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是實施“乙類乙管”措施後的第一個春節,被疫情折磨三年的人們,迫不及待地衝出居住地的“牢籠”,奔向遠方,邁向自由的天空。
有關部門預計,春節期間,約有20.95億人次在中國的廣闊大地上流動。本人估計,其中相當大比例的是遊子返鄉探親,在老家過年。作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我,自然也不例外。
我的這次返鄉之旅,非常特別;與此同時,我的肉體和靈魂也經受了一次洗禮。
一、親情之旅:遠遠的守望也是最大的幸福
因為疫情原因,我已經三個春節沒能回家。父母都已年過七旬,且都有多種基礎病,父親近年還做了兩次大手術。我們姊妹三個都在外地工作,家中沒有子女在身邊照顧,父母相依為命,非常孤獨。特別是過年期間,街坊鄰居家熱熱鬧鬧,我家冷冷清清,兩位老人更是倍感淒涼。記得有個春節,父親居然病倒了。因此,這個春節,我無論如何也得回家陪伴。但是,沒想到這次回家卻一波三折。
先是接到老家一個朋友電話,聽説我已陽康但父母沒陽,竭力反對我回家。理由是:陽康之後,誰能擔保身上沒有病毒?萬一在路上再遭遇二次感染呢?雖然專家説沒事,但是現在各種説法滿天飛,誰能保證自己百分之百安全健康呢?再説了,我如果回家,能不能絕對做到閉門不出,不見任何外人呢?這些都可能給老人帶來傳染風險。一旦老人“中招”,誰能保證他們安然過關呢?因此,必須嚴防死守,做到萬無一失,否則遺憾終生。
朋友的話,具有底線思維,很有道理。回家過年和老人的安全健康相比,孰輕孰重,一目瞭然。因此,我向朋友道謝,決定不回家了。
沒想到,又一個朋友聽説我不回家的打算後,提出了他的擔憂:如果你不回家,確實杜絕了你給父母傳染病毒的可能;但是,你不能百分之百保證,你的父母就一定不被別人傳播病毒啊!如果他們一旦“中招”,病情嚴重,需要緊急搶救,你們子女都不在身邊,那又該如何是好?如果那時再急匆匆從外地回家,怕是太被動了啊!
這番話,具有紅線思維,也不無道理啊。但是,卻真的把我難住了:回家,怕傳染父母,成為千古罪人,造成終生遺憾;不回家,怕父母被人傳染,來不及急救,也是重大事故。我到底該咋辦呢?
此刻,我的腦中突然閃出一個念頭:如果我老家有一個獨立的居住場所,就可以兩全其美了:我只看望父母,不進門,也不共同生活,也就杜絕了傳染風險;我居住在離父母不遠的地方,雖然不能在身邊陪伴,父母也覺得欣慰、踏實;一旦有突發情況,我可以馬上應急。再一想,我在老家沒有房子啊,這可如何是好?
正在糾結之中,老家又一個朋友出現了。在得知我的情況後,覺得我的考慮很有道理。但是,他啓發我説,老家沒房子,難道你回去就沒地方居住嗎?再好好想想,説不定就有答案。
一聽此言,我不禁靈光一閃,計上心來。有個親戚在老家有一套閒置的房子,不正是我夢裏尋他千百度的所在麼?馬上聯繫,一切順利。於是,我就下定決心,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返鄉之路。
回到老家,先把年貨送到家門口,和父母遠遠地隔着口罩打招呼,就算回家“報到”了。和疫情三年來的慣例一樣,我每天都和父母視頻聊天一次,彙報一天的情況,交流一天的信息,也算是互報平安了。除夕時,因為父母年老體衰,無力張貼門神和春聯,我飛奔到家,在家門口張貼,也是全程無接觸。等到返京時,我第三次前往家門口,把父母給準備的家鄉特產和蔬菜美食帶上,依舊是保持距離,依然是隔着口罩對話,就告別返京了。
這次的春節旅行,我稱之為“返鄉不返家,探望不陪伴”,沒能在家待上一刻,沒能和父母吃上一頓飯,沒能在父母身邊陪伴聊天,真可謂“三過家門而不入”,算是和父母過了一個特殊的“團圓年”。
也許是老天庇護,也許是虛驚一場,我的父母至今還沒陽。沒能真正陪伴,當然是一種遺憾;而堅守了健康底線、守住了應急紅線,更是我們家的最大福分。在父母生命健康這一原則問題上,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否則一失萬無;寧可備而無用,不能用時不備。
