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新活力 書寫大文章

激盪新活力 書寫大文章

    政府與市場優勢互補、協同發力,推動東西部共贏發展。圖為廣西百色凌雲縣一扶貧車間員工在生產線上勞作。 朱洪波 攝

    烏蒙山深處響起機器聲。昭通時瑞電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卷繞機、衝殼機等各類機器繁忙運作,誕生一塊塊電池,成為青山綠水間的獨特風景。自東莞對口幫扶雲南昭通以來,政府持續引入東莞電子信息企業投資昭通,新興的電子信息產業應勢而起。

    距昭通1000公里外的桂林,貓兒山腳下的“老山界農家樂”一派熱鬧,苗族鄉親為國慶黃金週而忙碌。近500萬元的粵桂幫扶資金讓一座座特色民宿拔地而起,山區旅遊硬件煥然一新。民宿預計今年將撬動15萬人次遊客,是往年10倍以上。桂北深山變成了金山。

    每一份活力的釋放,每一次發展的躍升,背後都激盪着政府與市場的共同力量。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戰略下,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廣東與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西部地區攜手,將高質量發展的種子播撒在山海之間。其成長之茁壯、活力之旺盛、成果之豐碩,超出人們的想象,也凸顯出“先富幫後富”的制度優越性。

    在脱貧攻堅的戰場上,政府與市場兩股驅動力優勢互補、協同發力,為做好東西部共贏發展的大文章貢獻力量。

    ●撰文:吳欣寧 戴曉曉 吳擒虎

    新動力

    小車間帶動大產業

    大山深處,機器在車間鳴響,廣東老闆們建起的工廠悄然改變着西部山區的面貌。

    在貴州鑫泰源鞋業有限公司車間,近百台縫紉機同時開動。這裏是何光明的製鞋廠。隨着東西部扶貧協作展開,何光明從東莞厚街來到貴州,先後創辦了三個扶貧車間與兩家鞋業公司。

    西部有何光明需要的廣闊空間和更低的生產成本。按照他的説法,轉戰西部可降低企業15%的成本。更讓他欣喜的是,廣東的資金技術優勢,與西南市場空間和廉價勞動力結合,也為西部脱貧致富帶來更多“溢出”。

    目前,何光明在貴州的車間與公司每個月收到近15萬雙鞋的訂單,幫助當地500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小車間之所以能撬動大紅利,靠的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優勢互補。政府的政策引導與市場的自由交易有機融合,既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又能攪動市場“活水”。

    而這不僅帶動了村民個體的脱貧,更壯大了西部地區的產業。

    在廣西東蘭縣,深圳的扶貧組在易地扶貧搬遷點打造10個鄉鎮級扶貧子車間,委託企業“以工代訓”,把百名貧困羣眾培養成校服生產骨幹。扶貧組更利用粵桂扶貧資金,助力東蘭打造服裝產業林。

    扶貧協作“快車”,吸引更多市場力量來東蘭挖掘商機,並反哺當地產業。年初,黃景東帶着1.08億元投資合同趕到東蘭縣擴產。他所供職的偉奇服飾位於深圳,年產值約10億元。如今,其在東蘭建扶貧車間,半年生產校服25萬套,帶動當地產業增收。

    政策與市場紅利促進產業資源整合,更讓西部崛起新的產業鏈條,為脱貧致富創造新鮮血液。

    烏蒙山深處,昭通昭陽區滇粵產業園集聚了來自東莞的12家電子信息企業。過去工業基礎薄弱的昭通,在短短几年間生產出第一部手機、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個電腦顯示器。這離不開東莞的對口幫扶。

    一批東莞電子信息企業帶着資金、技術,來到昭通投資興業。為解決電子信息產業配套缺失難題,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昭通更是從東莞引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培育電子信息產業集羣。目前,東莞幫助昭通新引進或增資電子類項目12個,意向落户電子項目17個,電子信息產業鏈不斷延伸完善。

    政府與市場兩手發力。山區小小車間迸發出脱貧原動力,更勾勒出山海協作新藍圖。

    新優勢

    消費扶貧連通山與海

    產業新動能進一步優化了西部的資源供給。而西部特色供給優勢和東部消費市場優勢充分結合,又進一步開創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新局面。

