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
武漢市民發現
和野生江豚“見面”的
機會變多了
近年來
在湖北、湖南、安徽、
江蘇等沿江多地
一批珍稀、瀕危物種
受到嚴格保護
有的種羣數量下降趨勢
得到初步遏制
有的種羣數量逐漸增加
還有一些“新朋友”
來到武漢、長江沿線
我們的長江
正變得越來越有活力
01
—— 長江江豚 ——
2020年8月以來
武漢市民7次
在長江武漢段看到了江豚
2020年下半年
武漢制定了船舶限速等
10條硬措施推動江豚“回家”
江豚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説
2020年10月下旬以來
他們在長江武漢段
開展長江江豚科學考察
結果顯示
武漢白沙洲正形成
穩定的長江江豚羣體棲息水域
02
—— 赭紅尾鴝[qú] ——
頭、頸等呈黑色
腰和尾上覆羽等呈慄棕色
中央尾羽呈褐色
2020年4月4日
一隻可愛的赭紅尾鴝
在漢口江灘三期被拍攝到
2020年
武漢發現了7種鳥類新記錄
其中就包括赭紅尾鴝
這些闖入鳥友鏡頭的鳥類“新客”
使得武漢鳥類記錄達到421種
03
—— 野生大鯢 ——
珍稀兩棲動物大鯢
又名“娃娃魚”
是幾乎與恐龍同時代的
珍貴“活化石”
它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
水質要好,温度也要適度
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是它們的“樂園”之一
在2017年中央環保督查發現
小水電站對當地環境影響巨大
危及大鯢生存
為保護大鯢生長繁育環境
張家界整改水電站86座
大鯢活動通道順暢了
食物豐富了
據最新監測
大鯢保護區內野生大鯢超過2萬尾
是低谷時10多倍
04
—— 達氏鰉 ——
達氏鰉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是中國淡水魚類中體重最大的魚類
2010年被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極危名單
2020年
在長江南京段2個點位
發現了達氏鰉
05
—— 麋鹿 ——
麋鹿原產於中國黃河中下游
和長江中下游温暖濕潤地帶
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因犄角像鹿,頭臉像馬
蹄子像牛,尾巴像驢
因此又稱“四不像”
據《人民日報》2020年11月報道
麋鹿種羣數量已突破8000只
2015年
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
自然保護區內的
麋鹿還只有113頭
幾年發展下來
2021年初已有210多頭
近5年
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麋鹿
一直以年均17頭左右的數量在增加
06
—— 揚子鱷 ——
揚子鱷是特產於
我國南方長江流域的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根據最新一次的
科學考察數據顯示
揚子鱷野生種羣數量
已從最低谷時的約120條
上升到目前的約200條
今年5月
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將有530條人工繁育的
揚子鱷重返自然
這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揚子鱷年度野外放歸
07
—— 中華鱘 ——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脊椎動物之一
距今已有1.4億年曆史
是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保護物種
被稱為“活化石”
4月10日上午
湖北宜昌10000尾子二代中華鱘
放歸長江
總重量13000多公斤
這是長江三峽集團實施的
第64次中華鱘放流
累計已向長江放流中華鱘
超過504萬尾
這為保護長江
和促進中華鱘自然種羣恢復
創造了有利條件
08
—— 巴東木蓮 ——
巴東木蓮
木蘭科木蓮屬常綠喬木
樹形優美,花大而芳香
是珍貴的園林綠化樹種
是中國特有樹種
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樹種
今年年初
三峽植物園的科技人員
將精心栽培的巴東木蓮
進行野外迴歸栽植
巴東木蓮野外迴歸數量
突破2000株
除了巴東木蓮
還開展了疏花水柏枝、紅豆樹等
珍稀瀕危植物的繁育試驗
和迴歸試驗
這些變化都發生在
長江大保護
及長江十年禁漁計劃的
大背景下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江豚踴躍、水鳥翩飛
這些朋友的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