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效管理,到底應該怎麼管?

人效管理,到底應該怎麼管?

原標題《“人效管理”只能停留在概念車的階段嗎?》,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我相信,人力資源專業如果走向人效管理,會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但是,自人效概念提出以來,其表面被熱捧,實則被有些企業中的HR定位成了不能上路的“概念車”。


這又是為什麼呢?面對這一尷尬,企業應該如何突破呢?


誰在迴避人效?


當下,人效的重要性已經無需證明,但為何人效依然不能成為老闆和HR們溝通的頻道?這可能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值得大家細品。這裏,我不妨來噹噹這個扯下“皇帝新衣”的小孩吧。


2021年,穆勝諮詢開始了“中國人力資源效能先鋒”的評獎活動,我們堅持以數據為標尺來篩選最優秀的中國企業。有幾個HRVP就告訴我:“穆老師,千萬別邀請我們老闆來參評,最好當我們從來沒有出現過。”這讓人哭笑不得。我心想,你們平時談到自己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不是都挺有自豪感嗎?怎麼一談數據,都泄氣了?


這就是現狀,太多的HR都在迴避數據,他們根本不希望把人力資源專業由語文題變成數學題。在他們的眼中,這會讓他們面臨巨大的剛性考核壓力,所以,他們更希望保持這個專業的模糊狀態,儘管這樣會讓專業沉淪,但大家寧願抱着一起死。


於是,老闆們始終會覺得人力資源工作的模式不對,但又不太能抓住要點。他們能夠敏鋭地感覺出某任HRD不太給力,但又説不出他們哪裏不行。他們和HR之間拉拉扯扯,像是小情侶拌嘴,吵完之後,一切又會回到原點。缺乏人效數據的溝通頻道,一切都是羅生門。


現實中,老闆高呼要重視人效,HR們也一定跟着附和。但是,有幾個HR能夠幫助老闆對業務進行分類,對人效進行分級,對人才流的配置控制節奏呢?又有幾個HR能夠和老闆一起共識公司的關鍵人效指標,並將其設置為業務部門的目標,甚至聯動利益分配呢?於是,對人效的關注變成了一種口號式的運動,人效變成了俗不可耐的“大詞”。


這樣的玩法是雙輸:HR們越來越失去專業門檻,越來越遠離經營,越來越失去老闆的信任;而老闆也會失去了帶動經營的一隻翅膀,失去了對於組織能力的有力抓手,失去了一個本來可以存在的強援合夥人。


穆勝諮詢的《2021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效能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只有57.3%的企業老闆和高管將人力資源部視為價值創造部門而非後勤部門,與2020年的69%相比降幅明顯。在經歷了對於HR提升人效的期待之後,老闆的信任度明顯下降,是一個值得引起重視的信號。如果HR對於人效的理解不能迅速回歸正軌,明年的數據還會進一步下降。我們預計,如果這個數據下降到50%,人力資源專業的根基就會被撼動。


對於人力資源部這個權力機構,期待HR們自我革命的可能性不大。推動專業變革的力量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中前台的拉力,二是更高權力機構的推力,這毫無疑問就是老闆。前一股力量一直都在,業務部門對HR的抱怨還少嗎?能夠影響的話早就起作用了,所以,後一個才是關鍵。


突破1:老闆要突破僵局


老闆們其實就有兩種選擇:


一是尋找一個有生意思維、能理解人效邏輯的HR一把手,在溝通思路之後給予人家足夠的信任,讓他來推動“人效管理”。


好多老闆認為HR可能普遍缺乏生意思維。這個太過絕對,你沒有見過好的,不代表好的不存在,你要花心思去找。好比有的女士談過兩次戀愛都遇人不淑,就認為全天下都是渣男,這個是錯誤的。


另一些老闆即使找到了一個強力的HR一把手,也根本沒有為人家給出空間。他們既然要人家聽話,又要人家創新;既要短平快出效果,又要把手插到每一個細節。這種狀態裏,老闆還是沒有把HR一把手當做合夥人,而是當做一個機械的執行者。他們在找來這個HR一把手時,並沒有做好在這個領域放權的準備。


造成這種現象,要麼是老闆低估了人力資源專業的門檻,要麼是老闆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他們才會產生“這個領域自己可以隨意玩弄”的錯覺。其實,即使老闆再有生意思維,要抓好人效,也必須基於人力資源體系。這是下地的泥腿子活,不是紙上談兵。


二是自己上手兼任CHO來推動人效管理,把人力資源部門降維為一個運營部門。


這個方案類似拉姆·查蘭在2014年的文章《是時候分拆人力資源部門了》裏提出的建議。查蘭建議:一方面,讓行政人力資源(HR-A)負責薪酬福利,向CFO彙報;另一方面,讓來自業務部門的人員加入HR團隊,組成領導力與組織人力資源(HR-LO),負責分辨和培養人才,以及評估人才的表現。