    6月,雲南昭通,新建成的大關縣農產品冷鏈加工物流基地啓動試運營。大關是“中國筇竹之鄉”。然而,鮮筍易過期變質。“鮮筍不出山”限制了大關高原筍的市場價值。

    為解鮮筍難題,依託中山參與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機制,中山火炬開發區健康基地投資2400萬元,助力大關建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加工物流基地。這一基地可為全國提供標準化的冷鏈配送服務,打通了鮮筍的“出山路”,讓其在珠三角找到全新的消費市場。

    以消費帶動西部脱貧增收,關鍵在於借東部之力為西部農產品建好流通和標準化體系,以品質汲取市場紅利。

    在深圳華潤萬家超市,只要掃描“深圳標準·圳品”標籤二維碼,就可看到芒果的“簡歷”:土壤、水質檢測報告、供深食品評價證書,以及產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區。

    廣西田陽是遠近聞名的“芒果之鄉”。過去,由於村民種植方法不同,質量參差不齊,芒果難賣出好價格。為打開芒果銷路,深圳市創新幫扶協作機制,以“圳品”認證為抓手,推進廣西貧困地區農產品品牌化,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圳品’代表了更高品質和更強的安全性,售價能比市場上同類產品高15%—30%。”深圳市金晉集團副總裁黃璇説。

    標準進村,圳品入灣。西部的特色產品、產業資源在大灣區找到新出路,以優質供給換更大市場。而這同樣離不開政府頂層設計和市場專業性的各施所長。

    峯巒疊嶂,連綿林海中,一間間特色民宿點綴其中。這裏是桂北山區,山水秀美,但山高路遠,以前就是留不住過夜客。如今,情況大不一樣。

    2017年9月,肇慶端州結對幫扶桂林資源縣。扶貧工作組下定決心:必須補上硬件設施和旅遊推薦的欠賬,通過修建民宿和優質農家樂,讓遊客“看花眼”“養足胃”。為此,工作組投入粵桂幫扶資金470多萬元,並特意引入專業運營公司,在塘洞村李洞屯建起高品質“老山界民宿”。

    特色民宿撬動了旅遊消費鏈。“預計今年遊客量將達15萬人次,是往年10倍以上。”塘洞村村支書唐昌義説。村裏還鼓勵村民種養紅薯、雜糧,並與民宿簽訂購銷協議,預計將為村集體經濟年增收5萬元以上。

    山海協作連通東西部產業鏈和消費鏈,西部羣眾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新理念

    扶貧必扶智 盤活人力資源

    在四川涼山州越西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大瑞蘋果基地,曾金從沒想過自己的工作會和5G聯繫在一起。作為產業園工程管理人員,他不僅要看管蘋果樹,還要和各種監控攝像頭、傳感器、太陽能電池板打交道。4年前他根本不敢想象這件事。

    2016年8月以來,佛山市南海區對口幫扶涼山州越西縣。佔地3200畝的大瑞蘋果基地正是對口幫扶的產物之一。在扶貧協作工作組的幫助下,越西不僅迎來了新的資金、技術、項目,更被新的知識、理念改變着當地人的精神面貌。

    曾金就是一個典型。在扶貧項目帶動下,他不僅掌握了蘋果栽培技術,還學會了現代農業園區的運營。這讓他成長為一名綜合能力更強、眼界更開闊的管理人員。

    扶貧必扶智。東部前沿的思想理念、職業教育氛圍開始進入西部,點燃當地羣眾奮發圖強、脱貧致富的渴望,並帶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更多人的命運由此改變。

    在廣州港的碼頭上,秦鵬熟練地操作着塔吊,拿着每月7000元的工資,在一線城市開啓人生的夢想之門。廣州對口幫扶畢節市以來,通過訂單班模式促進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無縫銜接,廣州港班的34個孩子經過兩年職業教育培訓、半年廣州港技工學校培訓、半年頂崗實習,走出烏蒙山,畢業即就業。

    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的有效結合,更讓東部產業盤活了西部人力資源。這批人才走出山區,不僅通過就業幫扶擺脱貧困,更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寶貴的人力支持。

    在“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發力下,廣州推動世界五百強企業和國企來到畢節。廣汽班、廣鐵班等“訂單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目前,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共建“訂單班”34個,招收1200餘人。

