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法定假期的最後一天啦,新的一年,各位也想着新年新計劃,又要開始列各種目標了吧?且不管這些計劃到最後能不能實現,有方向總是好的。
言歸正傳,我們今天不聊別的,就想説説今年可能會搞“大事情”的一些車企,以及一些新車。
2014-2018年,這四年是國內SUV的井噴期,可以這麼説:但凡是個車企,造個SUV,配置和價格搞到位,設計有新意的,那就是能賣。但之後幾年,隨着市場成熟和消費者認知的升級,有不少車企露了底。到了2021年,國內對於車企退市變賣轉型什麼的已經不意外。
但有一些車企從年末的規劃來看,的確會讓人“眼前一亮”,它們有的沉淪過,有的四平八穩,有的氣勢恢宏,而但在2022年,它們都可能會大秀一場。
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你是不是首先想到的是,買了以後不用扣標的寶馬?但除了這些本就熱門的車企變局外,還有一位希望藉此求變,而且這樣的變局對它更為緊迫,先改名,再改變當下的一切,以期東山再起。
——2021年全球銷量第三的起亞,國內是得調整下
相較某些“評論區沒輸過,銷量沒贏過”的車企而言,起亞在國內一直都是蓄勢待發的感覺,2021年全年銷售16.34萬輛,也還算可圈可點。
再根據官方數據來看,起亞國內總銷量有一定下滑,但成交單價是上升的。這也和目前起亞國內的產品線有關。在今年四月的北京車展上,起亞國內新公司名和新戰略規劃都將正式公佈。
起亞在2022在國內要大力做三件事:
1.逐步停止低端車型銷售,以全球車型為主
2.換新標後,重新梳理國內經銷商模式和形象
3.加速產品高端化和新能源形象
上市不久的智跑Ace和嘉華,都是起亞重塑消費羣體,進入更高價位區間的首批產品。其中,嘉華的官方售價區間為28.89萬~33.99萬元。
再到去年廣州車展展示的EV6,近期也上市了,海外售價約合21萬人民幣起,直接對標Model 3,往前推幾年都不敢信這是起亞會幹的事。
還有一點,和其它合資品牌強調更中國、更本土化,甚至是打造本土化車型的做法不同,起亞多次的表態始終是“全球化”,並且説“要把全球銷量最好的高品質車型引入中國”,“全球技術,中國製造”才是新方向。
起亞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混合動力、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等四大技術領域的汽車品牌,技術底藴遠比我們想的要強大。
官方消息是:2022年,起亞在國內投放的產品為新一代KX5,新一代K3,KX3,純電車EV6。確實對於新時代汽車消費而言,要的不是單純的便宜,而是在高性價比之餘如何保持其獨特的調性。
放在起亞上就是:價格可以和同級看齊,但你得有些不一樣的地方讓我想買,這裏的“不一樣”可以是產品,也可以是服務。
重啓的起亞不再是單純講究性價比,而是要轉向質價比,2021年推出的新車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要進來的全球車型,以及全面調整的售後服務措施,可能每一筆都是新驚喜。
教授不止一次聽到過車企做營銷時的抱怨:如何證明我們的三大件是靠譜的?讓大V試駕、用嚴苛測試證明、優質供應商背書?
通過不斷摸索發現效果都不大,最終迴歸到初始的消費需求上,那就是:設計出彩,出彩到一眼定情,甘當自來水那種。
長安CS75賣了這麼多年,教授在撰寫其文案時,用得最多的還是那句“常年自主SUV月銷量前三”,但自從有了UNI系列後,那能説的就太多了,唯物的,賽博的,走心的......看哪都有切入點。
長安UNI-V,簡單一句:“20萬以內的這個價位區間,光外形,就是無敵。”沒毛病,因為其他產品確實沒有這種設計,在自主運動轎車內卷化這事上,UNI-V立了大功。
好看就會想了解更多,之後的,藍鯨1.5T/2.0T,2750mm軸距,電動可調尾翼,智能網聯.......嗯,這車能處!