顯然,查蘭的方案讓人力資源部的功能極度簡化,降維成一個運營部門,而人力資源戰略制定、組織設計、人力配置等頂層設計工作則至此與HR們無關。這個方案頗為殘酷,必然會傷害很多的HR從業者。但現實的情況是,你無法叫醒一羣裝睡的人,與其花心思去引導他們,不如自己就上手做了。


你在沒做出效果之前,保守的HR們永遠都會否認這種可能性;直到你做出效果之後,他們才知道依樣畫葫蘆,而就連這種模仿執行,也大概率會有一定的損耗。在未知領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嗎,創新創造一定是那種卓爾不羣的少數人來引領的。


當然,如果老闆要選這條路,自己就必須實實在在地學習人力資源專業的新方法,親自上手人效管理。這種選擇也完全可以理解,人效邏輯是生意邏輯的基石之一,只能由老闆來定義,人效管理更應該是老闆牽頭的事。其實,我們幫助企業建立人效管理體系的另一個説法是——把老闆對於生意的邏輯貫穿到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中。


突破2:HR要突破心魔


前面説,人力資源部作為權力機關,HR們很難自我革命,所以需要老闆發力推動。但如果HR們“眾志成城”,一起抵制創新,這個專業也很難進步。所以,我們更希望的是,有一部分鋭意進取的HR能夠突破心魔,帶“活”這個一度有點死氣沉沉的專業。


HR們不妨算做一個沙盤推演——假設不做任何改變,自己的職業前景會如何?


結論再明顯不過——傳統的據點已經失去堅守的價值,洶湧的敵軍已經兵臨城下,如果不改變,人力資源專業的前景岌岌可危。


傳統選用育留的價值越來越不受認可,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另一個值得警惕的趨勢是,數字化轉型的浪潮襲來,HR的空間還會進一步被侵蝕。數字化轉型,首先重組的是業務流,而當所有業務都實現了數字化,為了進一步提升業務效率,就必然倒逼人才和資金的數字化。只有如此,才能讓人才和資金形成更合理地配置。


而此時,如果HR們無法給出人效邏輯的算法,那麼其他部門或外部機構就會用數字化的方式摸索算法,來洞穿這個專業領域。大數據極其容易發現規律,最開始可能會很笨拙,但後來會因為算法的進化而越來越快,其洞穿一個領域的方式簡單粗暴。而對於這種侵蝕,HR們無能力為例。我想提醒的是,HR們要駕馭算法,而不是被算法所駕馭。


還要提醒的一個新趨勢是,組織與人力資源工作重要,但真的不一定要由HR來完成。近年來,我已經看到了太多以前難以想象,但發生之後也覺得合理的“奇觀”:在有的企業,CHO向CFO彙報;在有的企業,流程或IT部門覆蓋了絕大部分的OD工作;在有的企業,直接成立了改革辦公室來引領組織轉型工作……未來,如果HR們沒有掌握人效這張底牌,他們的價值會越來越低,他們也會離老闆越來越遠。


考慮這樣的形勢,是不是應該率先佔據新據點呢?


新的據點一定是人效,這既是與老闆溝通的界面,又是創造經營價值的支點,更是引領專業走向專業化的切入點。這些道理很容易講通,但要讓HR們不再回避人效,可能要幫他們突破幾個心魔:


一是害怕轉換主場。由於HR長期不與數據打交道,可能會有一定的恐懼。但這個領域的數據,別的部門也不熟,大家的視力都是100米,誰先往前走兩步,誰就多看幾米。誰先佔據了這個領域,這個領域就是誰的主場。


二是害怕承擔人效責任。有的HR是諱疾忌醫,知道自己企業的人效不高,就回避談人效。其實,人效數據不高也不是你一個人或一個部門造成的。以前説,人力資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資源部的事,這句話99%的老闆是接受的。現在説,人效管理不只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人效現狀不單是人力資源部造成的,老闆們應該也不難理解。


説白了,老闆才是人效低下的第一責任人,他們定義了商業模式,這是決定人效水平的最大基礎。這方面,HR就不應該給自己加戲,覺得自己造成了一切。理性的做法是,幫助老闆直麪人效現狀,並以此為基礎,一步一個腳印推動人效提升。這樣一來,每往前走一步,都是自己創造的專業價值。


三是害怕對於人效無能為力。當老闆不清算人效低下的舊賬,而讓HR們實現人效翻盤,對於HR來説也許壓力更大。選用育留工具,哪樣能真正現實人效提升呢?好像都能,但好像又都不能立竿見影。其實,根據我們的研究,選用育留如果合理應用,絕對是能夠立竿見影提升人效的。人效管理做好了,就是一台精密的儀器,撥動一個職能按鈕,人效都會產生相應變化。以前感覺不到這種狀態,只是因為沒有把選用育留幾個模塊玩明白。

 


無論對於老闆還是HR,這都是值得擁抱的機會。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15 字。

轉載請註明: 人效管理,到底應該怎麼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