    扶貧又扶智的探索進一步反哺西部山區。山海協作推進脱貧攻堅,開始有了更龐大的智力支撐。

    9月,在廣東茂名幼兒師範專科學校,雷潔玉迎來了大二學年。去年高考,像她一樣來自金秀的31名學生考上了這所茂名高校,並簽署定向培養計劃協議書。在茂南·金秀扶貧協作中智力扶貧重點項目支持下,這批學生將免費獲得全科教師的培養,所需經費180萬元由茂南區和學校共同解決,學生畢業後返回金秀任教。

    “走出大山讓我圓夢當老師,走回大山我將幫家鄉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改變命運。”雷潔玉説。自粵桂扶貧開展以來,茂名累計向來賓派出教師、醫生等專業技術人才179人次,是粵桂協作對口幫扶中廣東派出專業人才最多的地級市。

    扶貧扶智並舉,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山海協作、共同致富奏響了新樂章。

    ■案例

    做強產業扶貧,推動幫扶模式創新

    從“造血”到“輸血”的致富新故事

    在四川涼山州喜德縣,越來越多具有“造血”功能的產業幫扶項目不斷鋪開。他們有的為當地村民帶來了歷史上第一筆分紅,有的通過引入公司保底收購大幅提高了村民收入。

    這是佛山創新產業幫扶模式的重要嘗試。“兩年多以來,我們在喜德建成了34個產業項目,工作小組形成共識:依託喜德的天然優勢,充分利用佛山的豐富資源,通過產業幫扶,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轉變。”佛山駐喜德工作組組長,喜德縣委常委、副縣長黃禮泉説。

    在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的結合下,越來越多產業增收創新探索持續上演。不管是貧困户通過多渠道參與分紅,西部本地人回鄉創業,還是廣東老闆向西突圍,山海協作、脱貧致富正譜寫新篇章。

    撒下西部創業增收新火種

    9月,四川省涼山州越西縣的大瑞蘋果基地,掛滿枝頭的蘋果猶如一片火紅的海洋。

    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園區,採用了“公司+基地+農户”的模式,項目帶動農户6933户,待項目產生收益後,利益按資金比例入股分紅。其中,縣級涉農整合資金50%的收益,用於產業園項目區範圍內村集體經濟發展,由村集體向土地流轉農户按土地面積佔比分配收益。

    同樣靠分紅開啓新生活的還有涼山州的中壩村。在佛山的對口幫扶下,在其建立的魯基鄉循環產業園項目中,貧困户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和務工等多種方式增加收入。項目由“種植+養殖”構成,包括種植860畝高山有機蔬菜,年計劃養殖出欄5000頭豬。魯基鄉997户3865名建檔立卡貧困户利用村裏和鄉里的產業扶持金佔股60%,每年分紅超過3500元。項目還創造了300多個工作崗位,在園區務工的村民,平均每天能得到80元勞務費。

    越來越多具有“造血”功能的對口幫扶新探索,在西部湧現,有力地激發了西部幹部羣眾脱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除了產業幫扶帶動村民增收,沿着東西部扶貧協作打造的對接快車道,創業的火種也開始在西部山區燃起,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在貴州黔南的羅甸縣,李傑把荒山野嶺的火龍果種植園打造成網紅打卡點——越秀山莊,相關短視頻曾在抖音熱度榜上躋身前三名。李傑此前在廣州做金融生意。看準西部發展新機遇,他開始向西突圍拓展創業新空間,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生產在大山裏玩出新花樣。

    他與貴州省農科院簽下戰略合作協議,以技術創新帶動當地農產品生產,推出火龍果酒、乾片、火龍果月餅等高附加值產品。火龍果園一舉成名,不僅帶火了羅甸的文旅業,還促進當地就業,讓農民也能獲得集體分紅。在李傑的帶動下,更多當地人開啓的果園山莊開始冒頭,當地村民的生產經營方式也由此改變。

    不僅是廣東老闆,西部本地人也踏上了返鄉創業的征途,點燃致富新引擎。

    從西返鄉,退役軍人呷呷子從新疆出發,在家鄉四川涼山甘洛創辦了甘洛錦繡江南彝族刺繡廠。他希望通過“互聯網+非物質文化遺產+現代工藝”的思路,將甘洛彝族刺繡“跨界”推向互聯網平台。

