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的一個冬天,一位老人冒着大雪、蹬着三輪車來到天津耀華中學門口。
他顫顫巍巍地從口袋裏拿出一把零錢,數了數,大概有500塊。
將這些錢塞到老師手裏後,他説:
“我老了,幹不動了。”
“這應該是我捐的最後一筆錢了。”
在場的學生和老師,看到老人滿身是雪的樣子,聽到他説的話,都不禁濕了眼眶。
在此之前,這位老人在14年時間裏,已經捐出去總計35萬元,資助300多名貧困學生回到學校。
他很有錢嗎?
並不是。
相反,他一貧如洗。
這一切,都是他靠蹬三輪車的雙腿,一點一點踩出來的。
他就是感動中國的支教老人——白方禮。
17年前的今天,他離開了世界,離開了自己牽掛的孩子們。
17年後,再讀到他的事蹟,還是會讓人感動到流淚。
15年、一輛三輪、一項事業
1913年,白方禮出生在河北。
因為家庭貧寒,讀書對他來説是個奢侈事。
31歲時,他離開河北老家,來到天津,以蹬三輪車來謀生。
解放後做了運輸廠的工人。
雖然一輩子沒讀過書,但他卻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硬是把幾個孩子培養進了大學。
退休後的白方禮,本應該像其他老人一樣安享晚年。
但一件事,改變了他的決定。
1986年,74歲的白方禮回了趟河北老家。
在村裏,他看到幾個正在幹農活的孩子,於是好奇地問他們為什麼不去上學。
孩子們回答大人不讓上。
後來通過打聽,他發現這種情況在村裏很普遍。
一方面孩子家裏窮,上不起學;
另一方面學校也窮,條件不好,留不住老師。
瞭解情況的白方禮,心裏很不是滋味。
他想到了年少時沒有書讀的自己,難過得一宿沒睡着覺。
第二天,他就打定了主意:
把自己存下的5000塊錢退休金,全部捐給學校!
當他把想法跟兒女們説了之後,兒女自然反對。
老人家這麼大歲數了,把積蓄都捐出去,養老怎麼辦?
但白方禮心意已決,他説:
“告訴你們不是為了聽你們的意見,我已經決定了。”
“你們都大了,自立了,也用不上這些錢,就給需要的人吧。”
並且他還決定要重操舊業去蹬三輪車,賺到錢了再繼續捐。
為了讓學校接受他的捐款,他甚至託人寫了一封信,表達自己的期許。
白方禮託人寫的信
此後,他再次蹬上三輪車,人生裏只剩下一件事:
支援教育。
不管颳風下雨,他沒有休息過一天。
有時候為了多賺錢,一些別人不願意接的活,他都接。
有一次,他凌晨4點才回到家。
兒子急壞了,忙問他到底去哪了才回來。
老人身上被汗水浸透,臉上卻十分開心。
他説他找了個“好活”,幫別人拉貨去楊村。
要知道,從他們那到楊村要30多公里。
他一步一步蹬過去又蹬回來,蹬了60公里;得到了他的報酬:60塊錢。
他興奮地説,這是他賺得最多的一次。
93歲、“企業家”、0資產
開始蹬三輪賺錢後,白方禮給自己定了目標:
每月至少捐出去1000元。
但畢竟只靠蹬車,賺的錢有限。
思來想去,白方禮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要成立一個“支教公司”。
為此,他把家裏的兩個老宅賣掉,又貸了款,和幾個貧困大學生一起,在天津火車站附近租了一個小小的鋪子,取名“白方禮支教公司”。
説是“公司”,其實也就是個賣點煙酒水果的小攤位。
白天,他把鋪子交給員工打理,自己仍然去蹬三輪賺錢。
晚上,他就蜷縮在旁邊的鐵皮小屋裏睡覺。
家人心疼他住那裏受委屈,給他縫了兩牀被子。
結果轉頭他就把被子送給了火車站的農民工了。
他常常對員工説:
“我們掙來的錢不姓白,姓教育。”
“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給教育,每月結算,月月上交。”
他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雖然名義上,他是“白方禮支教公司”的老闆,是“企業家”。
但你一定沒見過這麼“清貧”的企業家。
他身上穿的,是不知道在哪撿來的大衣,從沒換過;
每天吃的東西就是饅頭就着白開水。
有時候肚子餓了,也會撿旁人剩下的東西吃。
有一次兒媳給他送飯,眼見他在飯館裏撿剩的餛飩、包子,頓時難過到泣不成聲。
白方禮在三輪車上睡着了
有人勸他説:這是何苦呢?
