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陳思佳】7月4日,美國總統拜登將要迎來他任期內第二個美國獨立日。根據白宮發佈的行程安排,拜登將於當地時間4日下午在白宮發表講話,以紀念這個對美國意義非凡的日子。但與一年前相比,拜登現在的日子卻不太好過。
在去年的獨立日演講中,拜登曾信誓旦旦地宣稱,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擺脱新冠疫情,從黑暗中走出”,彷彿當時的美國就要走向“光明的未來”。
但僅僅一年時間,一系列錯誤決策和挑戰就徹底推翻了這些説辭。“從一個獨立日走向下一個,拜登急劇下滑。”美聯社3日以此為題發文稱,諸多國內外問題和衝突讓拜登更加“焦頭爛額”,美國民眾的失望情緒還加劇了拜登政府輸掉中期選舉的風險。
美聯社:從一個獨立日走向下一個,拜登急劇下滑
面對此情此景,有學者聯想起了前總統小布什臭名昭著的“任務完成”演講。2003年,在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幾周之後,時任總統小布什斷然宣佈“行動結束”。但此後數年間,美國深陷伊拉克戰爭的泥潭,為錯誤的判斷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美國曆史學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認為,拜登去年的演講無疑是步了小布什的後塵,他想要早早地向民眾傳達好消息卻沒能在實際行動中取得成功。
然而,這個比喻顯然引起了白宮的不快,白宮官員拒絕將兩者相提並論。
另一位研究總統的美國曆史學家林賽·切爾文斯基直言,美國民眾對拜登政府的表現“很不滿意”,在極化的美國政治背景下,拜登想挽回局面,難如登天。
任內第二個獨立日,拜登政府“焦頭爛額”
去年7月4日,拜登在白宮門外舉行了一場千人派對,約1000名工作人員和軍人及其家屬在廣場上聚餐、觀看煙花。在這場美國獨立日演講中,拜登宣稱美國已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擺脱新冠疫情”,“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正在大幅下降”。
美聯社稱,在當時,這場“陽光明媚”的演講似乎標誌着拜登的任期正走向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似乎就要奔向美國“疫情逐步消退、經濟蓬勃發展、通脹保持合理水平、公眾高度支持總統”的未來。
2021年7月4日,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講慶祝美國獨立日 圖自澎湃影像
但在隨後的一年裏,這些預想就被迅速、徹底地打破。這場演講過去幾個月後,奧密克戎毒株在美國迅速蔓延,成千上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新冠累計死亡病例數也在一年時間裏從60萬上升至100萬。
隨着任期內第二個美國獨立日到來,拜登在美國政界的處境反而變得更加艱難。新冠疫情反覆、混亂不堪的阿富汗撤軍、飆升的通貨膨脹、俄烏衝突……這一系列錯誤決策和挑戰,已經讓拜登政府走到了中期選舉失敗的邊緣。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拜登在國內要面對的問題可謂堆積如山。例如美國最高法院6月推翻對“羅訴韋德案”的裁決,就在美國國內引發關於墮胎權問題的爭議。拜登政府已經表態支持修改國會參議院的“冗長議事”制度,試圖促進美國國會通過投票將該案寫入法律。
然而,他的提議遭到了兩名民主黨參議員的反對,這意味修改參議院規則的提案從一開始就遭遇了重大障礙,很可能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
“羅訴韋德案”被推翻後,美國多地爆發抗議活動 圖自《衞報》
日益嚴峻的通脹和能源危機也直接影響美國民眾的生活。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美國5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8.6%,漲幅創1981年12月以來的最大值。與此同時,由於美聯儲試圖通過推高利率來遏制通脹,美國經濟還面臨衰退的風險。
在國際上,拜登同樣面臨諸多棘手的政治問題。拜登將於7月訪問中東,計劃與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會面。然而,由於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一案,拜登在競選總統時曾指責沙特為“賤民國家”(pariah),拜登政府與沙特的關係也頗為冷淡。
儘管拜登迫切希望解決美國油價飆升的問題,但他也只能謹慎地維持自己的立場。《華爾街日報》稱,拜登6月30日曾表示,他不會直接要求沙特增產石油,而是會對該地區的生產商“發出更廣泛的呼籲”。
俄烏衝突也是拜登需要處理的一道難題。報道稱,美國的歐洲盟友在新的對俄製裁措施方面依然存在分歧,由於美國“懲罰”莫斯科的“即時可用選項”已經基本耗盡,現在剩下的只有各種更加複雜的替代方案。
一系列的失敗正讓拜登的支持率持續走低。
美聯社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的一項聯合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目前維持在39%的水平,這幾乎是其任內最低水平,較去年的59%大幅下滑。只有14%的受訪者認為,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正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
歷史學家:拜登正在步小布什後塵
美國曆史學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認為,拜登去年在美國獨立日發表的演講,其實和前總統小布什在伊拉克戰爭期間臭名昭著的“任務完成”演講非常相似,“他試圖傳達好消息,但他們根本沒有成功。於是突然之間,拜登失去了人們的善意。”
2003年5月,在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六週之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在一艘航空母艦上發表演講,宣稱“美國在伊拉克的主要戰鬥行動已經結束”,當時他的身後還掛着一面寫有“任務完成”字樣的旗幟。
白宮後來改口説,這面旗幟其實指的是航母的船員們完成一項為期10個月的任務。但美聯社稱,由於美國後來在伊拉克陷入戰爭泥潭,這面“任務完成”的旗幟依然成為了美國在漫長且代價高昂的衝突中做出誤判的象徵,小布什也因此遭受美國國內的嚴厲批評。
資料圖:2003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宣佈“美國在伊拉克的主要戰鬥行動結束”
布林克利的比喻顯然讓拜登政府不太高興,白宮官員拒絕將兩者相提並論,並試圖為拜登的政策辯護。白宮副新聞秘書克里斯·米格爾(Chris Meagher)聲稱,美國新冠疫情造成的新增死亡人數現在已經達到“歷史新低”,減少了對美國民眾工作和學習的影響。
“對抗通脹和降低物價是總統的首要經濟任務,他專注於確保經濟穩定併為美國民眾服務。”米格爾稱,“我們處於從歷史性的就業復甦過渡到穩定增長的有利地位,由於我們為控制疫情所做的工作,新冠疫情已不再是長期以來具有破壞性的因素。”
遏制新冠疫情是拜登的主要競選承諾之一。美聯社指出,儘管拜登自上任以來就保持着“謹慎的措辭”,但他依然過早地宣佈了“抗疫勝利”。如今,美國新冠疫情累計確診病例已達到8784萬例,累計死亡突破101.7萬例。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邁克爾·奧斯特霍爾姆(Michael Osterholm)表示,他覺得拜登政府並沒有注意自己的警告,“每個人都想相信一切已經結束,卻沒有完全理解或意識到變異病毒的潛力。”
這位曾擔任過拜登顧問的傳染病專家坦言,他現在也説不準未來疫情會如何發展,“我也想要答案。但我不知道變異病毒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我不知道人類的免疫力會變成什麼樣。”
美聯社認為,拜登早期減少承諾數量、儘可能履行承諾的戰略,是重建公眾對美國政府信任戰略的一部分,但新冠疫情捲土重來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削弱了民眾的信任,進一步打擊了人們對拜登工作表現的信心。而重建這種信心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美國還面臨其他無法控制的挑戰。
“我們希望總統非常強大,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但這是完全不切實際的期望。”研究總統的美國曆史學家林賽·切爾文斯基(Lindsay Chervinsky)評價説,今天美國政治已經陷入嚴重的兩極分化,而這可能讓拜登更難挽回自己的失敗。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