    在甘洛縣吉米鎮熱哈村,退役軍人熱拉胡以日放棄了州外工作毅然回鄉,投入70多萬元,通過養殖帶動、入股分紅兩種結對幫帶模式,成立集羣發達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帶動全村4個社128户羣眾發展養殖,其純天然放養的黑豬遠銷成都、眉山等市場,2019年實現利潤80餘萬元,每户羣眾額外獲得分紅2萬—3萬元。

    釋放山區發展原動力

    產業扶貧與創業扶貧新趨勢背後,是政府之力與市場之力合奏,從而形成共贏發展的局面。

    在政府的牽線下,廣州石頭造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石頭造”)把總部搬到了黔南。企業負責人曾聰也開始“二次創業”。在他看來,黔南有他需要的更廣闊的空間和更低的生產成本。更為關鍵的是,“三年免租、兩年半租,這是當地給東部企業的租金優惠。搭乘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專車,對我們來説是歪打正着。”曾聰説。

    石頭造將生產環節從廣州遷至貴州黔南,規劃用地3300畝,分5年開發。目前,企業已建成使用廠房約175畝。

    在“中國黑苦蕎之鄉”甘洛,不同類型的創業者星星點點遍佈山野,綻放旺盛的生命力,並帶動更多的鄉親奮進奔康。而這同樣離不開政府因地制宜的鼎力相助。

    深山創業充滿艱辛,面臨自然環境、資金技術短缺等障礙。而其中最稀缺的,則是人才。為了破解難題,在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甘洛工作小組的引導帶動下,甘洛先後組織五批當地羣眾參加致富帶頭人培訓,成功創業78人,帶動139名貧困户脱貧。

    這一舉措推動努力奮鬥、致富奔康的羣體不斷壯大。在致富帶頭人周志軍的帶動下,王木基返回家鄉清水村創業。“今年8月,我參加了東西部扶貧協作與縣人社局主辦的成都(崇州)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對中藥材種植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同時考察了西南地區最大的藥材基地,認為有較大的市場發展前景,就想在家鄉引進種子嘗試種植。”王木基説。

    “在欠發達地區,只要發現當地羣眾有創業的好想法、想要嘗試,我們就會給予他們正面的引導、鼓勵和支持,期望這股力量能不斷壯大,內化為當地發展的原動力。”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甘洛工作小組組長,甘洛縣委常委、副縣長陳再勳説。

    同樣在改變傳統扶貧方式,挖掘西部發展原動力的,還有一股市場力量。

    在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組織下,騰訊結對幫扶廣西河池的大崇村。利用互聯網核心能力,騰訊以市場思維探索“四兩撥千斤”的創新扶貧模式。其策略,是從“捐錢捐物”轉向提供鄉村發展“解決方案”。

    項目組在龍布屯山頂打造民宿,因勢利導,推動貧困户家庭改造成農家樂。同時,其重新規劃大崇村種養產業佈局,把屯中種植面積最大的吳茱萸作為採蜜對象,輔以邊坡種植山野葡萄、竹子,放養跑山雞等,推動合作社逐步完善產業結構。今年6月,“龍布日出”系列產品面市,斬獲15.26萬元訂單。

    “如何激發村“兩委”和村民內生動力,是騰訊扶貧工作組更關注的問題。”騰訊為村創始人陳圓圓説。項目落成後,騰訊扶貧資金建設的所有固定資產,贈與村民合作社,並將已註冊的“龍布日出”品牌商標無償轉讓給村民合作社,同時通過贈與乾股的方式讓村民變成股民,共同參與到合作社經營中來。

    ■數讀

    產業扶貧成績單

    截至今年上半年,廣東與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區)共建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深百產業園、畢節·廣州產業園、佛山·涼山花卉產業園、滇粵產業園等95個產業園區。

    到今年6月為止,廣東引導包括平安、萬科、雪松、廣藥、越秀集團等龍頭企業在內的1萬多家企業到被幫扶地區投資興業,實際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

    截至上半年,廣東結合各地實際,在被幫扶貧困村和易地搬遷點附近,共建設了500多家扶貧車間,幫助困難羣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自2016年以來,廣東以消費扶貧創新推動社會扶貧,建設面積5萬平米的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在全國88個地市認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808個,其中廣東省扶貧協作四省(區)88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414 字。

轉載請註明: 激盪新活力 書寫大文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