長安產品力在自主品牌中第一梯隊,但在UNI系列問世前,它的話題性到不了第一梯隊。現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一款車生來就是“Dream Car”。
搭載藍鯨NE發動機的長安車型2021年銷量突破百萬輛,靠譜的三大件+UNI系列提升品牌影響力,才能讓長安在2022年走的更穩。
現在標榜運動的車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流派,一是“表裏如一”派,不僅設計上很年輕化,動力和操控也能給你帶來激情;
二是“表裏不一”派,雖然設計上很動感,但是開起來跟一台舒適的家用車沒啥區別,自然也就談不上激情。
而UNI系列,尤其是UNI-T和UNI-V這兩款車型,就真真是表裏如一。看着爽,開着還爽的車,年輕誰不愛?長安算是把這事真的玩開了。
教授人在廣州,在廣汽新能源改名為廣汽埃安之前,對於滿大街出租車的GE3,在三菱傳祺店裏都有賣的GS4 PHEV,還是有想過:這就是來湊積分好賣燃油車的吧?以這樣的產品,很難説在新能源競爭中出彩。
2017年廣汽新能源改名為廣汽埃安後,接下來的事情就開始看不懂,Aion S銷量增長迅速,Aion Y在純電小SUV做的很有想法,Aion LX 1000km續航,可以説:廣汽埃安是傳統車企中最有新勢力味,新勢力中最傳統的那個。
廣汽埃安具備國企的背景使其不像其它造車新勢力要面臨資金壓力問題,話題度天然也更低。實際上它的銷量一點不低,可以説它的Aion S市場從網約車起步,但在2021年的Aion S Plus和Aion Y已經完全擁抱了私人市場,2021全年12萬+的銷量也能證明這一點。
從教授經常接觸的廣汽埃安營銷來看,作為傳統車企背景,它們真的把“年輕化”這事玩明白。
AION Y的一些配置明顯新勢力流派,全品牌和年輕人消費觀深度綁定的方案又層出不窮,埃安在營銷上幾乎動用了所有你能想到的出圈玩法。
要營銷,它有;要技術,它有GEP平台,彈匣電池,ADiGO自動駕駛系統;要產品,它有Aion LX Plus兩擋雙電機“四合一”集成電驅,實現2.9s百公里加速。
傳統車企背景在短短几年內把事情做的這麼極致的,廣汽埃安必須榜上有名了。
所以在2022年,廣汽埃安肯定會有更大的動作,畢竟它現在不僅面臨着傳統車企的眾多對手,更大的壓力還在於不斷推陳出新的新勢力車企。
拋開技術營銷,理想ONE成功的最大原因在於:沒有實際性競爭對手。理想ONE吃了市場的空白(中大型增程式SUV),最接近的比亞迪DM-i目前做的尺寸還不夠大,定位升級還需時間。
理想ONE在2021年着實爆火了一把,當你以為理想會借勢推出更走量更便宜的新車時,理想偏不!新車只會更大。
目前的消息是,理想第二款車(X01)整車尺寸5200/1998/1800mm,軸距3100mm。尺寸參照物為寶馬X7 ,動力為1.5T四缸增程混動,WLTC里程800Km,自動駕駛系統會引入激光雷達。
新車會以新平台打造,並對未來理想車型發展定下平台基調。
最好的競爭就是沒有對手,理想ONE真的很明白這點,第二款車尺寸更大,配置科技點滿,如果再給出一個有競爭力的售價,繼續熱銷並不難。
大家庭用車就是要大空間,上下車方便,而MPV目前又不太符合國人審美;家庭用車一般一天不會超過100km,這個區間理想可以純電0油耗,發動機短板也就沒了;
偶爾長途自駕,比燃油車省油,且沒有純電的里程焦慮,底盤高爛路也還行。外放電實用,語音控制、按摩、大屏那些東西也都有,新勢力所強調的進階科技不差,外觀方正大氣,關鍵同級一對比還不算貴。
——不僅理想ONE,第二款車也是這個道理
李想不愧是汽車媒體出身,對國內消費需求拿捏的很準。也不知道為什麼,諸多大車企這麼多年還沒有一個新勢力想的明白。
理想的2022年,除了第二款車以外,更看之後的平台化故事講的好不好,以及新的1.5T增程技術能否突破。需求找準後接下來就是產品。
你説有大動作的不是還有小鵬蔚來嗎?小鵬全新旗艦SUV--G9,蔚來走量的ET5都在路上,為啥單拎理想來説?
嗨,你去看看銷量榜,賣30萬+的國產SUV,單月銷量連續破萬的還能有誰?理想ONE這麼成功,沒理由不期待更高價位的理想X01啊!就是想看看這款更大更貴的車能不能在40萬+級別裏繼續稱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