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巴巴多斯與英國“和平分手”成立共和國,或將引起“多米諾效應”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綜合

▲ 11月30日,桑德拉·梅森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宣誓就職。

據當地媒體報道,東加勒比海島國巴巴多斯於當地時間11月30日正式脱離英聯邦成為共和國,此前擔任巴巴多斯總督的桑德拉·梅森宣誓就任該國首任總統,取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成為新的國家元首。

巴巴多斯政府發佈的聲明顯示,成立共和國並非新近提案,而是一項“多方參與、公開商討已久的事務”。

巴巴多斯政府在一份聲明中稱,梅森獲得任命是該國“通往共和之路”上的一塊里程碑。就職儀式上,梅森發言説:“我們的人民就是巴巴多斯,我們是國家和彼此的守護者,將會創造共和國的未來。”此外,總理莫利特和巴巴多斯籍流行歌手蕾哈娜還被宣佈為“國家英雄”。

巴巴多斯選擇在11月30日宣佈成為共和國,是因為這天正是該國獨立55週年紀念日。1966年11月30日,巴巴多斯宣告獨立,但仍作為英聯邦成員,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這個地處加勒比海東部的島國面積約430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萬,在國際舞台上鮮少受到關注,被認為是英國“最古老的殖民地”。倫敦國王學院帝國與全球歷史教授理查德·德雷頓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指出,距離第一艘英國船隻抵達巴巴多斯已有近400年,該島從1627年設立總督管轄到1966年宣佈獨立,“一直由英王統治”。

德雷頓還認為,巴巴多斯脱離英國君主制可能會在更大範圍內引起“多米諾效應”。他表示,在這樣一場“友好的分手”之後,“我可以想象,這個問題將在牙買加國內,以及加勒比其他地方引起激烈辯論。”隨着兩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國家實力的下降和全球獨立運動的興起,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走向了共和道路。有觀點認為,這一趨勢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退位後將更加強烈。曾任巴巴多斯駐英國高級專員的蓋伊·休伊特認為,“如果現在放棄君主制,會有人顧及女王的尊嚴。但一旦王位交替,人們就會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

▲ 11月30日,桑德拉·梅森(右二)和英國王儲查爾斯(右一)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出席儀式。

當然,在成立共和國這件事上,巴巴多斯還是充分尊重了“老東家”的面子:總理莫特利特別邀請英國王儲查爾斯前往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出席慶祝活動。查爾斯王儲在現場表示,巴巴多斯人民以非凡的毅力從“奴隸制暴行”中創造了通往未來的路,共和國的成立創造了一個新的開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首相約翰遜均致函對共和國成立表示了祝賀。這一做法具有豐富的政治意義,充分體現英國王室並不反對巴方決定,甚至支持政權過渡。

幾百年間,巴巴多斯始終是重要的產糖殖民地。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通過三角貿易向巴巴多斯運送大量黑人奴隸作為製糖勞工。獨立後,巴巴多斯在發展傳統農業的基礎上逐漸拓展經濟領域,特別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經濟多元化政策鼓勵下,輕工製造業、信息服務業、離岸金融業均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此外,巴巴多斯近年來對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也使得該國旅遊業成為國家支柱產業,這個充滿熱帶風情的加勒比島國一直是歐美遊客的度假勝地。

然而作為支柱的旅遊產業在疫情期間恰恰成為了巴巴多斯的經濟“短板”。2020年巴巴多斯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上一年下降11.6%,失業率增長14.9%。有英國媒體解讀稱,經濟頹勢很可能是巴巴多斯宣佈脱離女王管轄、成立共和國的真正原因,巴巴多斯欲借成立共和國“為政府增添政績”“轉移民眾注意力”。對此,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學教授辛西婭·巴羅-賈爾斯指出,成立共和國是巴巴多斯人民20多年來的願望,巴巴多斯的政治進程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走向共和是重要的一步。


  作者:張峻榕

  編輯:劉暢

責任編輯:宋琤

      圖片:新華社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