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句現實的話:“錢是人之膽"!之所以不捨得花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褲兜裏沒錢。那為什麼會是人到中年才會開始不捨得花錢呢?幾個原因:
一是成熟:除少數天才之外,大部分人都要有相應的經歷才會變得成熟,十幾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很多也是褲兜比臉乾淨,為什麼依然捨得花錢呢?因為他們的思想還相對幼稚,沒有為以後考慮過,在他們的理念裏,崇尚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甚至是今朝無酒借錢醉,各類網貸與信用卡的主要消費人羣恰恰也是年輕人。
二是生活壓力:年紀輕,尚未結婚,父母健在,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所以花錢大手大腳,可以理解。但是人到中年,你已經不是可以率性而為的人了,上有老、下有小,整個家庭的壓力都在你身上,壓力之下只要尚有點責任心的,那麼就不可能率性而為,所以在手中無糧的情況下,那麼節流就是一種應對措施,所以越到中年越摳,可以理解。
三是遠慮:其實遠慮也是成熟的一種表現,現實中有的中年人其實收入尚可以,但是依舊不捨得花錢,主要原因還在遠慮,遠看着貨幣貶值,而物價一天天不斷的上漲,而隨着步入中年,身體健康每兄前下,養老這個大問題就擺在了很多中年人的面前,為了確保以後有個美好的晚年,所以即使目前收入尚可,很多中年人也不會亂花錢。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雖然事業穩定,但支出增加,理智消費也印證了四十不惑。
大學剛畢業,生活底子薄,但追逐時尚,喜歡個性。那時有了工資收入,就喜歡買買買,由低端產品逐步想高端產品過渡,生活的肆意且瀟灑。
結婚生子後,有老人幫助照顧孩子,自己精力充沛,覺得生活全是陽光,喜歡漂亮的衣服,時尚的擺設,買房子、買車子,日子總在月光中快樂着。
孩子上小學後,開始接觸各種興趣班學習,課外學習支出明顯增加,工資卻沒有多少提高。看看家裏,衣物太多,雜物太亂,於是生活開始做減法。衣服不追求時尚,開始喜歡簡約;物品不要求太多,實用健康就好。
真正開始改變生活觀念的大事是,老人突然生病住院,鈔票在醫院就像隨手扔掉的紙巾,扭了一下鼻涕就沒了。這時,我開始意識到:假如我老了,沒有一定的積蓄,該怎麼辦?
四十以後,不再買買買、也不喜歡逛逛逛,讀一本《斷舍離》會有許多共鳴,吃乾淨碗裏的飯粒成為自覺行為。和每小時200元的補課費相比,和老人每月固定的買藥支出相比,節約似乎沒有什麼意義,但不知不覺間,節約已經成為自覺。
總結
俗話説:“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一切歸結到底,還是資金不夠多,只要有足夠的資金,沒有人願意委屈自己,過着精打細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