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王陽明:成大事者,牢記5字箴言
綠標收聽朗讀音頻
對功名利祿的渴求,可以説是人性中的本能。但很多人在追求功名利祿的過程中,往往會把勁兒用錯了方向:或是汲汲於人脈,或是營營於資源……
但其實,修煉自身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修煉自身?王陽明給出了答案,他總結出了成大事者不得不知的箴言,即:行、勤、底、心、誠。
行
所謂“行”,即一曰“言出必行”,二曰“知行合一”。
言出必行就是要説到做到,再多的豪言壯語、誇誇其談,都比不上實實在在的行動。言出必行、説到做到,才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也會成為他人眼中靠譜的人,因而能守得住自己的信念,贏得他人的信賴。
知行合一就是要把知和行放在一起,在行動中獲得真知,將真知用於實踐。
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因此知行合一之於一個人,也要求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做到謹言慎行。
當我們説出的每一句話都是實踐的真知,做出的每一個行動都經得起準則的考驗,那便能堂堂正正立於天地間,與成功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
勤
古語有言:業精於勤荒於嬉。
不管是求學還是立業,都沒有捷徑可走,唯有一個“勤”字。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平定寧王叛亂、剿滅山賊、著書立説、弘揚“心學”,看似輝煌榮耀,但他也不是天生英才,人生之路更非一帆風順,所有成就的取得,都得益於其勤於求知、務實為人。
我們目前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的,而在這個積累的過程中,“勤奮”則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勤奮能夠化解難題,幫助人走出困境,克服逆境,獲得人生的“逆襲”。因此曾國藩也説:“一勤天下無難事。”
底
“底”,即做人要有底線,堅守初心。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底線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千百年來這個社會所形成的公序良俗。
人生在世,要面對的誘惑太多太多,尤其在如今這個錯綜複雜、利益至上的年代,挑戰底線的事情更是無處不在。但倘若一個人丟了底線,就會失去方向,更會失去別人的信任,這樣的人難以達到目標、實現成就。
任何時候,守住底線才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守住底線,才能抬頭做人、成就自我。
心
“心”,就是要重視“修心”。
“修心”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要義,所謂“修心”,其實就是一個處理外部環境和內在心靈關係的過程。
修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坦然地面對人生的一切境遇,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能夠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然接受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好與壞,不怨不念,不卑不亢。
修心是一場自我救贖,此心安處是吾鄉,因為心安就是最好的歸處。
所謂“境由心生”,我們對外界的態度,決定了自己的生活態度,也決定了自己的人生高度。
誠
“誠”是修心的目標,心修到了,也就能做到對人、對事、對己都能以真誠相待,也即孔子所説的“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人或許生來貧富不等,但真誠永遠都是最可貴的。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因為只有真誠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才會不辜負別人的信任,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
而對自己真誠,對自己決定要做的事保持真誠,就是做真正的自己,做本真的自己,同時對自己所做的事心懷赤誠,任何以真誠的感情為基礎的行為才會更接近成功。
主播:張葉貝
只是因為熱愛而堅持的元氣女孩
點擊圖片可進入
“喜馬拉雅FM”-“全民夜讀”欄目
“人民名品”
“民生週刊”
【來源:民生週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