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脱貧攻堅的生動寫照 《人民的小康》熱播
光明日報北京8月6日電(記者牛夢笛)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承製的五集專題片《人民的小康》8月2日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後,獲得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截至8月6日,節目主話題“人民的小康”閲讀量達2.6億,討論量23.6萬。
《人民的小康》由《一諾千鈞》《脱貧攻堅》《民生福祉》《美好生活》《關鍵一步》五個篇章組成,通過對歷史進程的追根溯源,典型案例的生動表述,以對照呈現的形象手法,深刻闡釋了人民的小康“是什麼、為什麼”的豐富內涵。該片以思想引領為主線,以具體事例為主體,以普通人物為主角,聚焦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典型地區、典型故事,以小見大,充分體現了思想性和生動性的有機統一。
看了《人民的小康》已經播出的部分之後,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姜飛説:“《人民的小康》以影像的方式生動再現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辛歷程,在時間順序的發展邏輯之上建立了條理清晰、準確凝練的敍事結構,深刻闡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於人民生活、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以人民發展小康、小康造福人民的緊密關聯傳達了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建設理念,凸顯小康建設中的‘人民性’。”
“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100%建制村實現直接通郵”……這些具體細節讓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傳媒系主任楊乘虎印象深刻,他説:“對細節的展現,讓全面小康的抽象概念具象化,更富真實感。這部專題片通過先進的影像技術,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百姓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吳鼎銘説:“《人民的小康》從縱向的歷史追問,到橫向的現實展示,生動詮釋了‘小康’的深刻內涵,讓‘小康’這樣一個宏觀、抽象的概念得以具象化、影像化和可視化。觀眾可以從節目中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小康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穩紮穩打、不懈奮鬥出來的。”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看來,《人民的小康》延續了政論片的風格,全面充分地闡述了黨的扶貧政策,並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故事展示出小康建設的成就。“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政論方式,讓該片成為當代中國脱貧攻堅的生動寫照和影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