析發現,年輕人羣體留下的微信遺囑中,所表達的內容十分豐富:有向現任、前任、暗戀對象表白的、有向閨蜜好友傾訴的、也有向父母傾訴等等,反映出了當代年輕人對美好、純真感情的嚮往。同時還發現,有不少年輕人遭遇失戀、感情受挫後,會在微信遺囑上記錄並表達了自己的過程和感受。
“70後”的網友,留言的內容大部分是,對子女的叮嚀囑咐,也在這裏寫下對愛人説不出的甜言蜜語,一句“下輩子依然非你不娶”。他們也是微信遺囑中的財產分割最多的最多一代人,大部分這部分網友也很有法治意見,會把自己的財產註明屬於兒女的個人財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80後”中,有醫護人員在匆忙之中對孩子説“因為工作沒有好好照顧孩子的愧疚,和陪伴家人的時間少,願疫情度過山河無恙,一定抽時間多陪陪孩子和家人”。“80後”是上有老下有小,牽掛很多的一代人,在留微信遺囑裏,也理性的把自己的財產做了一個合理的安排。
“90後”的網友正處在一個三十而立的狀態,有對自己暗戀的人表白,對放不下的初戀感情作收藏紀念。對自己做過錯事的懺悔,面對面對愛人説不出口的那句“對不起我錯了”,終於釋懷放手對TA説“祝福”。
“00後”有的祝自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祝自己和喜歡的人上同一所大學,希望一年後自己有勇氣對TA説“我喜歡你”。希望自己以後能變得成熟,變得強大。給自己制定了很多學習和旅遊計劃等。
“00後”已開始立遺囑
隨着人們遺囑觀念的變化,遺囑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越來越多年輕人已經提前立遺囑做好財產規劃。中華遺囑庫廣東第一登記中心主任楊穎儀告訴記者,年輕人立遺囑財產主要是留給父母,也有留給朋友、同學的,也有未婚女孩希望將財產留給初戀。
白皮書顯示,在2017年,共有73位“80後”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到了2020年,“80後”訂立遺囑總人數達到503人,短短4年期間,一共翻了將近7倍。2017年,有55位“90後”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了遺囑。截至2020年底,人數合計為553人。
與其他年齡段的立遺囑人不同的是,“90後”的遺囑中,“虛擬財產”的納入和安排成為其一個突出的特徵:支付寶、微信、QQ、遊戲賬號等虛擬財產是“90後”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其次就是證券基金。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最年輕的遺囑人是17週歲,“00後”也開始立遺囑了。
剛滿18週歲的大一新生小紅(化名)為自己訂立遺囑。小紅希望把存在銀行卡里的2萬多元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小紅最傷心難過時給予了支持和關愛。儘管並沒有把這筆錢留給父母,但小紅表示,以後掙的錢可能會往這張銀行卡里放,如果資產增多可能會重新訂立遺囑,增加遺囑繼承人。小紅説,立遺囑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以後會更加認真地活着。
網友評論▼對此有網友表示支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尊重孩子的想法。
但也有網友表示不能理解:錢留給朋友?那父母呢?
街坊們,你們怎麼看呢?
信息時報記者 何小敏 通訊員 龐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