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中,兩度強調要“推動特大城市瘦身健體”。然而當前,不少城市在發展理念上依然以大為榮,不但提出要建設新一線城市、躋身國家中心城市,並將人口規模突破千萬等列為重要指標。從國家層面及時提出“推動特大城市瘦身健體”,對防止城市“攤大餅”式無序擴張,提高城市發展質量,無疑具有重要導向意義。
城市發展理念是城市發展的方向標和指揮棒,有什麼樣的城市發展理念,就會形成什麼樣的城市發展邏輯,帶來什麼樣的城市發展面貌。過去,每當發展中遇到問題,超大城市習慣於通過突破規劃來尋找解決方案,城市上規模、鋪攤子,“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這種粗放發展的彎路,帶來了諸如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和房價高企的民生痛點,造成教育、醫療、養老等資源緊張,短期看可能城市GDP增速上去了,長遠看卻有損城市宜居度和競爭力,影響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特大城市瘦身健體、減量增效,突出了減量發展、綠色發展的內涵,體現的正是發展理念之變。城市的發展受自然環境和資源承載能力等因素制約,如果一味貪大求快,不僅會造成投入產出的不合理關係,而且可能導致不可彌補的生態問題,乃至進一步影響經濟和社會安全。特別是對於黃河流域的城市來説,強化生態環境、水資源約束和城鎮開發邊界管控,意義尤為重要。
從世界城市發展史來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發達國家就意識到城市規模擴張過快可能帶來的諸多問題,比如農田和生態空間被蠶食、能耗和碳排放上升、不同社會羣體居住空間分化加劇等。有鑑於此,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設定了增長邊界,並在實踐中形成了“緊湊城市”“精明增長”等城市發展理念,強調混合土地利用,鼓勵存量開發,以最低的公共成本投入創造最高的土地開發收益等。
推動特大城市瘦身健體,減量增效,就要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尊重歷史文化傳承,科學劃定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和城市開發邊界等,防止“攤大餅”式擴張,把有限的建設用地高效利用起來,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同時,統籌好空間、規模、產業的關係。結合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明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強化大城市與周邊中小城市、郊區新城等聯動發展,通過推進交通一體化,形成更緊密的產業聯繫,培育發展一批現代都市圈,最終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的城市發展更可持續、更宜居。(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祝 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