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户端 | 作者 邱耕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時,提出了六個“必須堅持”。這六個“必須堅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包含的立場、意義、機制、方法、品質等屬性。其中,系統觀念對我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發揮着直接而重要的方法論指導作用。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貫穿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觀點,是我們進行科學的認識和實踐活動的重要理論工具。
系統觀念是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整體,而萬事萬物的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又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着。所謂系統是指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表現為一個統一的體系,即一個有聯繫的整體,這是顯而易見的。”
在對事物系統性的認識中,人們提煉概括出了相應的系統觀。其中,馬克思主義系統觀是一種科學的系統觀。馬克思主義系統觀有兩大支柱,即唯物辯證法的發展原則和聯繫原則。毛澤東要求“照辯證法辦事”,因為唯物辯證法是關於事物聯繫性和發展性存在的最深刻、最全面的學説。在恩格斯看來,“辯證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觀念上的反映時,本質上是從它們的聯繫、它們的聯結、它們的運動、它們的產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列寧也要求從整體上把握聯繫着的事實,“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繫中去掌握事實,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麼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在新的實踐進程中充分肯定了系統觀念的重要意義,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系列新佈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新徵程上,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系統觀念能使我們獲得科學的認識
人類的社會性活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只有改造世界才能解決人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而要改造世界就必須認識世界。無論是在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方面,系統觀念都是我們必須堅持的重要分析工具。系統觀念要求我們以整體性思維理念來認識世界特別是認識我們正在開展的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正如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係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只有用普遍聯繫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進而順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面建設。
整體性思維理念所要揭示的是事物系統的內在關聯性,這種關聯性表現為構成系統的靜態的要素之間和動態的發展階段之間內在的、穩固的聯繫。整體性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這種科學性在於它是運用唯物辯證的方法來認識事物的,着眼於事物的聯繫和發展。換言之,整體性思維要求我們善於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係。
例如,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推進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而我們對新發展理念的準確把握就離不開系統觀念。以整體性思維看來,新發展理念具有“一”和“多”的辯證關係。所謂“多”是指新發展理念是由五種不同的發展理念構成的,這五種發展理念之間有着清晰的界限,各自有着不同的內容,它們分別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角度對新時代新徵程中國發展的動力、關係、價值目標等予以了揭示和反映。正由於新發展理念是一個“多”的存在,所以,它才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關照性和指導性,才成為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為重要的理念。
同時,作為“一”的新發展理念又是一個整體。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明確指出:“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多層面的,絕不是隻有經濟指標這一項,這是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必然要求。”以整體性思維理念來看,作為“一”的新發展理念,表達的是新發展理念之間的內在關聯性或不可分性。
要着眼於事物的聯繫和發展,還必須不斷提高我們的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這些思維能力從不同方面表現和張揚着整體性思維理念,它們是堅持系統觀念在人們思維能力方面的具體要求。
戰略思維是對事物的全局和長遠的關注與謀劃,歷史思維是基於縱向的時間維度對事物的演進歷史的一種考察,辯證思維要求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矛盾屬性,系統思維則要求着眼於對事物內部諸要素及事物之間聯繫的把握,創新思維要求在實踐基礎上關注和追求事物或工作的創新性變化,法治思維要求在法律的視閾和語境中考慮和處理各項工作或事務,底線思維要求在一種憂患意識中做到居安思危、在利與害的矛盾鬥爭中追求社會性事物的安全發展。上述諸種思維能力既體現在我們的認識中,還體現在我們的實踐中,它們有一個共性,即都着眼於事物的內外聯繫及其所導致的發展變化,是從不同角度對整體性思維理念的揭示與反映。
系統觀念能促成新發展
系統觀念不僅具有重要的認識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實踐論意義,系統觀念的實踐意義在於,我們審視發展現實、解決發展問題、重塑發展未來、推進發展實踐,要有一種整體性的視野,要處理好“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係,要做到統籌兼顧、“十個指頭彈鋼琴”。
例如,我們既要整體性地把握新發展理念,更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新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可見,我們在落實新發展理念時,切忌單打獨鬥,而要做到相互促進、齊頭並進。
再比如,以系統觀念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就會發現,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一“生命共同體”就意味着我們在推進美麗中國的建設中,要堅持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相反,在實踐中,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就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
黨的十八大以來,適應着新時代我國整體性發展的現實需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系統性或整體性的實踐佈局和思想觀念,如“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黨的領導的全面性系統性,以及整體性的改革觀、整體性的安全觀、整體性的生態觀、整體性的文化觀、整體性的國際觀等等。
其中,具有整體性的改革觀及其改革實踐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啓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啓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所形成的全新局面,關鍵在於其所擁有的全面性、整體性。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而這種方法論其實就是一種系統觀念的運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
總之,正是在一系列具有高屋建瓴、頂層設計意義的系統性思想觀念的指導下,我國發展才真正步入了一個整體性推進的新階段,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發展”。這種“新發展”是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推動我國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新的實踐趨向。“新發展”鮮明地體現着系統觀念的科學偉力,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本實踐途徑。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