二、感恩之旅:萬事不要等下次
在老家,由於家庭貧困,加上學路坎坷,曾經獲得過許許多多的人或多或少的幫助。有的是物質資助,有的是精神激勵,有的是提點指導,有的是平等善待……他們中,有的是恩人,有的是貴人,很多是多年沒見的故人。雖然離開老家30年,總有一些人在頭腦裏揮之不去。
由於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每次回鄉都匆匆忙忙,都累得精疲力盡,根本沒有時間去看望或答謝那些曾經給過我温暖和幫助的好人,特別是一些多年不見的故人,使得我心存愧疚。這次回鄉,看望了其中一部分人,算是圓了一點夢想。
我看望的第一位故人,是我的小學校長。他當年的嚴謹治學和熱切鼓勵,使得我擁有了燦爛的小學生活,激發了我努力求學的勇氣,增強了我學習的自信,為我的少年時期描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能把這種榮光持續下去,也許我的人生之路則更為通暢、平坦。因此,我倍加懷念我的小學時代,更感恩他的辛勤培養。
數十年過去了,當年英姿勃發的校長已經是將近七旬的老人,當年少不更事的我也已人過中年。師生相見,想説的話太多太多。雖然見面只有短短几個小時,但是也緩解了多年的想念之苦,也算滿足了我多年的夙願。當我邀請他參加小學同學聚會時,他非常激動,説是從來沒有參加過自己或學生的小學聚會,至今仍然為培養我這樣的好學生而驕傲,弄得我慚愧不已。
我看望的第二位故人,是我的高中數學老師。高三那年,是他的不離不棄,才使得數學瘸腿的我補上了短板;是他的熱情鼓勵,才使了我有了戰勝高考的鬥志和決心。大學期間,我曾多次到他家看望。大學畢業後,也曾經看望過他數次。前幾年,聽説他患了腦出血,做了兩次大手術,一直很擔心,想去看望一下,一直也沒能抽出空來。想給他打電話,據説他認不了人,通不了話。於是,這個春節,我下定決心要去看望他。哪知道,這次又沒看成。他的兒子説,這次疫情他老兩口都沒感染,一直在家嚴守死守,閉門謝客。雖然有點失望,但還是為他的沒陽感到高興。真心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我能有機會再去看望恩師。
我看望的第三位故人,是我祖父的一個學生。當年,剛正不阿的他,因為某領導故意拖欠我家活命錢而打抱不平,令我全家感動不已。在生活中,他也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而今,他從正科級幹部崗位上退休已經20年,我們幾乎20年沒有見面。年過八旬的他,吃穿不愁,兒女各得其所,朋友成羣,晚年生活充實而精彩。他性格温和,心態平和,心情舒暢,思路清晰,表達流暢,根本不像耄耋之年的老人。更沒想到的是,他與時俱進,追趕潮流,用手機、發微信、刷視頻樣樣在行。這次拜見,聊得非常愉快,我也收穫很多,感慨良久。當年,他的人品、能力讓我敬仰;而今,他的為人修養、處世態度,依然值得我學習!
我看望的第四位故人,是我一箇中學同學的父親。當年,因為和同學關係不錯,我經常和小夥伴到那個同學家裏玩。同學父親是鄉營業所主任,家庭條件不錯;他雖身處高位,對我等草根出生的窮孩子卻毫不鄙視,反而熱情備至,好生款待。現在看來,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事;對於他來説,可能也沒有放在心上。但是要知道,在那個物質極端匱乏的年代,對於一個窮學生來説,飽食甚至美食該是怎樣的剛需!能得到有身份的“公家人”的平等善待,該是讓人何等感動!雖然只是一飯之恩,但是卻是終生難忘。前幾年,聽説他患了重病在做透析。這個春節,下決心去看看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這次不幸感染新冠病毒,本來有着基礎病的他沒能渡過這一劫難!陰陽兩隔,留下終生遺憾!