也不是沒有條件,完全可以吃好一點。
他卻説自己不需要吃那麼好,多省一點,就可以多捐一點給學生。
有一次,他聽説學校裏有些藏族學生比較困難,二話不説,騎車來到學校,掏出了900元錢交給老師。
這900元裏,沒有一張整錢,都是他一分一毛攢出來的。
那個時候,他總是會把每天蹬三輪車的錢包在小手絹裏,放在枕頭下面。
彷彿枕着它們,就能看到那些貧困學生日後成才的樣子。
通過用心經營,支教公司一度辦得紅紅火火。
白方禮的目標也從每月捐1000元上漲到捐8000元。
經常有人問他,做這些、賺這些錢到底是為了什麼?
他也永遠是同一個答案:
為了支持教育啊。
“錢都捐掉,因為錢沒用,人才有用。”
“沒有文化,中國怎麼能發展呢?”
可惜的是,1999年城市化改造,他的支教公司不得不搬離火車站。
他的年紀也越來越大。
終於在一個冬天,捐出他的最後一筆錢後,88歲的白方禮承認,自己“再也蹬不動三輪車了”。
幾年後,白方禮病重。
他“奢望”地提出一個要求:想過個生日。
那次生日很熱鬧。
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他曾經捐助的一些學生都來到家裏,為他祝壽。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就在不久前,還在醫院裏治療的白方禮偷偷跟兒子説,自己想回家。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
與其將剩下的錢花在治療上,不如留給那些孩子們讀書用。
9月23日,93歲的白方禮老人離世。
他沒留下一分錢的私人財產。
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裏曾經這樣評價他:
“在這部企業史上,白方禮大概是最不像企業家的企業家——之所以説他是‘企業家’,因為他的確創辦了一家公司。跟所有顯赫的企業家相比。他肯定是最窮的一個,然而他為社會所創造的“財富”無人可比。”
平凡而偉大的超級英雄
有人統計過這些年,白方禮捐款金額高達35萬元。
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輪車收5角錢計算,老人奉獻的是相當於繞地球赤道18周的距離。
他的一生奔波勞累,清貧困苦;
但他始終向着自己的目標前行,從未改變。
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他不求回報,也看得通透。
有記者問過他:“你有沒有想過資助過的那些學生回來給你養老?”
他説:“沒想過,別説他們,我自己的兒女我都沒想過,他們享他們的福,我享我的福。”
“那你覺得您現在這樣做,是在享福嗎?”
“享福,因為自己的意願來走這一步,這就是享福。”
當問他對孩子們有什麼期待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
“好好學習、成才。”
“希望他們比我還要積極地為人民服務。”
白方禮的三輪車上插着的小旗子
白方禮的遺物中,有一條特殊的紅色綬帶。
綬帶上綴滿校徽: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都是他曾經捐助過的學生所在的院校。
他當初拿出全部5000元積蓄捐助的白賈村小學,如今變化也很大。
學校用他的名字了教育基金,鼓勵學生好好學習。
鄉親們為他建立了紀念碑,希望這個土地上的人永遠記住這位老人。
在網上搜集資料時,看到網友這樣一條評論:
小的時候聽説過白爺爺的事蹟,如今再看,還是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
為什麼我們總會被他感動?
因為他的故事傳遞出的大愛精神,實在太珍貴了。
越是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里,這樣的精神就越難得;
越發對人性懷疑,越會被這樣的純粹而感動。
想起以前我們曾寫過的一些人:幫助女孩子走出大山的張桂梅、經營最孤獨動物園的老人羅應玖、給100多個孩子“當爹”的柏劍……
他們帶給我們的感動,都是相似的。
他們詮釋了真正的英雄主義,不僅僅是認清生活真相後熱愛生活;
更是貫徹自己的熱愛,執着自己的信念,並用精神去點亮世界。
他們是真正的平凡英雄。
為什麼我們總是要一遍遍地提起這些人?
因為正是有這些平凡英雄的存在,讓我們能看到和相信人性光輝的存在。
我們能做的就是:
銘記、致敬。
為平凡英雄們點個「在看」,將這種感動傳遞下去,讓英雄精神永不磨滅。
參考資料:
天津廣播電視台-《中國人》
新華社-《他的綬帶上綴滿校徽,墓碑前總是花海!》
央視新聞-《你的平凡,讓世界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