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問題簽署停火協議以來,持續四十餘日的亞阿戰事硝煙漸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外交進程——塔斯社稱,亞美尼亞外長艾瓦江7日在莫斯科與俄方會面;土耳其媒體則援引官方消息稱,該國總統埃爾多安將於9日至10日訪問阿塞拜疆。他也將成為亞阿達成停火協議以來首位訪阿的外國元首。
分析認為,停火協議簽署後,短期內大規模衝突風險有望避免。9月以來的戰爭導致亞美尼亞軍力受挫,政局動盪,只好“忍痛退讓”。阿塞拜疆則“見好就收”,鞏固戰果,不願冒險得罪介入局勢的俄羅斯維和部隊。不過從長期來看,由於協議未解決納卡地位問題,加之大國博弈在該地區呈現新態勢,高加索“火藥桶”的引信或被重新點燃。
“難以言説的痛苦”
納卡地區位於阿塞拜疆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解體後,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因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1994年,雙方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兩國一直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武裝衝突時有發生。
今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因納卡問題爆發新一輪衝突。10月,亞阿兩國在有關國家斡旋下先後三次達成停火協議。但停火協議生效後,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協議發動攻擊。
外媒指出,阿塞拜疆具有兵力優勢,以至於“亞美尼亞的坦克面對阿塞拜疆的無人機時,變成了一具具‘恐龍屍骸’。”戰爭轉折點發生在11月初阿軍控制戰略重鎮舒沙。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鳴金收兵,稱這是“難以言説的痛苦”。
11月9日,俄羅斯、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簽署聲明,宣佈納卡地區從莫斯科時間11月10日零時起完全停火。
根據塔斯社等媒體説法,停火協議規定,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軍事力量將停在目前各自所在的陣地。亞美尼亞同意將納卡周邊的三個地區——阿格達姆、拉欽和克爾巴賈——移交給阿方。雙方將交換戰俘、其他關押人員和遇難者遺體。12月1日,隨着阿塞拜疆軍隊進駐拉欽,地區交接告一段落。
停火協議還促使阿塞拜疆將最重要的運輸走廊收入囊中——該國本土與西部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區之間將可以建立陸路運輸通道。
另一方面,俄羅斯已經按照協議,沿着一條穿過拉欽的60公里走廊,在亞阿之間部署了大約2000名維和士兵。這條走廊將納卡地區首府斯捷潘納克特與亞美尼亞連接起來。
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説,土耳其也將參與維和,與俄方組建聯合部隊。俄土兩國還將設立維和中心,監督衝突雙方落實停火。
輸家和贏家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認為,衝突發生後,亞美尼亞成為最大輸家。首先,不但損失了大量武器裝備,造成軍民傷亡,還丟失了原來控制的多個城鎮和村莊。其次,戰事引發政治危機。抗議者指責停火協議“賣國”,要求帕希尼揚辭職。以退伍老兵、民族主義者為代表的所謂“納卡派”聲勢高漲,給未來增添不確定性。
就在剛剛過去的一週,亞美尼亞17個反對派提名前總理、前國防部長馬努基揚領導一個“反危機的過渡政府”,直到議會提前舉行選舉。他們要求帕希尼揚8日前辭職,否則將採取“不服從行動”。
相比之下,阿塞拜疆無疑是贏家——不但獲得納卡周邊地區土地,還佔領了戰略重鎮舒沙,對斯捷潘納克特形成直接威脅。戰爭的勝利讓民眾歡欣鼓舞,國內執政危機得到緩解。阿塞拜疆既與土耳其實現更緊密的“抱團”,又適可而止不觸及俄羅斯“紅線”,實現戰略平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中亞研究室主任許濤認為,土耳其是另一個贏家。首先,安卡拉在納卡衝突中進行了一場成功的戰略嘗試,大力支持在民族、文化、宗教方面有親緣關係的阿塞拜疆,極大增強了地緣政治活動範圍。其次,首次將軍事存在拓展到南高加索地區,改變了以往主要通過經濟和文化介入獨聯體地區的做法。“考慮到俄羅斯已經在中東拓展影響力,如今土耳其也將觸角伸向獨聯體地區,俄土將有一番複雜的博弈過程,既競爭又妥協。”
至於俄羅斯,許濤認為儘管土耳其表現活躍,莫斯科仍保有在高加索事務上的主動權和控制力。“2002、2016兩次納卡衝突中,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支持,很難想象亞美尼亞能經受住戰事考驗。”有分析認為,這次俄羅斯對戰局未做實質性干預,可能與亞美尼亞新一代領導人親美政策有關。不過俄羅斯《國防》雜誌主編伊戈爾·科羅特琴科給出的答案是:“俄羅斯在納卡衝突中採取中立、等距的立場。”
再看歐美國家。它們在歷史和人文上與亞美尼亞親近,但也重視阿塞拜疆的作用。“目前歐美在高加索地區力量不足,也缺乏平台,對納卡問題使不上勁,更多是進行外交發聲,解決實質問題能力有限。”姜毅説。
大戰可免,隱患未除
基於上述博弈態勢,姜毅認為,停火協議簽署後,短期內大規模衝突風險有望避免。
具體而言,亞美尼亞軍力受挫,政局動盪,只好“忍痛退讓”,難以組織成規模的軍事行動。阿塞拜疆則會“見好就收”,謹慎地鞏固戰果,避免在俄羅斯維和部隊介入的情況下挑惹麻煩,付出政治軍事代價。俄羅斯和土耳其正在形成一種特殊的“競合關係”,而且土耳其掌握着介入局勢的分寸,不願與俄方交惡。美國和法國則利用明斯克小組發聲,均主張通過政治對話推動和平進程。
未來一個階段,“政治暗戰”有望取代“軍事熱戰”成為主角:對於阿塞拜疆,它將推動納卡問題解決進程朝符合自身利益方向發展,索取高要價。它也將繼續鼓勵土耳其為自己撐腰。對於亞美尼亞,它會尋求俄方支持,以確保停火協議執行後出現對自己最有利的局面,例如,設法維護拉欽走廊安全,防止阿塞拜疆提出最高要價(即要求亞方承認其在納卡地區的領土、擁有治理權)等。最近各方一連串外交動作,意義也正在於此。
外界認為,雖然大規模衝突有望避免,但小規模動盪極可能再現。
“接下來,預計有成千上萬曾離開納卡地區的阿塞拜疆人返回,當然,首先需要清除地雷、重修基礎設施,使荒涼的地區能夠居住。”《莫斯科時報》稱,“但狙擊手會不會殺死經過該地的卡車司機?平民會不會被綁架?這些問題都會攪動地區平靜。”
姜毅認為,冬季將至,阿塞拜疆不大可能大規模轉移平民,更多以軍事進駐為主。不過“出現零星擦槍走火的風險還是比較大。這早已成為納卡地區的常態。”
國際危機組織的奧列西亞·瓦爾坦尼安認為,停火協議在許多方面模稜兩可,比如俄羅斯維和部隊權限,以及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人的居住管理。更重要的是,停火協議是一份骨架文件,納卡地位問題仍然待解。“如果模稜兩可的局面持續下去,可能成為緊張和不穩定的根源。”
許濤認為,從長期看,納卡地位問題懸而未決,為誘發高加索“火藥桶”復燃埋下隱患。該地區的不信任根深蒂固,數十年的敵意短期難以消解。眼下,應當充分利用來之不易的“冷卻期”,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通過協商和對話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