通過對四位故人的探望,我得出一個體會:對那些有恩於我們的人或想看的故人,一定要及時看望,儘早表達;世事難料,有些人,再不看望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特別是對於人到中年的我來説,恩人、貴人大都到了花甲之年,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能看望就儘快落實,看一次就少一次,看一次也許是最後一次,再晚的話也許永遠都看不到了!
三、懷舊之旅:感情至上,相互成就
人到中年,容易懷舊。對於重情講義的我來説,非常思念過去的同學。想當初,我的那些穿開襠褲的小學同學,現在變成什麼模樣了?那些嬉笑打鬧的初中同學,現在在哪裏啊?那些共同面對高考壓力的高中同學,現在過得咋樣了?雖然數十年來每年都返鄉,雖然有些同學從未中斷過聯繫,但是,很多同學都漸漸失聯,都成了記憶中的名字。一路走來,一些同學因為遭遇疾病或突發事件而英年早逝,更讓人扼腕嘆息。而那些音信杳無的同學,誰知道他們是否平安無恙?同學一場,一生情誼。各奔東西,天各一方。終生不見,生死不明。怎能忍心,怎能心安?我恨不得能把過去的所有同班同學召集一下,點點名,查查數,看看哪些已經不在的,去墳頭看一眼,有後代的見一下,有需要的幫一下,也不枉大家同學一場;依然健在的同學,看看他們現在的模樣,瞭解一下分別後的經歷,問問他們現在的情況,也算是放心了,知足了。但是,由於時間久遠,加上人口流動,這個目標看起來又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這個春節,既然我不能陪伴二老和妻兒,乾脆來一場懷舊行動,能找到多少算多少吧!於是,我分別聯繫了一些小學同學、初中同學和高中同學,讓他們把能聯繫到的同班同學都約到一起,分別舉行了同學聚會。當年的姑娘小夥,變成了現在的中年大叔大媽,很多人幾乎變得面目皆非,需要自報家門。但是,一提起當年的糗事趣聞,大部分人卻都記憶猶新。不管大家現在的社會地位如何,經濟實力咋樣,既然我們曾經是同學,我們就是平等的小夥伴,我們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妄自菲薄,或者驕傲自大,那就説明他還沒活得通透。也許是因為人過中年的緣故,我們的同學見面,沒有人炫富擺闊,沒有人裝逼嘚瑟,只有久別重逢的喜悦,只有人到中年的滄桑!
同學,是我們青春的記憶;同學,是我們一生的夥伴。同學相處,應該感情至上。同學之間,相互幫助,責無旁貸。須知:成己達人,達人成己。唯利是圖,利盡人散!
四、暖心之旅:一天過了兩個年
在大別山區,過年是一個最崇高、最神聖的儀式。因此,團年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是一個家庭最重要最隆重的一次大餐,是新年前的重頭戲。一般來説,按照當地風俗,團年飯是不邀請家庭之外的人蔘加的;同時,人人都在自己家裏過年,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人也不會到別人家裏過年的。而這個春節,我在老家居然過了兩個年。
大年三十,家家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大吃美食,歡度新年。而我因為特殊原因,不能回家陪伴老人過年,也不好意思主動提出到任何人家裏過年,也就成為無家可歸的“孤家寡人”。
沒想到,大年那天,我卻接到了老家兩個朋友的盛情邀請,讓我受寵若驚。正好兩家的過年不在一個時段,一個在中午,一個在晚上,於是,我欣然前往。就這樣,我過了兩個飽含深情厚誼的年!
人的一生,也許不會在其他人家過一個年;而今年過年,我卻能在兩個家庭過兩個年。兩個年的背後,是最高的禮遇,温暖的慰藉,深厚的友情,幸福的感動!
