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3000名“地上摘星者”在這裏堅守
新華社重慶1月31日電 1月31日,我國天宮空間站上的航天員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除夕。與此同時,我國西南腹地上,一羣特別的“地上摘星者”們正堅守在一線生產崗位。
1月31日,在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人進行生產工作。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何波眯起眼睛,聚精會神地注視着操作屏幕,右手把控着面前的黑色手柄。眼前這座10餘米高的3萬噸模鍛水壓機猶如一隻巨型綠色青蛙,盤坐在廠房中央。隨着何波按下按鈕,這隻“巨型青蛙”落下重重的身軀,一塊重達幾百斤的鋁件被“按”入模具,迸出耀眼的火花。
“中國空間站、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飛船……它們所使用的鋁合金鍛件很多都經過這台機器的鍛壓。”何波指着他的“老夥計”説,“今天鍛造的鋁材也將運用於我國航空航天事業。”
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鎮的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研發生產高精尖鋁材的龍頭企業之一,先後為神舟系列飛船、嫦娥系列衞星、天宮系列目標飛行器、C919國產大飛機等國家重點工程提供了大量關鍵鋁材。
1月31日,在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人觀察鋁材吊運情況。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今年春節,西南鋁業公司約3000名一線工人奮戰在一線,這羣特別的“摘星者”保障着我國航空航天等重要戰略性項目的原材料供應。
“航天員在天上,我們在地下。”38歲的何波是西南鋁業公司鍛造廠模壓車間的一名鍛壓工,除夕一大早,他就來到車間,提前為春節期間的生產工作做好準備。這個春節,何波要完成多項鋁合金鍛件生產任務。
1月31日,在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人進行生產工作。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自何波參加工作以來,這台3萬噸模鍛水壓機就一直陪伴着他。“這台機器已經工作了51年。”一位工友告訴記者,“20世紀70年代,它是當時新中國工業領域的‘九大國寶’之一。”如今,這一“國寶”仍在鋁加工行業發揮着重要作用。
“我們和‘國寶’一起度過這個春節。”何波告訴記者,“想着這些鋁材能夠一起飛上太空,我覺得我們的堅守是值得的,我也有幸能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
1月31日,在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整理鋁材。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今年以來,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鋁材產量、服務國家戰略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4%、42%。
“鋁材市場需求日益旺盛,今年的生產經營任務非常繁重,預計年產量將同比增長20%。”西南鋁業公司黨委書記黎勇説,“今年春節,生產一線留崗率達到50%左右,主要生產線24小時滿負荷生產,全力服務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