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軍報】;
臨近新春,雪後初霽的清晨,陽光灑在91歲抗美援朝老兵薛振西家的院子裏,明媚温暖。
這是老兵期盼的好天氣。這一天,家住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孟店鄉喬莊村的薛振西,要前往韓集鎮王復娥村,與老戰友王金榮見面。
去年,滄州軍分區聯合有關單位,尋訪當地健在的106名抗美援朝老兵,攝製了“抗美援朝老兵尋訪錄”電視節目。節目播出後,一些老兵很想與老戰友見見面。
得知老兵的心願後,滄州軍分區、鹽山縣人武部聯合社會公益團體,決定先聯繫身體狀況較好、住所距離較近的王金榮與薛振西見面,並幫助他們和滄州市東光縣的老兵徐鳳田視頻連線。以這樣的方式,為老兵圓夢、給英雄拜年。
穿上綠軍裝,戴好軍功章,薛振西拄着枴杖緩步上了汽車。70餘年前,在長津湖戰役新興裏戰鬥中,他與戰友整夜潛伏在厚厚的雪地裏,10個腳趾因為凍傷全部變形,如今上了年紀,行動愈加不便。與戰友見面前一天,人武部工作人員再次詢問薛振西的身體情況,老兵堅持説:“身體不是問題,戰友一定要見!”
另一頭,老兵王金榮家裏喜慶熱鬧。擦玻璃、貼窗花、掛燈籠……人武部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一大早精心佈置,讓樸素的農家小院年味濃郁。
“老薛幾點到?”王金榮不時向窗外張望。從部隊復員後,他和薛振西很少碰面。十幾年前,他偶然去喬莊村趕集,才經人介紹,和這位當年一起參加抗美援朝的戰友見了面。一晃多年,年事漸高的他不是不想再見老戰友,但怕給子女添麻煩,始終沒有成行。
當薛振西剛一出現在視線中,王金榮立刻迎了上去。
他們相依而坐,回憶起戰鬥歲月。
“我當時在27軍81師243團3營7連。新興裏戰鬥時,天可真冷啊,鞋、襪子和腳凍在了一起……”抗美援朝戰爭中,薛振西被評定為三等甲級傷殘軍人。回國養傷時,得知前線需要,他不顧腳傷毅然再次出國作戰。
“我也在27軍,美軍把咱們的運輸線掐斷了,一人一天只能吃一個土豆,凍得像冰坨,啃不動……”王金榮也參加了新興裏戰鬥,在政治部擔任通信員。去年電影《長津湖》上映時,一輩子沒進過電影院的老人,特意讓孫子給他買了張票前去觀影。當“冰雕連”的鏡頭出現時,王金榮流淚了。他慢慢起身、舉起右手,向銀幕敬禮。現場觀眾被眼前的老兵深深打動,報以熱烈的掌聲。
兩位老兵説,當年滄州籍的許多戰士被編入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後改編為第27軍)。他們雖一起赴朝作戰,但因不在同一營連,彼此並不熟悉,回國之後也沒有聯繫方式。這一次,軍分區、人武部協調聯絡,兩位老兵才迎來今日重逢。
“咱們都是有福氣的人!”從“一個班1挺機槍”聊到“差點以為回不了祖國”,從艱苦歲月聊到幸福生活,薛振西和王金榮彷彿有説不完的話。
他們都出生於1931年9月,同年出國作戰,如今攜手走進新年。
鹽山縣人武部政工科負責人張志通介紹,去年攝製“抗美援朝老兵尋訪錄”電視節目時,工作人員特意為老兵拍攝了軍裝照,並結集成冊贈送給他們。薛振西和王金榮十分珍愛這份特殊的禮物,時常拿出來翻看,也由此得知在東光縣有一位名叫徐鳳田的戰友。“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還會安排更多的老英雄見面。”張志通説。
談話間,志願者撥通了徐鳳田老人的視頻通話。
“老戰友好啊!當年我也參加了新興裏戰鬥。”隔着屏幕,老兵們互致問候。儘管3位老人聽力都不太好,但不約而同抬手互敬軍禮。
“過了年我倆一起去東光!”薛振西和徐鳳田約定。
“老英雄,這是送給您的‘福’字,你們都是有福氣的人!”志願者拿出大紅“福”字,祝福老兵新春愉快。
“這次真高興!歡迎再來家裏玩,我這兒還有你的相片。”“好,好!”
一個真誠邀請,一個爽快答應。車窗邊,薛振西和王金榮相約再見。一旁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笑得比兩位老兵還要開心。
喜慶的春聯裝點着英雄的門楣,老戰友乘坐的汽車漸行漸遠,王金榮在家門口目送許久……
上圖:抗美援朝老兵薛振西(左二)和王金榮,通過視頻通話向老戰友徐鳳田敬禮。 黃子嶽攝
讓英雄成為最受尊崇的人
■徐 競
英雄守護萬家平安,萬家團圓不忘英雄。
虎年新春,本報推出《新春走軍營·給英雄拜年》系列報道。推出這一系列報道,目的是致敬英雄模範,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
英雄者,軍之劍,國之幹,民族之魂。“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湧現出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他們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馬毛姐、李延年等,就是這些英雄模範中的傑出代表。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精神座標。給英雄拜年,就是匯聚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傳播真善美,更好地讓我們在英雄精神的激勵下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
對英雄最大的關愛,就是讓英雄成為最受尊崇的人;對英雄最好的致敬,就是爭做英雄。廣大官兵要積極行動起來,向身邊的英雄模範、強軍先鋒、時代楷模致敬學習,學習他們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精神,牢記初心使命、永遠奮發奮進,爭做紅色傳人、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