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金鄉”

解讀 “金鄉”

關注:騰訊認證資訊平台,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裏!

解讀 “金鄉”

話説“金鄉”

文/餘作棟

温州蒼南縣金鄉城區,俗稱“城裏”。金鄉城原有城牆,現已廢,僅剩西北兩座城門。

“城裏”東西與南北各長一公里左右,除去東北面凹進去部分,實際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

城有護城河環繞,分成城裏城外。城內東北面與西南面各有一座小山,東北向曰獅山,西南叫球山。

在這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城裏”,住有約兩三萬人,講“城裏”話,屬語言孤島。

解讀 “金鄉”

十餘年之前,我與金鄉的接觸不多,甚至於幾乎就沒真正去過金鄉,當然除了不是很經常的路過。但對於金鄉,這個時稱“金鄉衞”的抗倭歷史名城,我確是從來心生敬畏。説起金鄉商貿,從湧泉寺的興衰、黃泥岙的石馬到石翁仲陪葬飾物及梅嶺的摩崖石刻,可知金鄉唐末至宋期間已商賈雲集,繁榮可究。

誠然,就金鄉的產業來説,獨具智慧的金鄉人曾經闖出不少“名堂”,金鄉徽章廠,同春酒無不印記着金鄉工商業的輝煌時代。如今,金鄉古城之內還有很多的老廠房,但想要做大做強,如果這些不乾膠產業、燙金、印刷包裝、商標文具廠還是受困於城內,無疑自斷出路。於是,改變,成了金鄉商界唯一的期許。

解讀 “金鄉”

然而,金鄉的發展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以及整個九十年代,那是金鄉經濟發展的轉折之點,遺憾的是,這段時期的金鄉沒能抓住轉型發展的契機而相比於温州其他鄉鎮來説,發展的腳步明顯放緩,譬如當時的柳市龍港,之後的甌北塘下,再有就是眼下的靈溪鰲江,曾經甚至於本不起眼的城鎮,如今一個個都早已趕超金鄉。

金鄉人很會闖蕩,他們不甘心侷限於金鄉,有點“全國通”的金鄉人選擇在了大上海,在那安家立業。加上當時龍港的發展勢頭正勁,一部分人跑去龍港,並帶走了金鄉的一些產業。如此,金鄉企業的發展儘管有過掙扎,朝陽路、湖裏的產業帶,以及龍金大道西北門興建一些新廠房,由此可見,金鄉也留下了一些企業,但更多的傷痛在於產業的流失,使得金鄉的發展在20世紀以後舉步維艱,令人一聲嘆息。當然,金鄉的發展放慢的原因很多,有內因,也有外因。

金鄉古城之內,餘家大院、殷家印記,無不述説往昔輝煌。但之於現代城鎮佈局,房屋陳舊密集,其小巷小弄過多,再則環沿護城河的道路拓寬受限,交通諸多不便。金鄉人從“四小商品”起步,逐步壯大規模,形成了“複合材料、包裝印刷、塑料薄膜、商標標識”等四大支柱產業和筆記本、台掛曆、文具盒等三大全國性生產基地。金鄉的工業及城建也在逐步靠向龍金大道,但相比兄弟城鎮,金鄉的經濟活力也是大不如前。

古城金鄉,何時再煥生機?

無比懷念歷史上的金鄉:

一亭二閣三牌坊,

四門五所六庵堂,

七井八巷九頂橋,

十字街口大倉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8 字。

轉載請註明: 解讀 “金鄉” - 楠木軒