五、自由之旅:重獲方懂珍惜
三年大疫,讓人身心疲憊。這次春節,正趕上防疫政策優化調整。雖然頭上還籠罩着疫情的霧霾,但是,失去自由的人們早就迫不及待地衝進商場、飯店、遊樂場、電影院,去追尋已經遠離多年的樂趣,以至於縣城鄉鎮的大小飯店賓館一度爆滿;大街上、道路上,到處是擁擠的車輛和洶湧的人流;空曠的原野和廣場上,不戴口罩的人們在盡情呼吸新鮮的空氣;春節前後,到處都是五彩絢爛的煙花美景和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從初一開始,拜年的隊伍成羣結隊,久違的煙火氣終於恢復,傳統的年味終於回來了!這個年,我的商城老鄉們算是基本恢復自由了!
仔細想想,疫情之前,這些都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平常生活。大疫三年,這些都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求。這正是:人人生而自由,人人習以為常;只有一朝失去,才知何等可貴;只有重新獲得,才能倍加珍惜!
六、思考之旅:吾心安處是吾鄉
平時,在充滿擁擠的生活裏,已經沒有多少靜心思考的空間。這次返鄉,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一個人獨自置身於斗室之中,內心已經完全安定下來,體會到“吾心安處是吾鄉”的心境,得以在平靜的心態下思考人生的活法,思索老家的含義,探索成功的標準,領悟世俗的冰冷。
比如,有同學説,當年因為父親在國營單位工作,家庭條件不錯,所以有依仗心理,想着畢業有後路,學習上自然有懈怠情緒,結果升學無望,單位也垮了,弄得一事無成,現在追悔不已。這是疏於學習、事業不成的深刻教訓。而今,時光不能倒流,只能寄託在下一代身上。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到“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改變人生”的道理。
再比如,有同學説,當年貪圖女友的美貌而忽視了對其人品的深度考察,雖然遭到母親的極力阻攔,但還是不顧一切地和她結婚。結婚後,她原形畢露,整天不務正業,不做家務,還辱罵老人,弄得家庭雞犬不寧,現在已經形同陌路。孩子已經十歲,成長面臨陰影。真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啊!這是擇偶不慎、婚姻不幸的惡果。婚姻不是兒戲,擇偶務必小心。一旦木已成舟,實在覆水難收。所謂“女人嫁錯毀一生,男人娶錯毀三代”大約就是這個道理吧。
還比如,有鄉親在外地工作,要麼官居高位,要麼實力不俗,要麼重權在握,不管熟悉不熟悉,也無論返鄉不返鄉,有些地方官員和富商大賈要麼高接遠迎,盛情款待;要麼屈身俯就,登門拜年,只為表達熱情,增進關係。温情脈脈的鄉情看起來是面子,背後是實力的對等、利益的交換。這是功利主義的寫照。其實,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做強自己的裏子,才能擁有所謂的面子;只要有了強大的裏子,何必在乎虛無的面子?
……
透過一個人,就可以看到一種人生;透過一件事,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見得多了,也就見識了社會;事經得多了,也就認識了世界。人和事都經歷多了,閲歷就會不斷增加,也就看得更加明白,活得更加通透了。
七、低調之旅:從斗酒拼酒到躲酒戒酒
以往回鄉,特別是年輕時候,性格外向張揚,一度激情澎湃、熱情洋溢、豪情滿懷,幾乎把認識的人都聯繫一遍,恨不得向全縣人民宣告自己返鄉的消息,恨不能和全縣人民交朋友,把家當旅館,拿父母當外人。那時,身體素質好,酒量大,底氣足,幾乎天天喝酒,頓頓暈乎。而隨着年紀的增大,身體指標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養生保健成為了剛性需求,由斗酒、拼酒變成了躲酒、戒酒;心態也漸漸出現了變化,認清了社交的本質,由主動社交、廣泛交往變成了壓縮圈子、精準交往,由迎合他人變成了遵從內心。因此,這次回鄉,是我30年來最低調的一次——除了見了幾場同學和為數不多的故人、親屬外,幾乎沒有主動聯繫其他人,把自己的社交範圍降到了最小!
人過中年,看透人生,迴歸本真,一切看淡。可能只有到這個時候才真正明白:身體是永遠的本錢,父母是最大的親人,工作是活命的飯碗,家庭是幸福的港灣,心情是健康的良藥!
2023年春節的返鄉之旅,是我人生歷程中最特殊的一次經歷。這是獨屬於中年人的旅程,更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作者 | 俊峯
審校 | 國寧
終審 | 宋廣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