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預警是如何產生的?封面新聞記者汛期探訪中國氣象局

天氣預報預警是如何產生的?封面新聞記者汛期探訪中國氣象局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封面新聞記者滕晗 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的中國氣象局,每天有大量天氣預報預警“產品”在這裏“生產”,經過層層傳送,進而為防汛工作部署、公眾出行等提供參考。

正值汛期,封面新聞記者日前來到中國氣象局,探訪一線業務單位,瞭解天氣預報預警如何產生以及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背後的故事。

預報員的使命是什麼?

在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濤公佈了一組數據,2021年中央氣象台發佈暴雨預警270期、颱風預警119期、強對流天氣預警116期等,共計623期。

天氣預報預警是如何產生的?封面新聞記者汛期探訪中國氣象局

國家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張濤。封面新聞記者滕晗 攝影

每一份預警背後,都是複雜有序的流程。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主要職責包括製作全國和全球所需範圍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和影響評估產品(兩週時效內),承擔氣象災害預警及衍生災害風險預警和影響預報等。

我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7萬餘個自動氣象站、236部雷達和120餘個探空站、7顆在軌運行的風雲氣象衞星,共同組成地空天一體化綜合觀測網,第一時間捕獲天氣動態,同時精準測得風移雲動背後分鐘級至秒級的精密數據。

將具象的天氣現象抽象成氣壓、氣温、風向等數據,對現代天氣預報而言極其重要。百年來,氣象學家將大氣運動規律總結成一組方程式。如今,用超級計算機求取這些方程組的近似數值解,即數值預報。數值預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能夠有效預報未來7天左右的天氣變化,並以每10年延長1天有效期的速度進步。

天氣預報預警是如何產生的?封面新聞記者汛期探訪中國氣象局

風雲四號B星、風雲三號E星模型。封面新聞記者滕晗 攝影

不過,雖然數值模式能給出預報,但預報出的是天氣系統的大致發展,比如颱風的大致動向、大範圍降雨將要發生等,颱風具體路徑如何、降雨量的多少等,是不可能完全預報準確的。這裏就需要預報員將預報結論訂正得儘可能貼近現實。

“數值預報是對未來的模擬,只是一種近似,不可能精確。如何把科技運用好,然後把它的侷限儘量克服,是預報員的使命。”張濤説。

氣象預警如何產生?

公眾比較熟悉的氣象預警,同樣是在氣象預報的基礎上經過嚴謹的流程得來,即根據《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將研判得出的預報數值與預先通過研究設定好的預警級別標準臨界值進行比較,合乎條件時,即啓動發佈相應類型與級別的氣象預警。

天氣預報預警是如何產生的?封面新聞記者汛期探訪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面向交通、海洋、環境健康等領域提供氣象服務。封面新聞記者滕晗 攝影

當預報預警“產品”從國家氣象中心發出去後,氣象部門的工作仍然沒有結束,一方面,預報和預警需要隨時更新;另一方面,中央氣象台發佈的預警範圍大、覆蓋面廣,主要基於天氣現象對全國的影響,側重提醒各相關部門做好應急準備。而具體到某個區縣,仍需要縣級氣象部門根據本地具體天氣情況,發佈更有針對性的預警信號,作為基層部門應急聯動、社會公眾避災自救的直接指導。

為何要監測太陽的“一舉一動”?

“有一句話,氣象部門‘上管天’——太空的我們管,‘下管地’,‘中間管空氣’,就是從地面開始一直到太陽,氣象部門實現了無縫隙的觀測預報服務。”國家衞星氣象中心空間天氣預報台副主任郭建廣説。

郭建廣所在的國家衞星氣象中心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觀測太陽的“一舉一動”,這是因為空間天氣與太陽的聯繫最為緊密。隨着空間技術發展,空間天氣災害也開始成為危害經濟社會和國防安全的眾多氣象災害之一,影響着航天、航空、通信、導航等領域。

天氣預報預警是如何產生的?封面新聞記者汛期探訪中國氣象局

國家衞星氣象中心空間天氣預報台副主任郭建廣。封面新聞記者滕晗 攝影

太陽發出的能量除了光和熱,還有一種能量叫“太陽風”,是太陽噴射出來的帶電粒子流,充盈着太陽系,地球浸泡在太陽風中,因此太陽上出現爆發活動,地球就有可能遭受太陽風暴的襲擊,由於當前人類高技術的利用都與電磁現象有關,因此,太陽活動最重要的損害主要體現在高技術系統上。

“如果太陽風暴經過地球,就會形成地球空間暴,對地球產生影響,它也是影響衞星、威脅航天員安全、導致通信中斷和影響導航與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郭建廣説。

因此,對太陽進行必要監測,才能及時應對空間天氣災害。當前天地一體化監測系統正具有這個作用,“有這樣的系統,相當於也像氣象一樣,對未來進行預報。24小時不間斷‘監視’太陽的‘一舉一動’,分析過去7天、未來3天的太陽活動,進行中長期預報等。”郭建廣介紹,這些預報預警信息,提醒航天、航空、通信、導航等部門及時做好應對措施。

郭建廣還特別強調,“空間天氣現在與普通百姓生活越來越近,包括民航、未來的通訊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可能再過二三十年,公眾可以進行太空飛行的時候,那時候一定是需要看空間天氣預報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23 字。

轉載請註明: 天氣預報預警是如何產生的?封面新聞記者汛期探訪中國氣象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