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現代“諸葛亮”觀天測雨為施工預警,1小時內毫米級降雨量都可“算”出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綜合

前幾天,武漢某高層樓宇建設工地上,工程部負責人王工輕鬆地哼唱着歌。當日下午,陽光突然躲進雲層,臨江的工地上突然颳起了風,但1小時前,工人們就停止了玻璃幕牆的吊裝。原來,背後有“高人”指點。

“我們幹工程的人,要看天吃飯。”王工介紹,風雪雷暴不僅對施工人員安全有威脅,還會影響工效,如大風天會造成塔吊出軌、鋼筋頭焊接不牢,雨天澆築混凝土可能遭到沖刷,遺留了施工縫後會影響質量,温度太高容易影響建築材料強度變形等,但櫛風沐雨又是常事,否則就會耽誤工期。

4月19日,武漢象輯科技技術人員在討論氣象雲的變化。記者胡鼕鼕 攝

觀天“測”雨,可不是建築行業的強項,全靠工地駐着個現代版“諸葛先生”。總部位於武漢的國內商業氣象服務領域領軍企業象輯科技與這家企業合作,將自研的施工氣象風險管控平台,引入其在漢項目工地。

“全球海量的氣象實況監測、數值模式、衞星遙感等數據——這其中有很多數據,伴隨氣象數據開放,發燒友也能獲取,而專業人士與發燒友的區別是:讓這些雲圖、數字產生價值。”象輯科技行政副總裁吳傑介紹,為了給有氣象需求的用户提供標準化產品,象輯的工程師個個都是跨界學習高手。

比如開發陸上施工氣象產品的負責人林利斌,他本人是大氣科學專業畢業,但團隊吸納了土建、大數據、軟件信息等專業背景的碩博士人才,一頭扎進工地,什麼階段基坑開挖、鋼筋工程、混凝土澆築……甚至包括降雨量多少會影響混凝土澆築配合比、什麼情況下會引起含水率超限等,都通過查閲施工標準甚至請教老師傅等,並結合施工方要求,變成大數據算法,“我們稱之為‘氣象條件影響量化分析’,讓工序更加可控”。

吳傑介紹,這套施工氣象平台集合氣象數據、施工工序特點等信息,最終為施工單位提供未來2小時逐分鐘、未來24小時逐小時和未來7天逐天的氣象預報數據,同時支持根據項目需求自定義温度、風速、降水等多種要素的預警預報,同時可通過微信小程序報送給工地管理方的手機上。(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相關閲讀:

根據天氣趨勢預測未來咖啡銷量,專精特新“小巨人”搶灘氣象服務3000億元市場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