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軍網
9月7日上午,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運輸直升機平穩落地,被地震塌方圍困的瀘定縣磨西鎮柏秧坪村受災羣眾陸續安全轉移。剛下飛機,一位村民衝上前去一把拉住了領航員楊軍的手,焦急地用彝族語向楊軍説着什麼,一旁的彝族醫療人員趕忙解釋道:“海螺溝有位孕婦要生了,你們能不能把她也運下來?”
一個新的地名——海螺溝,被標記在了該旅領航員楊軍的航圖上。海螺溝位於山谷深處,百餘名彝族同胞依山而居,以農耕、畜牧為生。然而,一場地震,幾乎一夜之間摧毀了這個曾經風景如畫的彝鄉。從村民和醫療人員口中得知,海螺溝四周道路阻斷、植被茂盛、地形複雜,不僅地面力量難以滲透,空中救援也有極大的風險。”從事領航工作近30年的楊軍深知,這次任務無疑困難重重。
“準備就緒,可以起飛!”一聲令下,直升機隨即在轟鳴的旋翼聲中遁入雲層。陰沉的天氣、紊亂的氣流讓機組成員隨時緊繃着神經,機艙內疊摞的救援物資已經左右微晃。
15分鐘後,飛機抵達目的地上空,為確保安全,機組仍然決定盤旋幾圈觀察周邊情況。“直升機來了!直升機來了!”背靠石頭坐下的孕婦、拄着樹枝踱步的老人、平復孩子情緒的婦女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還有村民在田邊點燃了一堆柴火,指引飛機着陸。
由於地面植被茂密,直升機完全不具備着陸條件,只能採取吊籃營救的方法。機械師胡海青自告奮勇,坐進吊籃,降落地面。等吊籃一落地,胡海青立刻跨出吊籃,急忙跑向坐在地上的孕婦,山中氣温低,風速大,胡海清先脱下外套蓋在孕婦身上,然後俯身小心翼翼地抱起孕婦向吊籃走去,吊籃緩緩升起,一根繩索牽起了兩個生命。領航員楊軍和隨行的縣醫院醫生一起將孕婦拉進了機艙。
眼看孕婦獲救,胡海青立刻跑到彝族老爺爺倪明清身前,爺爺已86歲高齡,腿部受傷,加上醫治不及時和營養不良,老人的身體非常虛弱。胡海青抱起爺爺大步向飛機走去,邊走邊安慰説:“爺爺不要怕,解放軍來了,您和孫子都會沒事的。”一旁的孫子倪雄早已激動地泣不成聲。
爺爺躺進吊籃後雙眼緊閉,嘴唇不停顫抖。胡海清看出了他的不安,俯在爺爺耳邊向他説道:“爺爺相信我們,在吊籃裏躺好,抓好欄杆,我們一定將您安全送到救援點。”邊説邊整理爺爺的衣服,將爺爺全身蓋緊。放心不下的他決定再吊一根繩索,與爺爺一起上去,空中的他一手扶着吊籃不讓其隨風晃動,一手按住保險,配合飛行員將爺爺拉上了飛機。
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採取吊籃的方式營救受困羣眾。
“謝謝你們,解放軍同志,只要有你們在,我就放心!”年近60的阿婆在震後左臂受傷,因行動不便一直不敢上吊籃,在飛機下方看見胡海清接連好幾次陪同村民上飛機後,心中的顧慮被徹底打消,阿婆上飛機後,眼中滿含淚水的向機組成員表示感謝。
機艙內,村民們都是第一次坐直升機,難免有些緊張。“阿杰咯,阿杰咯。”領航員楊軍用從民族歌曲中學到的歌詞一遍遍地安慰着彝族同胞。
中午11時45分,機組順利返航,受災孕婦被立即送往縣醫院進行治療。飛機加油間隙,彝族同胞紛紛跑來向機組成員表達感激。領航員楊軍向記者講道:“在柏秧坪村的營救多虧了老鄉們!我們的飛機剛抵達柏秧坪村在上空盤旋尋找降落點時,是莊稼地主人拿着鐮刀帶着村民把玉米一刀刀砍倒,這才有了能降落的地方。”
話音剛落,油已加滿,機組成員立刻轉身向飛機跑去,馬不停蹄地開始下一場救援。
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出動直升機轉移受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